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再生

2014-08-15 00:50陈世豪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18
安徽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利用价值历史

陈世豪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0 前 言

每个时代的建筑代表了每个时代独有的记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产力及生态价值等的方方面面。但正如时间的长河滚滚向前、永不停息一样,建筑无疑也在一直进行着新陈代谢运动。当前我国的城市基本建设如火如荼,城市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既有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其舒适性已经很难满足使用要求,节能标准更是难以达到。当建筑的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变化势在必行,而改变其使用功能是建筑变化切实可行的手段之一。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建筑陈旧的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让其鲜活起来,从人文、经济、生态等各方面满足需求。

1 老建筑的价值分析

从古至今,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始终伴随着时代的进程在发生着。在数千年人类历史中,城市与城市建筑一直是在以边新建边改建的方式协调发展的。其实,建筑史中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建筑都经历过改造。比如,著名的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改作清真寺后,四角加了尖塔,内墙面的天使像被古兰经语录所覆盖;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也是在拜占庭统治时代被被改为清真寺,并在西南角上立了尖塔;而在欧洲,无数中世纪的城堡建筑在冷兵器时代结束后被改为宫殿,大名鼎鼎的卢浮宫如今更是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美术馆之一。这其中固然有生产力不高、无法满足对建筑的需求量的因素存在,老建筑本身存在的巨大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老建筑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历史与文化价值

老建筑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应现代化的功能要求,但它记载了一段历史文化,原有的环境所蕴含和形成的场所文化能够激起人们的回忆与憧憬,其空间能与人产生交流,人们因自身所处场所的共同经历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象一个城市的记忆库或博物馆。把老建筑老城区进行铲平式开发就等于抹去了历史,这种思想已在全世界成为一种主流思想而被广泛接受。因此,对老建筑的保护或再生利用有利于保存人们对场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海新天地就是一个较好的案例,上海的石窟门里弄作为上海近代建筑的一种符号使新天地弥漫着一种怀旧的气息,在改造过程中除了结构过于老化的必须拆除重建以外,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对保存的旧建筑进行全面的清理,修补和仿制了大量的装饰构件,甚至弄堂地面铺的青砖都是从拆除的旧建筑中保留下来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符号延续人文历史脉络,使建筑的历史感和新生活形态结合在一起,使文化享受达到新的境界,充分保留了老上海的风貌。

当然,在这其中也需要建筑师及大众去芜存菁,一些艺术价值不高,或存在安全隐患难以完全消除或消除成本过高,也不能因为“老建筑”的招牌,全部保护起来不许变更,也同样是错误的。辩证地认识旧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旧建筑的历史及情感价值才得以确立。

1.2 经济价值

与新建楼房相比,改造老建筑有三大优点:工期短,可以很快的投入使用;投资少,开发成本较低;效益高,据不完全统计,对现有的建筑进行改造,比新建同样规模标准的楼房可节省20%~50%的费用。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老建筑改造创造了机会,现在一些开发商也学会了欣赏年代、个性和建筑品质所具有的无法衡量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新建筑所不具备的。而且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的发展,人们也愿意为文化产业付出更多的时间与金钱;通过发扬老建筑的文化内涵、艺术内涵来实现经济效益与艺术发展双赢的做法,已从国外传入国内,并迅速蔓延开来,成效显著。较成功的案例如上海四行仓库、北京798艺术区等,现都已成功转型为著名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由以前地方政府的“包袱”变为了“金砖”。在798技术区初建之时,这些废弃闲置的厂房,每平米租金只要0.2元;创意文化产业以创意、文化、科技以及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提供高增值、高附加值的行业,可以形成良好的艺术景观及经济效益。

1.3 环境价值

与拆除重建相比,老建筑的再生利用可以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少新建筑材料所释放的有害物质和有毒气体,避免其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污染。此外,老建筑的再生利用还可减轻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可避免老建筑的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沙尘,以及噪声对环境的污染等等。在我国节能减排,防治雾霾的大政策背景下,老建筑再生利用具有现实的环保价值。

就建筑成本而言,过去我们关注的仅仅是建造成本,很少注重社会成本。但如今,在我们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及不可再生的前提下,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言,“重复再利用”无疑有着更大的效益,以及更为广阔的前景。从建筑的生产和拆除两个环节上看,社会成本主要体现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新建工程必然较“再利用”工程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同时生产新的建筑材料及拆除旧建筑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又会造成更重的环境污染。

