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合力模式探究

2014-08-15 00:49黎安康金春寒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人格大学生

黎安康,金春寒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一、人格和健全人格的内涵界定

人格一词,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定义,不同的社会科学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从心理学的角度则可以概括为:人格是指人具有稳定性质的整体面貌和心理品质,既包括内在的精神性状,也包括外在的行为方式,是二者的综合体现。它是一个人不断社会化的结果,也是个体心理、生理、情感、理想,认知、审美和道德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内隐心理机制和外显行为表现的有机统一体,具有稳定性,可塑性和独特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有机理模式。健全的人格则是指构成人格的各要素之间处于相互促进,和谐共荣的良好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二、构建健全人格培养的合力模式之必要性

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后天的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生物因素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理和心理遗传性,社会文化因素则具有非稳定的习得性、可塑性和流动性,“生物因素是人格发展的基础,社会文化因素是人格发展的方向与核心。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特别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这说明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的影响虽然重要,但很大一部分已是既定而很难改变的,要想培养健全的人格,后天的社会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更多的努力应该放在社会文化因素上面,对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如此。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实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又有许多子系统,无论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也只有通过受教育者才能发挥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不例外。而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合力模式正是实现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它使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各要素之间有机融合,相互作用,发挥协同效果,使学生的人格不断向着全面,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合力模式

(一)社会的辅助力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是和市场经济同生同长的一代,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丰富,但伴随而来的是物质文化的泛滥,拜金主义的盛行,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的满足,疯狂迷信金钱的力量,整个社会总体上人心浮躁,信仰迷失,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反而陷入空虚之中。与革命年代的社会环境相比,90后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普遍缺乏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传统文化缺失,优秀的伦理道德标准遭到质疑而普遍下降,西方的各种思潮涌入我国,良莠不齐难以辨别,思想观念的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主流意识受到冲击。各种报刊,杂志,网络,电视上宣扬的不良文化和精神污染也使社会风气日渐败坏,这些不良的社会事物必然会在深层次上潜移默化地扭曲90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必须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树立好风尚,传递正能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则,在全社会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精神教育,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发挥舆论的规范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90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提供社会辅助力量,引导9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的协同力

家庭是影响个体人格形成的基础性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结构,父母自身的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父母的影响尤其重要。父母是个体人格形成第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语言、行为、活动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价值观,思想倾向,对人对事的看法都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权威型父母势必造成孩子的叛逆型人格,溺爱型父母又会造成孩子的懦弱型人格,放纵式父母会养成孩子任意妄为的性格,民主型父母则容易培养孩子的宽容性格,总之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对孩子个人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这容易造成他们的依赖性格,也容易使他们形成自我中心主义。随着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很多90后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封闭的单独住宅里面,和同龄的孩子交流和玩耍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他们往往是“自娱自乐”,这容易导致他们的孤僻性格,致使得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也喜欢独来独往,难以融入集体,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他们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发展。而交流方式的网络化,进一步使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变少,90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QQ,微信,飞信,短信,手机等通信方式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乐群性。加之90后大学生的父母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更加重视对事业的追求,从而更多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与孩子的精神沟通相对贫乏。这导致90后大学生在精神诉求上既跟同辈人缺乏交往,又跟父辈缺乏沟通,从而更加容易出现心理和人格问题。另外,家庭结构的变化,诸如离婚之后重新组合的家庭,也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的冷漠与自私。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必须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协同力。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漠不关心任其自生自灭,应以民主的方式,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给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温暖和关爱,不断提升家庭的亲密度,促进孩子开朗人格的形成。有研究显示,“家庭亲密度与人格因素中的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2],所以 90后大学生的父母更应该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同时还应与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感情的相关情况,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疑惑和情感阻碍,协同学校一起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学校的专业力

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在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发挥专业性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质文化环境。学校应建立起舒心怡人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二是精神文化环境。学校应营造催人奋进,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致力于建立民主,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宽容乐观的健康人格。为此,学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是要加强主旋律教育,实现环境的育人导向功能。应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引导90后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自觉地提高健全人格培养的自身意识,将自身的命运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使其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大学生活之中。

(2)是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90后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人文素质对一个人长远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可以丰富90后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90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能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正确处理好自己与社会,与家庭,与他人的关系,同时也使自己的内心更趋于和谐,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举办大量的文化讲座和文化活动,同时净化校园内的荧屏音响、报刊书籍等育人载体,营造文明高雅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丰富90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以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塑造其健全人格。

其次,学校要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其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二是和同学之间的关系,90后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一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高校的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他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多,是在校大学生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效仿。所以应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的人格魅力,使老师寓教于乐,和学生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能以老师的美好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以班风促学风。在大学,同学之间都是以班级的形式相处,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加深学生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增加班级的和谐性,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应引导相关教育者着力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同时,学校应积极倡导学生打造昂扬向上,清洁卫生的寝室文化。和谐的寝室关系,健康的寝室文化,可以使同一个寝室的学生振奋精神,积极向上,互助友爱,共同进步,有利于彼此之间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倡导并切实组织如文明寝室评比,主题征文,寝室联谊等活动来加强对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

再次,学校应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专业的理论课程教育和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包括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一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面谈交流,手机通讯,微信聊天,QQ联系,网络互动等,以提高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得到教育,如参加朋辈心理辅导,体育活动,游戏等,使自己得到锻炼。三是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学生,采取手段予以监测和控制。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则应该着重于常识教育,“三观教育”和责任意识的教育上,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双管齐下,从思想观念到心理,全方位关注大学生成长”。

(四)学生的自主力

任何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无论是来自社会的,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因素,都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内因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和自主能力。

(1)是要不断提高自制力。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同时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很多学生沉迷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不可自拔,没日没夜的上网,打游戏,以至荒废学业,疏离同学,出现了孤僻,难于交往等心理障碍。因而要通过多种方式,锻炼90后大学生的顽强毅力和坚强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促使他们更和谐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

(2)是要引导90后大学生立足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健全人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尺。90后大学生唯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通过具体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检验出自身行为的美与丑,善与恶,并使自身人格在不断的反省和砥砺中升华和完善。同时社会实践也是培养90后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个途径,90后大学生能获得更加成熟的心智,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能进一步检验自己是否知行合一,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是要引导90后大学生形成对自身健全人格的自觉意识和反思精神。健全的人格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外在因素,个体的内在修炼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大学生的自我反省精神,时常观照他人和社会,反思自身存在问题,提高对健全人格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并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以完善自我人格”这也是实现大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革新的关键。

[1]杨金铭,刘凤林,等.大学生人格发展水平与家庭教育关系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

[2]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1).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人格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