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2014-08-15 00:51张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公平集体

◆张玲

(东营市东营区阳光幼儿园)

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从幼儿教育开始,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多以集体式教育为主流方向。因为人数过多和班级过多的现象在现今的幼儿园里是常态。所以,每当幼儿教师对于整体的关心程度超过对单一幼儿的关心时,忽略个别幼儿的现象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看清楚这种现象和它的本质。

一、幼儿被忽略的产生及原因

(一)幼儿被忽略现象的发生

当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或者在课堂提出问题时,基本上整个幼儿集体大多都会做出回应。教师在每次进行课堂提问和活动时,都会点起那些参与度高的幼儿,抑或热情积极的幼儿,这是教师的教学常态。对其他的幼儿教师偶尔也会点起他们进行互动。但是对于小部分幼儿来说,这样的教学互动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教师会把机会留给那些主动举手的,或者说有回答倾向的幼儿们,从而造成一个现象:被点起来的幼儿们会越来越有自信,于是开始主动举手和参与互动。而长期没有被点到的则会有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不会被点到,从而他们不会举手,也自然不会被教师点起。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积极的幼儿被点的概率大大增加,自信心也不断成长;消极幼儿由于长期不被点名而愈发消极,进而就更不会被点起来。

(二)幼儿教育的整体性概念

早在1950年始,“学前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以幼儿园的方式进行集体式幼儿教育。结果证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幼儿及儿童数量大的复杂社会家庭结构来说,集体式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以高效率的课堂传播方式让大多数幼儿都可以接受到教育,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来看,的确非常优秀的教育方法。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集体式教育固然是效率高,传播快,但同时也有着它的缺点和隐患。由于大家都是同处一室,教师为了进度和效率问题,会以班级的整体性为前提进行教学。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教师容易一味的追求效率和速度,从而忽视了幼儿们每个人自身不同的受教育素质。按照同一种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去进行提问和活动,势必不能令所有的幼儿都能产生共鸣和回应。所以这样的教育互动从一开始就是有局限性的。而这也并不是完全因为我国自身的原因,国外的幼儿教育也是以集体式教育为主的。在国外曾有过教育学家做过实验。统计结果表示:只有10%左右的幼儿是“尤其受欢迎”,而有15% ~20%的孩子属于“易受忽略”的类型中。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教育难题。

二、幼儿教育需要注意和避免的事项

对于幼儿和教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师生,而因为这种身份带来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身处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双发的权利。总的来说,是由教师来掌握决定权。教授掌握着的这一权利是直接由幼儿们自己见证的。所以存在非常大的权威性。而在这样巨大的权威性下,教师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给幼儿们留下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老师长时间对一个幼儿不闻不问,甚至冷淡对待。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幼儿,而是通过这个行为给其他幼儿传达了一个不良的信号:老师不喜欢这个孩子,说明这个孩子很差。那么带来的将是一系列的恶果。他会被其他孩子孤立、远离。同时因为这种孤独产生的自卑感又会让他更加封闭自我,使他更不讨人喜欢。所以,教师往往因为自己的一个决定,而决定了更多长远的事。

三、保障幼儿不会产生被忽视感受的具体措施

(一)公平对待每个人

虽然现在的幼儿园班级多且难以管理,而且幼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者们还是要尽量保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毕竟对于幼儿的心理成长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至少现在所处在幼儿时期环境是需要身边掌握着决定权的人们去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没有歧视的、公平的小环境。教师有必要保障一个至少在教学环节中不出现个别歧视、差别对待、表露个人情绪的公平课堂。

(二)教育环节时多留意不积极的幼儿表现

在课堂活动中不突出的幼儿,在课堂提问时总不愿意举手的幼儿,这些总是带有一点消极情绪的孩子们。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以上环节时,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孩子们的喜好,要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向上,回答问题,参与活动。但也要开始点起那些沉默的幼儿进行回答。有些不主动的幼儿在活动中尽量以集体名义召开活动。要让每个人参与其中。不要总是漏掉个别幼儿在一旁。在集体这个环境中,更要时刻鼓励那些较为低沉消极的幼儿,以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摆正他们的态度,要靠教师对他们的关怀。

(三)细节之处见真章

细节决定成败,放在哪个行业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教师把前戏做得再充足,一旦在其中一个环节显露出了不当,之前的努力也会付诸流水。例如,在之前的一系列活动中,较为消极的幼儿小明在活动时表现积极,老师格外表扬了他。正当他自信满满的时候,老师在一次随堂讲课时,忽视了他的举手而点起了另外一位孩子来回答问题。虽然老师清楚小明已经找回自信并且开始积极主动,但是却因为平常另一个孩子回答问题更好更主动而放弃了点起小明回答问题。这对于其它孩子们来说没有不良影响。但是,对于小明本人来说,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刚刚建立起的自信,由于教师无意点起他来回答问题遭到了严重的自我质疑。他有可能会因为自我认知混乱而重新陷入消极。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细节中隐藏魔鬼”的例子。

四、结束语

公平,是缔造一个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教育的公平,则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瑞典学者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公平,包括三种公平。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它作为幼儿接受的第一层教育,会对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隐性作用。

教育方法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公平程度。幼儿教育在知识层面是最浅显的层面教育,但是对于每一个经历过学前教育的人来说,幼儿教育是他经历的第一步教育,而幼儿教师自然也是除开父母外的第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以,教育的第一印象在这个时期就开始养成了,而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态度和教育方法也潜移默化的带给幼儿们“教育是什么”的思想。所以,幼儿们的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对于他们传输一种“平等”的教学态度和“每个人都是好样的”积极思维。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2]王春燕,林静峰.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的现状及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3]葛晓东.浅谈在科学探究中的有效提问[J].空中英语教室,2010,(11).

[4]崔珊.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公平集体
公平对抗
我为集体献一计
怎样才公平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笨柴兄弟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