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4-08-15 00:51李作强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中学生心理健康

◆李作强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中学)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的身体和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健全的肌体和健康的心理两个方面。健康的心理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目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调查,高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他们分别患有抑郁心理、脆弱心理、封闭心理、焦虑心理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1.高中生生理发展特点所致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和教量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不足。由此,致使许多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2.应试教育还在影响着学生

虽然新课改已经多年了,但是以考试成绩做为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应试教育仍影响着学生。中考、高考时,有的考生因过度紧张,开考时,手一直哆嗦而无法答题;有的头昏脑胀,大脑一片混乱,发挥严重失常。这些都是过重的升学考试压力造成的。一次考试不理想,家长就粗暴地训斥,严重伤害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为了抓升学率,考试排名次,给学生带来紧张、不安甚至羞愧心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

3.家庭成长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许多单亲家庭,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打击,有的学生因此变得内向、自卑、寡言,对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关系不和,甚至出现家庭暴力,让孩子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异常心理。

4.社会的复杂环境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海量的网络信息冲击着中学生的思想,社会现象的复杂多变,淫秽的书刊、录像、网吧、金钱的诱惑以及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下,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了畸形、出现了心理偏差。

三、利用体育教学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针对标准进行课堂教学。

1.发挥体育课堂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的作用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机体,人的心理是在人脑中形成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是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健康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这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能过体育课堂学习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通过体育课上的集体活动,团队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团队活动中,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团队的整体成绩,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其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3.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课堂锻炼,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灵活机智、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4.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标准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运动项目的需要。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多样的感情,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的心理水平慢慢得到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不断向前发展。

5.把爱融入体育运动之中,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教师平常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有助于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能积极地表现自己,教师也往往因为学生的表现而变得更加敬业。师生之间有了这种感情,在体育运动中遇到意外而产生的抑郁、消极情绪和畏惧心理等心理障碍,也可以如阳光雨露般的化解。例如有位学生在进行跳跃项目时请假不说理由。原来在小学上跳跃课时,腿部骨折过,对这个项目有抵触和害怕心理。对于这种表现的学生,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对他很重要,多一点关注,多一点保护措施,以消除他的心理障碍,使他重新回到体育运动中来。

可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自己拥有健康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精通的专业技术,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多深入多了解学生,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友爱、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1]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

[2]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4).

[3]心理健康网.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