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46李杨杨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水土保持

李杨杨

(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宣传出版中心)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先后实施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晋陕蒙砒沙岩区沙棘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区水土保持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东北黑土区和南北盘江石灰岩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云贵鄂渝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工程等重点项目。同时,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加强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与审批、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与竣工验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等,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域[1],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宣传在水土保持国策教育、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保持学科的发展和公民环境权利意识的觉醒,传统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基于此,笔者针对水土保持宣传中存在的内容陈旧、渠道单一、公众参与性不强等问题,在加快宣传内容更新、建立从幼儿园到社会的水土保持宣传系统、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建设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基地、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1 加快知识更新,扩充宣传内容与深度

在我国,以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原理、生态控制工程原理、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为基础理论体系,以水土保持工程、植物、耕作、径流调控及其施工为防治措施体系,以工矿区水土保持、建设生产项目水土保持、城市水土保持为空间拓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1]。而在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领域,虽然长期以来在覆盖人群、知识普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认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知识层次的提高,普及知识的深度与水土保持学科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问题逐渐显现,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这些情况表明,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要在目前全民普及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和对象特点,应逐步有针对性地增强和扩充水土保持宣传内容的深度、广度,促使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水土资源意识和法制观念。比如,对于社区,要增加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内容,宣传城市不合理的建设和扩张会让水土流失切实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对于社会公众,要重点宣传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状况,将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公路、市政、房地产等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要增加新修订《水土保持法》中关于责任追究、处罚力度加大、代治理等的宣传力度,并通过违法案件和先进典型的报道,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对于水土流失区的农村,除了宣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梯田建设等成效外,还要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培训,宣传水土保持在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以经济效益带动水土保持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土保持科研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和水土保持监理单位技术队伍的培训力度,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理念更好地体现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和科研的全过程。

2 认知影响行为,建立从幼儿园到大社会的宣传教育系统

在全社会形成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氛围,使人们树立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形成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观念,是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时间不长,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从幼儿园到大社会的水土保持教育体系,培养从孩童起与环境的感情,是一种有益尝试。

2.1 幼儿园水土保持教育

英国教育专家认为,在幼儿时期接触环境保护教育或亲自参与环保活动,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终生的[2]。儿童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来源于对周围环境的亲身体验,因此,要利用幼儿园、社区、公园等设施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接触到土壤和流水,通过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自觉将节约用水、爱护绿色环境等朴素水土保持理念与生活习惯联系起来。

2.2 青少年水土保地教育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中小学的有关课程,应当包含水土保持方面的内容”。青少年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要采用进校园、进课堂的形式,通过编写水土保持科普读物或教材、增加乡土地理教育、进行校外水土保持实践等,增强中小学生爱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此外,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还要加强其中环境情感教育的部分,让青少年建立起对生命、对自然、对家乡的情感,并且发挥小手拉大手、学校连家庭、家庭连社会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

2.3 高校水土保持教育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七条,同时规定了“水土流失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水土保持中等专业学校或者在有关院校开设水土保持专业。”加强高校水土保持教育,不仅要在开设水土保持专业和设置水土保持课程方面加强,更要注重水土保持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比如增加“在环境中学习”的体验式课程,建立学生与环境之间的感情;在校园配置分类垃圾箱、废旧电池回收站、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等相关硬件设施,让保护环境与资源行动人人可为;营造具有水土保持意识的校园人文氛围,形成鼓励节约和回收利用的新风尚;发挥高校社团的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实践水土保持服务社会。

2.4 社会水土保持教育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学校教育结束后更要注重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功能,目的是实现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比如,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示范园区、示范城市、示范小流域等典型的窗口作用,为水土保持社会教育提供平台;利用社区的宣传教育功能,深入街道乡村,将宣传教育地点设在居民身边,强化公众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在重要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滑坡泥石流易发区以及城市公园、绿地、沿河绿化带等场所,设置水土流失标识和水土保持作用指示牌等,加强水土流失警示教育;深入厂矿企业,加大对开发建设单位业主及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宣传和培训力度;利用市政工程建设围挡、围栏,加强对城市建设过程中渣土利用、扬尘控制、雨洪利用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宣传。

3 发挥新媒体作用,拓宽水土保持宣传渠道

过去,我们的水土保持宣传偏重农村宣传对象,常采用插彩旗、挂横幅、设宣传牌、印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和举办学习班等方式向农民群众普及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知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已从1978的1.7亿人增至2012年的7.1亿人,城市基础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这一重大变化,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要利用城市宣传媒体发达的优势,加强面向城市居民、开发建设单位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土保持、参与水土保持的新局面。

