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俗语初探

2014-08-15 00:52蔡文婷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字格呼伦贝尔俗语

蔡文婷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海拉尔区021008)

侯精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一书将呼伦贝尔方言划归为北京官话,这是根据“古入声字今读调类的不同分化”所做出的结论。但同时,由于呼伦贝尔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人群的迁徙,民族的融合,使得大部分词汇具有浓厚的东北官话的特点。其中,“二二相承”的四字格俗语语义浅显明了、风趣幽默,成为呼伦贝尔方言中的一大特色。本文选取呼伦贝尔话中四字格俗语作为研究对象,分两部分对其探究,以期为当地方言语汇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俗语的结构类型

笔者根据简要调查得到了呼伦贝尔地区常用的400多个四字格俗语,并对其整理和分析,同时按照《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词汇结构类型的一般标准将该地区四字格俗语的机构类型作如下归纳:

(一)复合式

复合式是该地区四字格俗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格式,数量较多,这一类根据自身结构的不同分为联合型和非联合型。其中联合型占所有四字格中的绝大多数。

1、联合型:

在联合型这一结构中“两并式”的数量最多,按照两个并列组成部分其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主要有:

(1)述宾联合式

①搬腚奏嘴②扯旗放炮③背包罗伞④撅腰瓦腚⑤勾眉画眼

⑥噘嘴绷腮⑦抓心挠肝⑧拿五做六⑨撇家舍业⑩撒谎撂屁

例①比喻不懂好坏;例③形容远行或搬家时所携带的家用物品多而累赘;例④形容弯腰撅屁股的样子;例⑥形容生气的样子;例⑩形容爱撒谎的人。

(2)偏正联合式

A定中联合式

如:①薄皮拉眼②笨嘴笨舌③膀头膀脑④混头混脑⑤鼓耳囊腮

⑥歪瓜裂枣⑦水裆尿裤⑧急皮酸脸⑨四仰八叉

例①形容单薄而不美观;例②形容表达不清,没有口才;例⑤形容鼓鼓囊囊的样子;例⑦形容邋遢的样子;例⑧形容发火翻脸的样子;例⑨形容摔倒的样子。

B状中联合式:油光水滑形容衣着光鲜;里挑外撅。

(3)陈述联合式:心焦目乱焦躁不安;哭唧尿嚎。

2、非联合型:

(1)主谓式:主谓式是指前一部分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部分用于陈述前一部分。如:

牛皮晃腚高傲、神气的样子;暴土扬场形容尘土四处漂浮的样子;人前显圣喜欢在人前显示高明;奔娄瓦块额突脸洼的样子;苍蝇抱蛋比喻紧贴不放;虎屁朝天;猴头八相;蛤蟆吵坑;驴脸呱嗒;精神跳旺很精神的样子;大肚漂洋;大话辽天;大嘴马哈;破衣捋梭;烂眼枯瞎破烂不堪的样子;鬼魔三道;滚瓜溜圆;眼泪叭嚓。

(2)偏正式:偏正式的中心语有的是由名词充当,有的是由动词充当。如以下两组:

A刀螂脖子;尖嘴巴猴尖嘴猴腮的样子。

B随帮唱影随大流;勾玍不舍小气;应名打鼓打着很大的名声;盘腿大坐;就地砸坑立竿见影。

(3)支配式:支配式是指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后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

横踢马槽比喻不讲理,不合群的样子;倒反天纲违拗上方法规;撵马虎屁。

(二)重叠式:多以AABB式重叠为主,此种形式在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中占绝对优势。

如:(1)半半卡卡(2)大大乎乎(3)鼓鼓挠挠(4)舞舞乍乍(5)嘚嘚嗖嗖(6)架架哄哄

(7)抠抠唧唧 (8)磨磨唧唧(9)骂骂唧唧 (10)磨磨丢丢(11)忙忙道道(12)毛毛愣愣

(13)癞癞巴巴(14)趔趔巴巴(15)挣挣巴巴(16)窄窄巴巴(17)将将巴巴(18)忙忙道道

(19)捅捅咕咕(20)别别拉拉(21)球球蛋蛋(22)格格愣愣(23)滋滋歪歪(24)转转乎乎

(25)挤挤插插(26)假假咕咕(27)疯疯张张(28)沥沥拉拉

例(1)形容不十分会;例(3)形容满怀心事的样子;例(6)形容人趾高气扬的样子;例(10)形容纠缠不休的样子;例(15)形容衣服紧的样子;例(18)形容人忙乱的样子;例(19)形容鬼鬼祟祟的样子;例(23)形容不耐烦的样子;例(24)形容说话文绉绉的样子。