2 老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老建筑具有诸多的价值,但如何保护并利用其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仍需要许多思考和努力。在西方文化中,注重的是建筑的“永恒性”,对于建筑的建造精益求精、历时上百年;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对永恒性的理解为建筑空间的延续,尤其在改朝换代之时要“除旧布新”,大范围推倒重建。走进近现代,文化的交流使得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认识上逐渐趋同。自1933年的《雅典宪章》第一次提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问题,即“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宪章虽没有提出历史地段的概念,对古建筑周边历史环境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但指出了保护历史遗存的重要意义,为以后的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964年《威尼斯宪章》、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1987年《华盛顿宪章》,每一次都提到并深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意义、原则、范围及方法。在西方的一些书刊中,谈到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建筑,过去多用保护(conservation)、保存(preservation)、修复(restoration)等词,着眼于被动式的保护;而后来多用再循环(recycling)、适应性使用(adaptive use)、整治(rehabilitation)等词,着眼于主动式的再利用(reuse),观念的转变与发展可见一斑。即使文物建筑,最好的保护方式也是使其继续它的使用功能和用途。雅典的火神庙是保存最好的古希腊神庙之一,其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它在拜占庭时期曾被改造成基督教堂。只要仍在使用,建筑就会得到关心和维修,就会避免因闲置而加速毁坏。无论中外,保护最好、存留数目最多的往往是仍在使用的宗教建筑也说明了这一点。今天,重视改造、通过改造实现对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利用,尽量减轻人类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学界的共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经济政策是建筑再利用持续发展的保证。在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已从政策法规上给予鼓励,建立城市发展基金,改革税制,鼓励民间对建筑的翻新再利用。

目前,对老建筑的保护方法也逐渐与时俱进:从仅仅关注高价值的历史性建筑,虔诚地保存、严格地复原,到关注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关注更广泛的旧建筑,以更自由更有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建筑再利用后之适应性的变化;从仅仅看重旧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到将其看作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种产品,看到其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潜在价值,视其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契机。而在今天,我们在老建筑的改造利用上,要树立如下观念。

2.1 生态观念

无论新旧建筑,我们对建筑的要求始终是室内环境的舒适、健康以及良好的体验感觉。因此,对老建筑的改造,首先要树立生态观念,寻求适合的改造方法和技术手段,从改建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寿命周期体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建立循环经济的新思维;其次,改造应将建筑置于城市整体环境下考虑,将建筑融入城市轮廓和街道尺度,联系已有的城市土地、能源、交通、景观等公共资源,与城市肌理融合,克服和解决原有建筑的问题,带来节约与高效,创造新的积极的城市共享新景观,真正给老建筑注入活力,使其重现魅力与生机。

2.2 社会观念

一栋或一片老建筑,保留的是其所在的一片场所、一个区域、一个社会的记忆与文化。在改造和利用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维护好其独有的历史文化遗存,注重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老建筑在不同的历史环境背景下形成,反应了特定的历史社会风貌。因此,改造中既要尊重历史,同时也要密切联系时代的发展,只有将两者并重,并予以创造性综合,才能创造出适应社会文化的建筑。同时,居民也应当参与到改造和更新中来,让居民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老建筑改造的实际价值,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其符号化、孤立化,只是作为一个空壳子和摆设。

3 结 语

老建筑是一部历史,既有辉煌的过去,也在演绎着未来,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时间赋予老建筑特殊的魅力,剥落的砖瓦、生锈的门窗、残破的梁柱等等,都是跨越了沧桑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独特的美。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建筑老社区在上世纪大多经历了一个由破坏到大规模建造、再到产品因过剩或其他原因弃置不用、再到建筑改造这样一个四阶段更替的过程,而当下的中国很多城市的建设,正重复着这条道路。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和中国自身建设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应避免一拆到底、一建到底的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保留老建筑原有的魅力,认识其独有的价值,赋予它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内容,让其重焕光彩,重获新生。

[1]王毅.建筑的再利用[J].世界建筑,1998(1).

[2]黄荣荣,夏海山.生态语境下旧建筑改造的美学价值[J].华中建筑,2009(8).

[3]乔坤.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J].山西建筑,2010(9).

[4]梁明,朱晓琳.建筑改造中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9).

猜你喜欢
利用价值历史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