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茶研究硕博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2014-08-15 09:41崔之益李蕊萍胡加新奚如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博学油茶论文

崔之益,李蕊萍,胡加新,奚如春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1]。我国现有栽培面积超过300万hm2,年产油茶籽超过100万 t,年产茶油24万t[2]。发展油茶产业对缓解我国食用油供给矛盾、改善食用油结构、增加林农收益和绿化环境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油茶具有多种功能价值,茶油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易为人体所消化吸收,对人体心脑血管、生殖、消化、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油茶饼粕内含有大量多糖、蛋白质及皂素,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油茶果壳占整个茶果鲜重的50% ~60%,其中含有大量木质素、多缩戊糖和鞣质、皂素等化学成分,可提取糖醛、木糖醇、皂素、栲胶以及木质素衍生品等工业原料,还能制作活性炭和用作食用菌类培养基料等[4]。当今工业发达,能源需求越来越大,油茶副产物可用来开发生物质能源[5-6]。

我国对油茶栽培技术、加工利用、成分提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量的关于油茶研究的文献已被发表,其中包括许多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油茶相关研究文献已有统计[7-8],但均未从优秀硕博学位论文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而且时间已久。为此,笔者搜集2000~2013年油茶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并分析,旨在为我国油茶研究和产业发展迈向更高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参考。

1 材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选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作为信息源,以“主题”为“油茶”,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检索油茶研究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文献,将检索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归类、检查和纠错,删除重复的文献,并重点检查和核对学位授予单位、学科专业和高频关键词等。合并两个数据库的文献,用Excel逐笔建档,形成油茶研究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来源、学位授予年度、学位授予单位、作者学科专业、论文高频关键词以及研究层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位论文年度计量分析 统计共得到279篇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其中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54篇。2000~2005年历年硕士论文数量几乎保持不变,2006年硕士论文开始呈迅速增长,2011~2012年达到顶峰,2013年出现下滑;博士论文在2009年之前几乎没有,2010~2013年呈稳态增长,2009~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依次为1∶23、1∶20、1∶15、1∶8和 1∶5(图 1),这与近年来博士的扩招有关。文献量的增加归功于“油茶热”和硕博士的扩招,2013年硕士论文数量下滑,而博士论文却保持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油茶常规研究出现瓶颈,研究更趋向于适合博士学位的深层次研究。

图1 2000~2013年历年硕博学位论文文献量

2.2 学位论文的授予单位分析 论文数量排前20位的单位有3个在湖南,福建、江西和江苏各2个(表1)。论文数量排前5位的依次为湖南97篇、安徽29篇、福建24篇、江西21篇和江苏14篇,分别占总文献量的33.69%、10.39%、8.61%、7.52%和5.02%,合计65.23%。这些省份大多都是油茶产业区。其中,湖南3个单位分别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均居前5位,占文献总量的33.69%,可见油茶产业在湖南发展得最好,研究得较成熟、全面。其次是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居第3位。20个单位有19个大学和1个科研机构,19个大学中有11个农林类院校,且论文数排前6位的均为农林类院校;博士多出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这些计量结果与余江帆等[7]对整个油茶研究文献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优秀硕博学位论文也可以反映出某研究领域的现况。

表1 授予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单位

2.3 文献的学科专业计量 文献涉及近40个专业,林业科学124篇、食品科学52篇、化学工业15篇、生物工程11篇、经济学9篇以及其他学科68篇,分别占总文献量的44.44%、18.64%、5.38%、3.94%、3.23%和 24.37%(表 2)。这说明油茶的发展已经产业化,研究方向、交叉学科多样化和综合化。

表2 文献的学科专业

2.4 文献的研究热点分析 热点问题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学术界对油茶产业发展关注的重点和程度。这一指标可以用相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集中程度来反映。此次检索的文献排名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见表3。可以发现,关于油茶、油茶籽、油茶籽油、抗氧化、提取、纯化、遗传多样性、油茶蛋白、脂肪酸、光合特性等问题的研究集中程度高,因此,油茶产品加工利用、良种选育、生理生化、成分性质或分离和病虫害防治等是油茶产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有19篇关于油茶遗传多样性、基因和分子研究的博士论文,占博士论文总数的76%。值得一提的是,关键词“油茶”频数128,集中程度45.88%,根据以往油茶研究的统计[7-8],其多为油茶栽培技术和管理的基础研究。

2.5 论文研究层次分析 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文献根据其研究层次可分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行业指导和政策研究(表4)。

表3 文献高频关键词

3 结论与讨论

关于油茶常规研究的优秀硕博学位论文还是很多,但已经遇到一定瓶颈。2000~2013年油茶研究的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共279篇,平均每年20篇,硕士、博士论文总数比例为10∶1,且呈缩小趋势,2013年缩小为5∶1。这与近年来博士的扩招和油茶研究提高了对分子生物学、代谢机理等深层次研究的重视程度有关。从文献的研究层次来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有162篇,占文献量的58.06%;工程技术方面的论文有98篇,占文献量的35.13%。故油茶分子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深层次研究力度还需加强。

表4 论文研究层次分类

文献中硕博士的学科专业有近40个,表明油茶的研究方向已经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这也是未来油茶研究发展的方向。油茶的未来发展也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并有所成果。

从油茶的主产业区、研究热点问题、研究方向等方面比较得出,油茶研究的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文献也能反映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和油茶研究文献的概况。而这一规律在其他研究领域是否也可行,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1]庄瑞林.中国油茶[M].2 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彭阳生,奚如春.油茶栽培及茶籽油制取[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3]杜玮,华娣,钱小君.几种特种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功效[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9,16(4):16 -17.

[4]阙龙善,张国武,杜天真.中国油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江西科学,2007,25(4):505 -510.

[5]ZHANG D Q,TAN X F,PENG W X,et al.Improved applic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on biomass energy by enlarging its production[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2007,46(Z1):109 -110.

[6]罗艳,刘梅.开发木本油料植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7):68 -74.

[7]余江帆,陆志科,谢碧霞.近10年中国油茶研究论文计量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6,24(4):61 -63.

[8]林文俊,陈辉,陈世品,等.我国32年来油茶研究文献的分析[J].武夷科学,2011(00):50-54.

猜你喜欢
博学油茶论文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博学的猫头鹰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