明明是通过双音节词就可以表达清楚的问题,却通过重复构成四字格,这主要和汉民族追求凝炼匀称的造词心理有关,在词语结构上体现平稳、和谐、对称的美感,从语音上来讲,也更朗朗上口。同时也需要考虑的是因为四字格大多是形容词性的,而重叠也可以更好地表现其程度之深。[蔡文婷.浅谈东北方言四字格的结构及修辞特点.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第五期]

(三)附加式:前面两种四字格在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语法结构上体现为“二二相承”,但“二二相承”这种说法同时也是针对语音上的特点而言。“在方言中,有些四字格式含有俚俗词语,有些含有叠音成分,有些包含准词缀成分,有些含有衬字,它们在语法结构上虽然都不是‘二二相承’式的,但读音却是‘二二相承’的,……因其凝固性较高,从当地人的使用和语感来说,也把它们当做一个结构体来对待。”[吴建生李淑珍.三晋俗语研究.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10年1月:p233]我们将这种四字格称为附加式,此类四字格俗语中附加了一些表音性的衬字,这些衬字音节从一个到三个不等。根据语缀的数量将之分为以下3类:

A一个音节:如:费事(巴)累;虚头(巴)脑;苦心(巴)力;罗锅(巴)相;急(拉)暴跳形容生气的样子;混汤(拉)水;汗(巴)流水。

B两个音节:如:二虎(巴登);吵吵(巴火);揪心(巴拉);鼻涕(拉瞎);蔫巴拉瞎;长毛(搭撒)稍呈长形的样子;瞎目(忽嗤)形容人看不清楚;半拉(磕叽)。

C三个音节:如:稀(里马哈)马虎;软(拉古耐)软;死(巴溜秋);长(巴咧些);圆(古隆冬);贱(不喽嗖)低贱;闷(大呼哧);乌(拉巴涂)说话不清楚;稀(巴楞登)。

二、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的语义特点

四字格的造词理据一般是周围熟悉的事物,素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自然风物在四字格中都有反映。可以说,四字格“它们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与其语义构成方式密切相关的”(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2002),而这些语义构成方式在日常使用中固定下来逐渐成为词汇意义基础上的附加文化。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不仅具有其他方言俗语的共性——结构的严谨性(结构非常固定,其构成成分不能变换为其他词,也不能颠倒词序)与表意的整体性(四字格所代表的含义往往不能从字眼表面来判断,其真正含义往往是通过以上所提到的几种修辞方式来传达),同时也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般来说,从语义上来说,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描述性

1、描写人的外形:豁牙露齿;灰头土脸;细巴连千;痩筋巴骨;缩脖端腔;溜光水滑;瘪目瞎眼;腆胸洼肚;膀头膀脑;长毛搭撒。

2、描写人的表情:斜目吊眼;横眉竖眼;贼眉溜眼;红头涨脸;叽咕眨咕挤眉弄眼;佯呆二怔

3、描写人的性格:急里暴跳;妖妖道道;闷搭呼哧;潮的乎的;吭哧瘪肚;

4、描写人的动作:嘿儿喽气喘;呼哧带喘;连唬带嚎;呼嚎喊叫;

5、描写人的态度:淡清拉水;急头白脸;

(二)形象性

在很多方言的造词理据上来看,人类总是通过熟悉的动物来加强对人自身的认识,人可以有动物的外形、动作、行为等等。这是因为“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认识自己,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物质世界互动的认知过程,从而形成了‘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因此隐喻是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而且大部分是用当地常见的动物来作喻体。

如:猴头巴脑;虎大山粗;完蛋鸡猴;驴脸呱嗒;疤瘌狗啃;尖嘴猴舌;混搅马勺;破马张飞;撵马虎屁;醉马天堂;虎打虎着;驴性八道;熊包软蛋;鸦默雀动;屁吱狼嚎;瞎猫触子;瞎目鼠眼;牛皮晃腚。

(三)贬义性及幽默性

从前面的词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方言区常用一些口语动词来构成俗成语,体现出形象幽默的特点。比如撒谎撂屁、摔盆打碗等。绝大多数的俗成语都表现出说话人对所指事物的不同程度的贬斥、戏谑的情绪。

以上笔者列举了呼伦贝尔方言中的部分俗成语,窥一斑可见全豹,这些俗成语取材于日常生活,或平白描述,或形象比喻,涵盖了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成为了解当地民众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

[1]邓应树,张一舟.四川方言词汇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

[2]李荣.哈尔滨方言词典[Z].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2.

[3]温端政.关于“歇后语”的名称问题[J].语文研究,1980,1.

[4]吴建生,李淑珍.三晋俗语研究[M].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10,1.

[5]邢向东,蔡文婷.合阳方言调查研究[M].中华书局,2010,7.

猜你喜欢
字格呼伦贝尔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