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土流失 建设美丽山西——2013年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概览

2014-08-15 00:46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滩地淤地坝水利厅

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2013年,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按照水利厅党组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为促进全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山西做出了积极贡献。

1 主要工作

1.1 综合治理任务超额完成

2013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13万hm2,为年初目标任务的116%。各市的完成情况如下:太原1.53万hm2,大同2.37万hm2,朔州 2.53万 hm2,忻州 3.93万 hm2,阳泉 0.37万hm2,晋中1.73 万 hm2,长治1.53 万 hm2,晋城1.03万 hm2,吕梁 3.30万 hm2,临汾 2.83万 hm2,运城2.00万hm2。全省水土保持总投资5.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3亿元,省级投资1.3亿元。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等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7项,坝滩联合整治工程、沟坝地治理项目、雁门关生态水保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省级重点水土保持项目4项。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万km2,治理度达到51%。水土保持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2 预防监督管理深入开展

2013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实施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针对高速公路建设人为水土流失突出的问题,省、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20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开展了联合监督执法行动,对新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督查和限期整改,取得了显著的执法效果。配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等流域机构,对43个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全省共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2 900多次,检查建设生产项目1 400多个,省、市、县三级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49个,核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5万hm2,预算水土保持投资13.5亿元,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亿多元,为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1.3 “四荒”治理开发取得新进展

自2012年以来,省政府对企业参与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工程进行了持续推动。“四荒”治理开发是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水利厅多次推动,各市县落实签约项目,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大型企业参与“四荒”治理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71家大型企业达成了“四荒”治理开发初步意向,有17个治理开发项目完成签约,涉及“四荒”地近1.2万hm2。临汾市所辖的17个县以及长治市的沁县,由县政府出台了“四荒”治理开发鼓励扶持政策。7月1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的指导意见》(晋办发[2013]13号),明确提出要利用山西丰富的“四荒”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开发性农业建设。“四荒”治理开发鼓励扶持政策的出台,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水土保持建设中来,为我省民营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4 淤地坝安全运行得到有效落实

我省淤地坝建设数量大、分布广,安全度汛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全省淤地坝的防汛工作,强化淤地坝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2013年共落实防汛维修经费522万元,管护经费415万元(其中省级管护经费300万元,县级管护经费115万元),投资1 300万元对一批病险淤地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对全省1 800多座大中型淤地坝开展了全方位的防汛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迅速制定除险加固预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临汾市组织开展了淤地坝防汛抢险应急实战演练,太原市的娄烦县为全县淤地坝管护人派发了管护责任卡。

2 主要做法

2.1 培育树立典型,带动全省治理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南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塬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短板。近年来,该县突出大区域治理战略,大力度整合,高标准建设,精细化施工,山水田林路、坡沟梁峁塬统筹规划,改田、改水、改路相配套,治塬、治坡、治沟相结合,综合治理面积达到300多km2,探寻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水保富民、生态兴县”的新路子,成为新时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典型样板。省委书记袁纯清等省领导,多次到永和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区进行视察指导。省水利厅对永和县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持续支持与推动,并在全省推广了永和治理模式。

2.2 发展民生水保,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省在加快水土保持治理速度的同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民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惠民富民。自2007年实施兴水战略以来,我省结合淤地坝建设实施了坝滩联治、沟坝地治理等省级重点项目:对淤地坝下游的荒滩、荒地和瘠薄滩地,加厚土层,提高标准;对已成的坝滩地,建设排洪渠,保障防洪保收;对有长流水的沟道,开挖排盐、排碱渠,防止下湿和盐碱化;对蓄水的淤地坝,配套灌溉渠系,将坝滩地变为保浇水地。近4年来,全省累计投入3.3亿元用于坝滩地整治,建成高产、优质坝滩地3 300余hm2。在建设坝滩地的同时,依托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建设机修梯田。梯田、坝地、滩地等高效基本农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退耕还林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欢迎,取得了“水保为民生、民生助水保”的“双赢”效果。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近年来,山西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煤炭资源整合加快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申报数量大,方案编制市场庞杂,编制水平参差不齐。据统计,全省共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单位48家,其中甲级4家,乙级27家,丙级17家。为加强资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编制水平,省水土保持学会召集全省乙丙级资质单位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部分方案编制从业人员进行座谈研讨,并先后举办了4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上岗人员培训班,共培训学员800余名。同时,组织参加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举办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上岗再培训。举办了“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培训班”,培训各市、县水土保持监督站站长和业务骨干140余人。通过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技术水平和监督管理能力。

2.4 落实宣传经费,广泛开展宣传

为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2012年由省水利厅下发了《山西省深化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晋水保[2012]486号),对水土保持宣传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经费保障要求。2013年,省级共从水土保持补偿费中列支水土保持宣传费300多万元,市、县两级的水土保持宣传费也达到了300多万元,省、市、县三级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在全省高速公路沿线树立水土保持宣传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水土保持进校园”活动,将水土保持从娃娃抓起;与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光明日报社、山西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水利报、新华网等单位加强合作,围绕水土保持重点、热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建设了山西省水土保持网,在水利部网站开辟了山西水土保持专栏;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水土保持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有效地提高了全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猜你喜欢
滩地淤地坝水利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系工程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与洪水组合探讨
洞庭湖区滩地及稻田洼地资源分布研究
省水利厅科学组织全省秋汛防御工作开展
水利厅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大会等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时空演化与扰动因子分析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论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生态修复体系构建
基于形态指数的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分类方法及演变分析
清水河县淤地坝管理体制改革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