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莫属》中话轮转换技巧研究——从求职者的角度

2014-08-15 00:45方庆华
关键词:听话者求职者礼貌

方庆华,黄 丹,秦 雯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1]Fasold曾提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2]66,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社会主义科学家Harvery Sacks以及其合作者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是话轮转换研究方面的开拓者。他们的最大贡献在于,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话轮构成规则(The rule of turn-construction)和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allocation)。实际上,为了成功实现交际目的,人们在话轮转换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技巧。

《非你莫属》是天津卫视2011年开始推出的一档电视真人秀求职节目。自开播以来,该求职平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与喜爱。该节目主持人张绍刚幽默、睿智、犀利的语言风格,尤其是他与求职者对话的良好掌控能力和协调能力是该节目的看点和亮点。与主持人相比,求职者不是会话中的控制者,处于被动位置。为了在求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或为了使会话朝着更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成功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求职者使用了多种话轮转换技巧,从而帮助自己在求职过程表现得体,增加获得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一、话轮与话轮转换

(一)话轮

话轮的概念最早由Harvery Sacks、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于1974年提出。此后,许多国内外学者如Sacks、Edmondson、刘虹、李延福都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释。Sacks认为,话轮是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从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3];在刘虹看来,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4,5]

会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句子组合等都是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Fasold也曾指出:“英语中话轮的构成单位,至少包括下列句法单位,如单词、短语、小句和句子。”[2]6,7《非你莫属》节目中,主持人掌控整个求职面试场面的用语以及求职者的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时的用语有单词、短语、小句和完整的句子。

(二)话轮的功能

话轮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技巧,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双向信息的传递。它具有划分话语、连贯语篇和调节交际的功能,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话轮具有以下三个功能:表明与前一个话轮的关系;实现当前话轮的目的或任务;引起下一个话轮。[6]一个话轮可以实现一个功能,也可同时实现两个或三个功能。

例1:A:她怎么赶去火车站?

B:哦,我可以开车送她去,要我送吗?

A:当然。

例1中话轮B同时实现了话轮的三种功能,即先回答了前一个话轮的问题,然后实现了当前话轮的任务-表明我可以提供帮助,最后以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话轮。

实际上,一个话轮同时实现三个功能的情况很少,在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一个话轮通常只能同时实现一至两个功能。

(三)话轮转换的规则

话轮转换的特点是说话者与听话者轮流发话,但同一时间里不能同时发话。一般情况下,话轮的分配不是事先就已经确定的,但话轮的分配遵循一定的规则。

Sacks与其合作者们认为话轮转换一般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即一个话轮可以识别的终止位置,通常为分句或句子结尾处。

话轮转换有如下规则:

1.如果在这个话轮中,当前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那么被选定的说话者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话轮转换就发生在选定说话者时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即Current Speaker(C)→ Next Speaker(N)。

2.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那么其他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但不是必须自选),那么第一个自选者获得下一个话轮,话轮转换就发生在这个转换关联位置,即Next Speaker(N)→Next Speaker-self(N-self)。

3.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定下一个说话者,其他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那么当前说话者可以继续(但并非必须)说下去,直至有人自选为止,即Current Speaker(C)→…Next Speaker-self(N-self)←…。

一般情况下,话轮转换模式为A→B→A→B……在《非你莫属》中,主持人张绍刚与求职者常常遵循这种普通话轮转换模式。

二、《非你莫属》中求职者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

话轮转换要经历争夺话轮、把持话轮、转让话轮三个阶段。下面将从话轮转换的三个阶段探讨《非你莫属》中求职者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

(一)争夺话轮

对于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的是把持全局的角色,因此他是整个面试过程的控制者。在《非你莫属》中,求职者自我介绍后主持人张绍刚开始与求职者对话,他与求职者的对话一般都是一问一答式,即求职者回答主持人张绍刚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与主持人相比,求职者没有争夺话轮的优势。但求职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技巧巧妙地争夺话轮,从而在面试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

例2:张绍刚:你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周丽琴:我可以举一个例子。顺便也可以把我的管理能力什么的一起放进去,好吗?

张绍刚:好好好。

例2中,求职者周丽琴回答了主持人张绍刚的问题,然后巧妙地加上一句“顺便也可以把我的管理能力什么的一起放进去,好吗”这样她不仅回答了问题,同时也得到了话轮,化被动回答为主动出击。这样一来,她利用技巧获得话轮,很巧妙地为自己创造了可以突显自己长处和优点的机会。

话轮重叠也是索取话轮的一个有效策略,它是推进话轮动态进行的重要手段。异口同声或随声附和属于重叠话轮,即求职者可以预测一句话的结尾部分,从而能和当前说话者(主持人或老板)说出同样的内容来结束一句话。

要想在主持人或老板说话过程中夺取话轮,求职者还用到了以下几种技巧:

1.求职者(也是听话者)直接向说话者(主持人或老板)发出话轮索取的信号,如用问句“我可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吗”、“不好意思,我可以说下我的观点吗”等。

2.求职者(也是听话者)用一些小品词如Um、Yeah、Hmm、Mm-hmm等,同时提高声调,或者使用一些面部表情和体态语来向说话者(主持人或老板)表达想要说话的欲望和想法。这种索取话轮的技巧在《非你莫属》节目中非常常见。

