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2014-08-15 00:51杨艳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师幼儿园

◆杨艳霞

(甘肃临夏市永靖县太极幼儿园)

幼儿园是幼儿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儿童脱离家庭之后生活的第一个社会性场所。在这里,儿童和其他同龄的孩子接触,与幼儿教师接触,形成早期社会文化环境,为孩子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儿童潜能,帮助其适应社会化生活,提供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但是,就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并不让人满意。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1.教学内容: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以智力知识为主,片面追求传授知识的数量和难度,而轻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生源和利益,开设一些不适宜幼儿学习的内容,如珠脑速算、钢琴、绘画书法等,让幼儿超负荷学习文化知识,而遗忘了品德、体育等方面的发展。而且现在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性、片面性的问题,甚至有些幼儿园将小学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这样的超前学习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方法: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

现在的幼儿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乐园”,更倾向于将幼儿园打造成“小学培训班”,以成人化的教学方式代替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游戏化教学。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在没有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情况下,将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讲授,完全忽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接受知识的“考试机器”。

3.教学评价: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评判标准的“小学化”。即把学会知识的容量作为评价幼儿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遵循了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在这样的评判标准下,教师不再关注幼儿的成长健康度,而是将幼儿教学不断向小学教学逼近,用不适宜其年龄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长此以往,泯灭幼儿的天性,对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家长因素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他们具有从众心理,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被别人落下,因此不断地将学习时间提前,把“早学”和“学好”划上了等号。

2.幼小教育衔接问题

为了进入优质小学,很多小学设置入学考试,以此作为筛选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产生以参加小学入学考试为目标的幼儿教学,并且这类幼儿园还是家长的首选。

3.幼儿教师素质低下问题

目前,很多民办幼儿园存在逐利和教师素质低下问题,许多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并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有可能误人子弟。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民办幼儿园,摒弃了办学的初衷,只为迎合市场需求和追求经济利益。置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规律与不顾,提出不符合教育理念的教学要求。

三、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1.观念层面

(1)加强舆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良好的教育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没有正确的观念,其他的一切改革都是无源之水,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幼儿教育需要结合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重视其对于幼儿生长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他们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选择的权利,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不能用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约束。儿童应享有快乐的童年,要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段做适当的事情,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2)尊重幼儿教育的规律

人的成长需要经历一定时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顺应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再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事半功倍,幼儿时期的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在特定的成长阶段,具有活泼好动、可塑性差、稳定性弱等特点,这就是幼儿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

因此,幼儿教育应建立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其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符合本阶段幼儿发展情况,着重培养幼儿的意志力、行动力和自控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操作层面

(1)教育行政部门加大督导力度

国家行政部门,为规范教育行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存在问题时,用强制力进行管制。因此,有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完善其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

每年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规模进行系统化统计,抽查其是否按照相关条例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发现问题的相关单位,给予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各级管理部门需要统一办园标准,同一行业标准,对于符合规定的单位颁发合格审批证书,而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相关单位进行查处,坚决不能姑息。对于非法设立的幼儿园,不但要做罚款,还有配合一定的行政处罚,对于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可以利用刑事处罚。防止幼儿园质量的参差不齐。

(2)规范幼儿教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行为的规制也是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影响幼儿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首先,应实现人才区域间流动,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和互动关系,合理安排优质教师资源。这种流动应是双边的、互动式的流动。如在城乡之间形成规范、系统的教师流动机制,就有助于改善农村教学水平。其次,建立一套激励制度,拜托城市教师“只进不出”的现象,让幼儿教师树立危机意识,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定期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必不可少,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必须与时俱进,给儿童传授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同时,将培训系统化,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方式的多样性,这样都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幼儿教育事业是全民事业,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份分子都倾注自己的耐心和关爱,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未来的栋梁。须把利益诉求放在后面,以幼儿发展前途为首要目的进行发展。

[1]苏军.点燃儿童想象“灵气”[N].中国妇女报,2009-1-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张燕.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纠正措施[J].幼儿教育,2011,(4).

[4]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