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总包工程建设中如何加强环境保护

2014-08-15 00:43鹿辉祥
有色金属设计 2014年1期
关键词:废气环境保护环境

鹿辉祥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 言

人们依靠工业化与高科技的建设创造着财富的同时也在肆虐地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如何在工业化项目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落实环保政策法规,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是建设者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变种灭绝、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及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海地地震、广东湖南连降大暴雨、甘肃张掖夏天下冰雪、福建降特大冰雹、云南滇中百年不遇的干旱等异常的天气现象,正是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后果。环境保护法规在许多地方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环保投入不够、措施不当等问题依旧存在。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作为承担着重工业生产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单位,改善和保护环境工作的担子显得尤为沉重,笔者就做到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略陈管见。

1 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理念

1994年,我国政府就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宣传、普及地球气候变化知识和学习《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员保护地球环境和气候意识;②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③要把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④要引导全体员工建立有助于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及工程咨询设计方式,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甚至要提倡环保重于生产。在咨询设计过程中淘汰落后的产能,对于污染严重、能耗大、资源破坏严重的工艺应实行一票否决。

2 推行新环保技术,节能减排

由于全球各地出现气候异常、环境恶化异象,全球很多国家在思考新能源政策,研发和推行新环保技术。在全球资源环境压力下,发达国家早已全力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开发利用正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转型阶段。低碳经济就是现行各国提出的保护环境与气候的有效双赢战略,我国在这方面也大力倡导。早在“十五”规划,国家就重点推荐了40项冶金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包括炼铁系统节能环保技术、电炉节能综合技术、炉外处理综合优化技术、连铸节能优化技术、轧钢综合节能技术、冶金气体综合节能环保技术、粉尘固体含铁费料回收利用技术、节水综合治理技术、矿山节能综合技术、其他节能环保技术等,基本涵盖了冶金行业所设及的各方面节能环保知识。作为国家一级咨询设计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分公司一方面给员工创造和提供学习机会,引导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树立新环保理念;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学习,在咨询设计和工程建设中运用健康、环保的工艺技术,引领和倡导市场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

3 将“三同时”落到实处

工程总承包建设中环境保护是否按要求进行开展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工程竣工生产的后环境保护问题。所以在工程建设总包过程要从源头抓起。

(1)总包项目部要成立环境管理机构,编制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管理程序,制定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和主要指标,投入所需的环境管理资金,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督促。

(2)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环保方面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要求,技术负责人要严格把关,对于存在重大环境隐患的工艺要提出整改或否决意见。设计评审过程中要将环保作为重要要素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方能提交业主和施工部门。

(3)在工程施工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中:①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加强对重大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措施,制定现场HSE管理制度和程序,对分包单位施工现场的卫生设施、放射性设备和毒物处置、废物处理等建立相应的制度,加强对现场的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督察,保持良好的安全健康环境;②加强对特殊设备、物品(危险化学品、超高、超限设备)的运输、安装和管理,建立专项装卸、安装方案及紧急情况应急预案,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在试车、开车阶段,要先检查验收环保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在开车过程中环保设施设备不合格,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不达标的要进行整改合格后方允许投入生产。

以海绵钛建设项目为例:①项目在开工后就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环境管理职责和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环境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编制了环境管理计划、环境保护实施方案、重大环境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学习《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认识和组织上得到了保障;②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处置,对现场粉尘采取洒水降尘,对不可回收的无毒无害的固体废弃物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进行集中填埋,对可回收循环利用的如塑料废弃物、油漆桶、废金属、废纸等进行回收利用。各分包单位每月对施工场所的环境处理情况进行统计上报,确保施工现场不对环境造成污染;③对生产工艺设计上力求节能、环保。该项目海绵钛生产,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镁还原蒸馏法。主体工艺技术从乌克兰国立钛研究院引进,包括氯化、精制和镁还原生产等3个技术包。前苏联生产的海绵钛质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除了要求采用高纯度的精四氯化钛及高纯度的镁之外,还原蒸馏生产工艺及设备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因此,该项目拟采用I型半联合装置(单炉产能7.5 t)配置海绵钛的生产系列。采用175 kA大容量、无隔板氯化镁电解系统,具有直流电耗低,单槽产能高、生产运行稳定、氯气回收率高、氯气回收浓度高等优势,尾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④项目用水由给水净化站引来,在厂区内设置单独的生活、生产给水管网,工程统一设置1套冷却循环水系统,并提供紧急供水量。中水处理站采用一体化地埋式中水处理与二氧化氯接触消毒杀菌处理生活排水。生产废水采用调节、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废气净化产出废盐液采用三效顺流蒸发浓缩,浓缩产出的结晶盐返回熔盐氯化炉;⑤生产环保措施方面,该工程项目的工艺采取了完善的污染控制措施,使产生的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治理。废气净化及通风除尘方面系统主要处理从氯化炉内排出的含氯气、氯化氢等废气以及其它部位收集的有害卫生气体。废气净化和通风除尘方面采用水和20%的NaOH溶液做吸收剂,首先用水吸收废气中的HCl气体及挥发物、烟尘等,再用20%的NaOH溶液吸收除去气体中的Cl2。用水吸收废气中的HCl气体产生的废盐酸经过滤后外售,用NaOH溶液吸收Cl2产生的废盐液送盐液蒸发后返回熔盐氯化炉。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排放废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外排废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废渣得到妥善处理,符合有关废渣的处理规定;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II类标准。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符合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在符合职业卫生规定条件下工作。经采取措施后,该工程操作场所及岗位空气中的尘毒等有害物浓度,将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相应的允许浓度;工作场所室内温度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相应规定;工作场所及岗位的噪声级满足《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中的相应标准;职业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保证文明生产,保护职工身心健康”的目的;⑥针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素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符合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在符合安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经采取措施后,可基本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等危害的发生,并可减少其它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事故,即可采取相应的备用或应急措施,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较低程度。只要企业加强管理,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及健康将得到保障,可达到预期的目的;⑦在总图布置上,为改善厂区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尽量减少对处于厂区下风侧环境的影响,在厂区内采取主要道路两侧种植乔木,形成行列式的林荫道。在其他建筑物附近,应充分利用闲散的空地以及地下管道上面土质地坪乃至高边坡上种植草坪、花卉,形成大面积的绿化氛围。厂区绿化系数为20.678%,厂前区和倒班宿舍区达到32%左右。绿化植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并具有抗氯气的速生型品种为主,要求边施工边绿化,尽快达到绿化效果,将海绵项目建成花园式的工厂。

4 结 语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认真落实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件事情做起,还地球纯净的天空,还大地绿色的山川河流,还自然生态以多姿多彩,让我们的家园重见和谐、美丽!

[1]郭胜惠,彭金辉,张利波,等.海绵钛生产过程的能耗分析和及新技术的提出[J].云南冶金,2002,31(3):114-1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50358-2005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EPC[S].2005.

猜你喜欢
废气环境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
船舶废气脱硫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探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废气控制与治理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