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2014-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参培培训者培训

苑 莉

近几年,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到一些大专院校、进修学校等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农村教师培训,为急需培训的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综观培训效果,却不容乐观。目前的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远不能满足农村英语教师的需求,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任重道远。

从教近二十年,有幸作为参培教师参加了几次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师培训,也作为培训教师承担过几次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授课任务,这样一种双重身份,使我对教师培训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思考。英语教师城乡差别很大,农村师资还很薄弱,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学非所教,另一方面教师英语整体素质不高。表现在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很陈旧,基本没有什么更新,使用新课本驾驭旧课堂现象很突出,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培训是当务之急。在与教师针对英语教师培训需求方面的座谈和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中,了解到教师主观渴望得到提高,希望通过培训改善自己的教学,他们希望培训的内容能贴近教学实际、培训形式灵活多样、理念与操作层面并举、能将所学运用于教学岗位上,而事实情况不能令参培教师满意,甚至感到失望。

农村英语教师培训面临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内容是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体现在培训内容与参培教师需求脱节。许多在培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参培教师实际教学不适应,听起来很好,似乎很受益,但却无法把这样的培训内容嫁接到教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接受过培训的农村英语教师在座谈中谈到,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教学不匹配,培训前与培训后能力提高不显著。二是表现在培训内容理论性过强。有些培训教师认为需要加深参训教师的理论素养,于是高谈阔论,不考虑授课对象的实际,正所谓“坐在高高的讲台,阐述一套套理论,界定一个个概念,背诵一句句似懂非懂的名言”,听得参培教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导致很多参培教师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种培训内容注重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严重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培训效果不理想。

2.培训形式老套单一。目前的培训形式多数采用集中培训、专家讲授的方式,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无论什么培训内容,专家讲授式都是作为主要的培训形式,很多教师反映这是他们多年来经历的必不可少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对大批的教师进行培训,且经济实惠,但效果不佳。专家讲授式没有突出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缺少授课教师与参培教师之间有效的互动,不能形成讨论与交流,不能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使参培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就极大降低了参培教师的学习兴趣,培训费时低效。

3.培训机构师资薄弱。培训机构师资薄弱主要体现在培训教师的培训观念滞后和能力不强。由于培训教师能力水平有限,导致授课方法单一。许多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上被淘汰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教学、教师一言堂教学等在培训的讲堂上还冠冕堂皇地使用。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在培训中并不常见。其次体现在培训教师的教学态度上,培训教师备课不充分,敷衍了事。我们要求中小学教师上课前要备学生,但很多培训教师不了解处于学生位置的参培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习需求,而是按照自己多年来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组织培训课堂的教学,结果参培教师学无所用。有些培训者不假思索地拿来一些案例,所选案例多数是从网络下载的、经过剪接的、去情境化的,或者是中学的案例用于小学教师培训,这种案例教学根本达不到借鉴和指导。由于培训机构师资薄弱,培训教师的课堂与参培教师的期待有很大距离,培训不能达到提高教师水平的目的。

为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时效性,针对以上问题及分析,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培训模式等方面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1.培训内容适切,适应教师需求。在培训内容的设置或选择上,要针对参培教师的实际需求。对农村英语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依据对教师教学实际的了解和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且能与教师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依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个体获得有关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取得成功后,会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也就是阶段性地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作为培训一线授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农村教师群体,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听课与交流,以及观察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等活动深入细致地分析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教师的学习需求,一旦教师的需求与参培内容吻合,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培训就会有收获。此外,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参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个体差异。农村英语教师由于历史原因,水平参差不齐,在课程的设置上运用“点菜式”为宜。不同的培训内容有不同的目标,比如,英语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目标为胜任教学;教学技能技巧培训,目标为优秀教师;课题研究培训,目标为学科带头人。只有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使参培教师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培训,才能增强培训效果。

2.培训形式多样,激发教师热情。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英语教师培训应该改变单一的专家讲座“灌输式”课堂培训方式。教学方式应该遵循突出参培教师课堂主体地位的原则,把培训的自主权还给参培老师,让教师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建立起培训教师与参培教师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的师生关系,建构一种新型的“对话型”“互动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如朱郁华所言,“走进教育现场”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元素,成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形式之一。课堂教学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案例教学,以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现学现用、边学边用,以有内涵、有意义的“动态”呈现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和积极互动的关系,在讨论中解决实际问题,激发教师学习热情,打造高效师培课堂。