3.打断说话人讲话也是一种争夺话轮的技巧。《非你莫属》节目中,这种技巧也被求职者成功使用过。

例3:张绍刚:你想做平面媒体的哪一类?报……(未说完)

刘莉莉:杂志。因为马克思曾经说过杂志比报纸更能传递信息。

例3中,求职者刘莉莉未等主持人张绍刚问完问题就用打断的策略夺取了话轮,强调了自己的求职方向。

(二)把持话轮

把持话轮是指说话人利用一些发话技巧持续发话,不被听话者抢去说话机会。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者最初处于被动位置,是受话者,要想从主持人或老板那里竞争到话轮很不容易。对他们来说,在夺得话轮后把持住话轮非常重要。

《非你莫属》中求职者用到了以下几种技巧来把持话轮:

1.使用话语未结束语(utterance incompletor)比如“而且”、“还有”、“可是”、“但是”、“然而”等连接词,表示自己还有话未说完。

2.使用未完成标记语(incompletion marker)如“如果……”、“即使……”、“要是……”、“倘若……”、“既然……”等来提示主持人或老板,在第一个可能结束处出现之前还有分句,也就是提醒听话者说话者的话还未完,或者用“第一”、“首先”等词来向听话者暗示说话者还将继续说话。

3.用一些搪塞语(hesitation filler)如“你知道”、“这个……”、“呃”、“嗯”等词语或短语,辅之以故意拖长的语气,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保持话轮。

(三)转让话轮

转让话轮是指发话人放弃发话,终止自己当前的话轮,之后由听话者开始一个新的话轮。

《非你莫属》中求职者在转让话轮方面使用最多的技巧如下:

1.采用语言手段。求职者使用一些简短的词或短语如:“好”、“到此为止”、“谢谢”等来向听话者(主持人或老板)暗示自己的话即将结束。此外,求职者向主持人或老板提出问题让他们接过话题。

2.采用非语言手段。求职者采用点头、手势、停顿、眼神等给听话者传递话轮。

三、运用话轮转换技巧应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运用话轮转换技巧可以帮助求职者在面试中有更出彩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求职者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在话轮转换过程中,求职者要特别注意把握住争夺话轮和把持话轮的机会。同时,在争夺话轮,尤其是在把持话轮时,要遵循人际交往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975年,美国语言学家Grice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中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即: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且不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质的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和歧义)。求职者若不遵循合作原则,则会影响其与主持人的对话,从而不利于其求职。《非你莫属》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莉莉求职时与主持人张绍刚进行的激烈对话。

例4:张绍刚:莎士比亚戏剧都读过些什么?

刘莉莉:呃……演过《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英文部分说得含糊不清)

这一对话中,刘莉莉违背了Grice的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方式准则和关系准则,即她所说的话没有满足交际所需的量,并且她的回答有的地方含糊不清,回答也与主持人的问话没有关联。她没有真正回答她曾读过哪些莎士比亚的书,只是提到曾经演过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角色。如此一来,主持人和台上的十二位老板都没有从这个回答中获得一些有关她的准确信息。刘莉莉自己也没能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显示自己能够胜任文字编辑职位的优势。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除了合作原则,人们还必须遵守一些特定的原则才能达到相互友好交流的目的,这些原则包括交际时要慷慨、谦虚、得体、有同情心等。因此,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礼貌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涉及六项准则: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非你莫属》节目中求职者打断主持人进行争辩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例6:张绍刚:未说完慕言那块你去干嘛……

齐学东:不是,你听着,我跟你说。不要这么大惊小怪,好不好?就说这个,因为……

例6中发话即主持人张绍刚还没有结束话轮,求职者齐学东就听不下去了,并且急于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他采用插话的方式粗鲁地打断了说话者的话语从而争夺了话轮。这种做法违背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原则,即他没有缩小对对方的厌烦,扩大对对方的同情,反之还伴随着得意自大的神情不礼貌地打断别人。同时,他违背了量的准则,即他的信息量多但没有真正回答出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他也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即他的回答与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打断也是争夺话轮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如果要使自己与主持人或者老板之间的交际更加顺利进行,必须在发话者话轮结束时礼貌柔和地获取话轮。有必要在开始发话前加入一些表示礼貌的表达,比如“请稍等一下”、“我可不可以打断一下”、“对不起,我能说些什么吗”等等。否则的话,即便是求职者夺取了话轮,强调了自己的想法,但行为显得唐突,不利于自己的形象。

会话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方式,掌握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技巧尤为重要。对于求职者而言,要想在求职面试中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一定的话轮转换技巧。《非你莫属》中求职者在争夺话轮、把持话轮、转让话轮等方面所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为广大的求职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指导作用又提醒了求职者,不要一味追求对话效果而忽视了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6-67.

[3]Sacks,H.,Schegloff,E.A.&Gail,J.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

[4]刘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17-18.

[5]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顾筝.话轮转换中话题的承接与启动[D].上海:复旦大学,2005:6-7.

猜你喜欢
听话者求职者礼貌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礼貌举止大家学!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