水土保持宣传要发挥各媒体的宣传优势,尤其是以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网络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当今最重要的媒体形态,互联网和它的衍生品—网络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3]。根据网络媒体个性化、互动性、分众性的特点,水土保持宣传可以探索正反两面宣传的方式,在保证公民知情权的基础上,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宣传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这一对看似“矛盾”,启发被宣传对象的自主判断。在宣传中增加感情色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比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水土保持公益广告—保持水土、真爱家园,以黄土高原地区群众的现身说法,将水土保持与保护家园密切联系在一起,真切感人,引人深思。借助网络舆论领袖的宣传号召力,大力开展宣传。在网络上,不仅政客、名人可以作舆论领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舆论领袖。充分发挥舆论领袖和公益宣传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吸引更多的人们自愿参与到水土保持宣传中来。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宣传潜力。首先,从自身做起,利用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网站及水土保持宣传网站、期刊等资源,从自身找潜力,形成宣传的强大阵地群和窗口群。同时,注重宣传活动策划,发挥新媒体的推广优势,利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法重新包装,让受众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能获得全新的视听感受。其次,发挥先进典型的宣传作用。大到水土保持示范城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小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示范园区,通过树立样板、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发挥先进地区或项目的引领作用。目前,水利部已分三批验收通过了54个城市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它们的先进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城市水系、河道综合整治、生活小区人居环境改善以及探索城市建设渣土利用、扬尘控制、雨洪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再次,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水土保持学科理论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比如,水土保持学科越来越多地与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等学科交叉融合,城市水土保持的理念在一些城市规划中也得以体现。此外,水土保持学科还涉及到了管理学和经济学范畴。因此,在水土保持宣传中借助环保或其他行业的力量,在宣传教育渠道方面互通有无,形成合力,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宣传密度,改善宣传效果。

4 注重实体宣传,建设水土保持宣传基地

从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到水土保持径流观测试验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土保持户外教室,都是水土保持宣传的重要平台。作为舆论宣传的有效补充,它们可以通过市民的亲身感受,展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参观者讲解和展示水土保持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的观念。

水土保持户外教室起源于台湾,是为了向民众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逃生方法和治理方式而设立的教育基地。目前,台湾已建有多个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建设者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参观者非常直接地认知水土资源的珍贵。我国许多地方也在探索建设这一集科普教育、试验研究、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宣传平台。比如北京市灵溪水土保持户外教室,通过设置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建设农业节水灌溉设施、量水堰模型、山区小型湿地、气象观测站、都江堰式石笼坝等设施,以旅游休闲观光、青少年课外活动等形式,宣传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与水土保持的重要关系[4]。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一个以城市水土保持科教示范为主体的基地。其设计以水土流失的形成、形式、危害、治理为主线,通过景观化的处理手法,展示了边坡防护措施、水土流失模拟试验、沟道工程、径流小区对比试验、气象水文观测、水土保持植物栽培等水土保持技术工艺和科研设施,并保留了园区内典型的崩岗、冲沟等地形地貌[5]。园区在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增强市民水土保持意识、颂扬传统水土文化、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可以发挥水土保持宣传平台在防灾减灾、警示教育方面的作用。比如日本长崎的土石流受灾家屋保存公园等等。

5 引导公众参与,实现宣传和防治的双赢

促进公众参与和提高水土保持意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我国,由于长期的政府主导型环境保护以及政策法规的缺位[6],压制了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机会,导致公众参与的程度低、能力差、效果不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以公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NGO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一切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到水土保持事业中来的社会力量为主体,通过了解水土保持信息,参与水土保持管理,监督水土保持执法,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公众参与是水土保持宣传的重要形式。普通公民尤其是业界专家和社会名流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或开通个人网站宣传水土保持,或向有关部门举报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非法开发建设行为,提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企业在生产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是展现其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的重要形式,通过参与植树造林、治理荒山、企业周边环境治理等水土保持活动,向消费者传达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公益的双赢。NGO组织和NPO组织(非营利组织),个人拥有更多的环境信息,掌握更高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不仅可以在水土保持学科普及、社区教育、舆论宣传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水土保持政策、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并且监督、促进它们的实施[6]。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6]。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政府主导、环境意识等原因,公众对水土流失的关注度高,但参与度较低,并且参与方式单一,作用有限。为了提高和增加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能力和机会,针对水土保持宣传工作,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比如新修订《水土保持法》第九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并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其次,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再次,规范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方式,比如云南省水土保持工作中采取的“三制”,即群众投工承诺制、群众参与规划制和工程建设公示制。第四,要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在建立公众意见回应制度和进一步发挥民间环保组织方面的作用。

[1]王治国.试论我国水土保持学科性质与定位—川陕“长治工程”中期评估考察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6):1-7.

[2]王妍.幼儿园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9):170.

[3]孙慧.论新媒体时代宣传技巧的创新思维[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郑翠玲,徐邦敬,曹玉亭,等.北京市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建设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6(7):24-25,29.

[5]水土修复—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J].风景园林,2010(3):92-95.

[6]王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13-23.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水土保持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推进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