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模式创新研究

2014-08-15 00:49石峥嵘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民众信息技术信息

石峥嵘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常德 415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浪潮迅速的席卷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趋势,社会文化建设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更对传统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建设的挑战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信息高速公路”热潮的推动下,信息知识的更新更为频繁,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如火如荼。如今,信息技术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传统的文化建设对物质文化(如主题公园、人物雕塑、宣传栏等)和精神文化(先进的思想、观念等)的传播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的三大媒体为主。随着以网络(第四大媒体)为主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许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关注焦点正由传统媒体向以网络主体的现代数字媒体转移。如今,网络的公信力在众多媒体中排名第二,处于电视媒体的后面,报纸的前面。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者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抢占网络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建设跟上时代的脉搏。

在信息时代条件下,社会文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信息时代为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打破了传统文化建设封闭性的特点,给社会文化的建设创设了开放的环境空间。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的指引下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重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得、传递、加工和利用的技术总和;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通信技术相互作用与融合而形成的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点的超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核心。[1]信息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交流的便捷化、迅速化与互动化

这种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信息手段相比,具有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大容量、智能化的特点,对人们的沟通交往方式、阅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众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利用手机QQ、微信、飞信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的便捷化和快速化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好的交流平台。

2.文化在网络传播的综合化

网络由于集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特点于一身而具有强大的综合优势,这种综合优势使网络可以进行多媒体传播,方便和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极大提高民众的浏览兴趣,使网络逐步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媒体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要占领的阵地和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舞台。

3.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性

网络传播方式的采用带来了文化建设方式的创新与变革。随着各种互联网技术与手段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网络的互动性功能使得我们在传播社会文化的同时,民众的文化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反映和表达。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知识的集散地,通过网络可以及时地把握群众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从而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顺应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成为在社会文化建设上不断创新的源泉。

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模式创新

(一)发挥网络优势,扩大传播范围

1.对文化活动进行网上直播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输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流手段,它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声响和视觉等符号来传播思想文化、社会风俗民情,构筑起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表达方式,进而形成了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技术手段对民众进行文化教育,采用网上直播的方式。一根根网络光纤,一个个卫星波段,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把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资源送到千万个老百姓家中。采取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听报告时人数众多和空间相对不足的矛盾,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传播效率,这成为基层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2.利用网络平台,推广“文化在线”

以某个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为主题,也可以某个地域文化特征为内容,设计专门的文化网站,把文化资讯放在网上,进行网络存储。通过这种“文化在线”的形式,引导民众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方便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像三峡文化在线网、中华民族文化在线网、《求是》《党建》等理论刊物实现网上同步出版就是很好的“文化在线”的形式。

(二)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各种文化资源

当前,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据统计,全国还有很多县、乡、镇没有文化馆、图书馆;还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文化馆有馆无舍或设施简陋,这种状况在西部地区尤为严重,这些困难严重阻碍了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

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国家正在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改工程的网址是 http://222.133.32.155/webmedia/。“资源共享工程”将充分使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我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信息资源精华和贴近民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和整合,建成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市、县以及部分乡镇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该工程的建成,将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社会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和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民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的精华。

(三)抓好移动互联网的文化传播建设

2013年6月,中国移动上网网民数将达到4.6亿,未来5年中国网民人数有望保持近11%的增长速度。手机QQ用户现在约为4亿,而微信仅用两年即达到3亿用户规模,微信用户2013年年底或突破5亿,有调查表明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以青少年群体居多。关于微博的调查显示,年轻、高学历的职业人群体是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年龄集中在男性(63.8%),25~34岁(56.2%),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74%),遍及公司职员到中层管理者(接近七成)。也就是说,微博吸引了大量的70后、80后,这些群体也是当前城市的主流群体。以上这些调查数据更加体现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移动互联网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四)把文化信息以数字化、虚拟化形式存储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的超文本方式、信息的大容量储存等优势。[2]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把物质文化转换成数字形式,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网上旅游景点。如可以对莫高窟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在网上建立虚拟的莫高窟,让那些不能亲身到莫高窟旅游的民众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游览;也可以利用数字存储技术把先进的文化资料刻录成DVD、EVD,便于交流和传播。

此外,有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文化珍品和瑰宝,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有的甚至已面临损坏,利用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瑰宝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迅速的传播。

(五)开发文化交流的网络互动平台

目前,使用最多的网络互动平台有E-mail和BBS,民众只要有一个有效的邮箱和论坛ID就可以进行交流。网络互动平台可以促进老百姓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文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了解。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了解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需求,并能最快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各种不同的文化需求,从而提高社会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文化传播者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还能方便的解答民众工作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达到增进感情,融洽关系的作用。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文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文化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引导网络媒体把握好宣传尺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进行社会文化建设时,如果不坚持正确的文化宣传导向,就会误导民众,给文化建设带来不良的消极影响。网络由于其特有的特点,使得监管和控制更加难以把握。因此,网络媒介在进行社会生活事件的报道时,要防止炒作和追求轰动效应,应坚持正确的新闻理念,对社会与经济效益平衡考虑。在网络时代,每天在网上“行走”的人不计其数,网络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眼球文化,谁能争得更多的眼球,谁就能获得网民的青睐。因此,需要对网上一些违背社会文化的理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网络文化的正确导向。

第二,培养和提升网络从业人员的素质。

网络中垃圾信息的传播具有快速、量大、隐蔽等特点,给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网络从业人员开展文化教育和管理,在工作中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觉做好把关人的角色。[3]

第三,政府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品德修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有不少网站为了提高民众的访问率,常常散布一些虚假的甚至不健康的消息,导致了一些网民的不满并对其诟骂侮辱,这种不良的现象处处可见。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传播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论等的人进行制裁,加强网站内容的管理和引导,并加强对与国际互联网链接接口的管理,及时的屏蔽和处理掉危害国家安危的信息或言论。

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远远不只这些,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网上赌博、犯罪、侵权、黄色网站等问题。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虽然信息技术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信息技术给文化建设与传播带来的正面价值远远超过其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只要被我们正当的运用,定能让先进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1] 张孟裴.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 信息技术,2012,(8).

[2] 马新风. 信息网络化对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作用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

[3] 韩晓辉. 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工会论坛,2011,(17).

猜你喜欢
民众信息技术信息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