3.培训师资优化,提高培训质量。优秀的培训师资是高质量培训的重要保障。目前培训师资主要由两部分人员构成,即由来自高校或教师进修院校等的学术研究型专家和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教研员构成的实践经验型的培训者。学术研究型培训者应该深入农村基层学校调研,在培训教师和参培教师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基地等,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子互助组,使培训者和参培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便及时了解参培教师在理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好的经验,使培训有素材积累,培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参培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者反映理论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能得到帮助和指导,使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提升教学质量,双方达到教学相长。实践经验型的培训者应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充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水平,才能支撑起更高水平的实践,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才可能承担起培训重任。优秀的培训者课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参训教师的主要学习需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采用的案例是否源自参培教师?课中根据学员需求变化和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学员需求;课后写反思,反思课堂的闪光点和败笔,反思课堂的生成,反思参培教师的智慧,反思下次课怎么做。总之,优秀的培训者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培训技能,能够启发追问、激发挑战,把培训学习引向深入。培训者应成为参训教师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成为“师者之师”。

4.培训模式创新,增强培训实效。

(1)“分层式”校本培训。受客观条件制约,校本培训更适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笔者参与了几次在长春市举行的农村英语教师集中培训,了解到很多教师克服了巨大困难来学习,比如路途偏僻遥远、家庭负担过重,有的老师还带着孩子,他们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不得不克服巨大的困难,因此,创建以校为本培训模式更适合农村教师。“分层式”校本培训是针对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师“量体裁衣”,遵循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精心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比如对由“代课招干”“顶岗招聘”“学非所教”的英语教师采取结对子、搭台子等方式,校内的骨干教师给他们“把脉看病”,进行课堂“教学会诊”;定期组织他们观摩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课后自我反思,促使他们向娴熟的教书匠迈进;对新任教师采取师傅带领、实践辅导方式,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称职的教师。比如,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帮扶两名新任教师,每学期做示范课至少两节,观课议课至少两节,师徒建立学习共同体,一对一展开教学交流,学期末做一节汇报展示课;对骨干教师采取专业示范、经验讲座方式,把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更快捷地向同行传递、与同伴共享。这样,既能促使他们更好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又能帮助新教师和“弱势教师”的成长,加快学校内英语教师群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分层次”校本培训可以不断提升校本培训的整体性,实用有效。

(2)“分段式”集中培训。“分段式”集中培训是指“集中学习—课堂实践—跟进指导”三段式培训模式。第一阶段参培教师集中培训,针对学员需求设置课程,实行“菜单式”模块教学。第二阶段参培教师根据所学回到所在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改进,做一两节汇报课,撰写教学反思。第三阶段培训教师深入参培教师所在学校听课指导,解决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学员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同时为下一期培训积累素材和课程资源。集中学习前要做好问卷调查和培训需求分析,掌握学员最急需的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实行“菜单式”模块教学,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学习需求。根据对农村英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设置课程模块如下:模块一,课标解读与教材;模块二,教学观摩与研讨;模块三,英语语言知识与素养;模块四,案例分析与设计;模块五,小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菜单式”课程是指学员可以任意选择三个模块参加学习,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采用参与式模式,规定培训教师讲授时间与学员参与交流时间各占一半,突出学员是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积极性,增进课堂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第二阶段学员重返教学岗位,但要带着任务,不是像以往的培训学完了就没事了。学员要结合自己的收获,做汇报课,改进教学、解决问题,写教学反思,使课堂集中培训向教学实践延伸,实现自我提高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会遇到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思考研究。在第三阶段培训教师深入基层学校,面对面针对学员不同问题给予解决和帮助,完成培训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实现教师培训收益的最大化。“分段式”集中培训以专家引领和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将集中培训与教师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一种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形式立体化的长效培训模式。

开展对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有效培训是关涉农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培训者都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坐标,转变自己的功能和工作方式,推动教师培训高效运转,确保农村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1]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二辑)[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曾瑞清.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B/OL].http://www.jxteacher.com/zxcw/column36294/ed2cbf49-5552-41f7-b5d0-072e00257e35.html.

[3]朱旭东等.中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曲中林.有效教师培训策略九要点[J].当代教师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参培培训者培训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骨干教师“习明纳”培训模式新解新用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教师培训要有“场”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