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半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4-08-15 00:53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歌唱者机能演唱者

赵 超

半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半声技巧在声乐演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受到历史传承、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声乐中的半声技巧仅仅限于少数音乐天赋较为突出的人才掌握。由此,这部分歌唱者才取得了优于常人的音乐成就。美声学派进入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声乐教材中关于半声技巧的理解和阐述并不十分正确,甚至很多声乐教材中并没有提及半声技巧,因此,导致很多学习声乐的人们根本不了解半声技巧的真正含义,或者与其他技巧概念混淆,失去了利用半声技巧来进行演唱、展示个人才华和艺术表现力的机会。

笔者对于声乐教学中半声技巧特点和重要作用的深入研究,能够使每位声乐学习者都能够真正了解半声技巧的概念,理解半声技巧的含义,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实践应用中,使半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积极作用。

半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技术支持

1.气息状态支持

声乐教学中横膈膜呼吸法指的是歌唱者吸气与呼气肌肉群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运动状态,这种平衡的运动状态对于声乐教学中半声技巧非常重要,尤其是歌唱者在高音区运用半声技巧,其意义更具价值。由于歌唱者在自然状态下,其呼吸量和声音量会逐渐升高,促使歌唱者呼吸肌肉群力量持续增加。因此,在声乐自然歌唱的情况下,歌唱者呼吸肌肉群力量的增加与声音音量的升高处于正比,如果始终坚持使用半声技巧进行歌唱,必须要对呼吸肌肉群进行很好的控制,使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之间的作用更为强烈,防止声音气息的突然漏出,使气息能够均匀地、平稳地流出。半声技巧对于声乐歌唱者的气息控制能力要求极高,进一步促使歌唱者在使用半声技巧时感受到呼吸肌肉群强烈对抗的原因。

2.机能状态支持

半声技巧属于美声声乐演唱的技巧之一,因此,使用半声技巧演唱时的机能状态与美声演唱时的机能状态相同。该机能状态指的是在高音区要注重轻机能,以重机能为辅助作用;在中低音区时要加强重机能,以轻机能为辅助作用。但是,在运用半声技巧歌唱时,必须要将轻机能和重机能的比例把握得恰到好处,由此,也要求使用半声技巧的歌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声带控制调节能力。当歌唱者运用半声技巧进行演唱时,要仔细体会轻机能与重机能的比例,把握好适合自己的状态,才能使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得到高质量的半声。

3.共鸣状态支持

半声技巧运用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才是动力的真正来源,歌唱者的演唱发生是在轻机能与重机能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形成一定比例的混合作用下完成的。轻机能产生的作用会使得歌唱者感受到头腔共鸣,重机能产生的作用则可以使歌唱者体验到胸腔共鸣,因此,半声技巧的共鸣状态实际上是头部共鸣腔体和胸部共鸣腔体共同混合产生的。这种共鸣状态是由歌唱者的呼吸和发声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只要运用半声技巧的歌唱者发生状态和呼吸状态正确,便能够得到良好的共鸣状态。

半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机能训练单一

声乐歌唱的过程主要是歌唱者心理与生理机能的相互协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在歌唱者生理机能训练中,不同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辅助,如果脱离某一要素来进行机能的训练都是不正确的。如果没有敏锐的听觉对声乐进行辨析,或者声乐歌唱者的艺术修养不够,情绪表达不正确等,都不可能实现完美的声乐演唱。

2.教学方式孤立

《欧洲声乐发展史》一书对于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语音教学法、理论教学法、机能教学法等九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声乐教学中往往只是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很少有声乐教学者能够将这些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融会贯通于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使用某种孤立的声乐教学方法也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事倍功半的情况。单一使用示范教学法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声乐演唱者在通过模仿之后获得了较好的半声效果之后,能够立刻投入到系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使自己对半声技巧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应用中,便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用孤立的师范教学法模仿演唱,效果不好,如果结合理论教学法,就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3.歌唱技巧展现片面

目前,声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片面的强调声乐演唱的技巧,忽视了从声乐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内涵,由此导致了声乐演唱中该突出的地方不能突出。例如,声乐乐谱中标记的是小字二组g调,但演唱者过于想突出自己,反而演唱成了小字二组b,或者拖长声乐演唱的终止音的节拍等。声乐演唱者的这种故意展示技巧的方式不但破坏了声乐作品的情感,同时也不能给听众美的享受,也是一种不尊重原唱者和作曲者的行为,体现了歌唱者艺术修养的匮乏。

4.过于注重内涵表达

刻意地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经常会牺牲演唱者的声音,例如,在声乐作品《采珠人》中,其中一个选段《仿佛在花丛中》的男高音演唱要突出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因此要求演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全部使用半声技巧,但是,这种要求并非是硬性规定,在实际演唱中还要综合考虑演唱者的实际情况。如果演唱者由于自身身体原因、心理原因,或者演唱能力没有达到一定水平而不能完成声乐歌曲演唱时,一旦出现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其演唱效果必然是较差的。因此,在声乐作品诠释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演唱者和作品本身的难度,争取做到通过演唱者的演唱能够充分表达作品中蕴含的真实情感,又能突出演唱者的声乐技巧。

半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歌唱生理方面

气息作用:在声乐演唱中运用半声技巧能够锻炼歌唱者的呼气与吸气肌肉群,增加肌肉群之间的对抗和作用,由此掌握正确的半声气息支持。声带作用:当歌唱者运用半声技巧时,能够有效对个人气息的大小进行准确控制,同时能够切身感受到声带闭合和声带挡气的状况。共鸣作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头声对于共鸣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歌唱者获得头声能够使歌唱声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而半声技巧应用于声音教学中,正是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头腔共鸣,使其声音更加集中、更加饱满。

2.艺术作品的表现

声音艺术作品的特殊性质要求演唱者声线足够细腻,同时拥有较好的音质,以及可控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清晰的吐字咬字能力。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衡量一名歌唱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时,半声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声乐歌曲的歌词大部分来源于浪漫主义诗人的诗词,在演唱过程中要较多地运用到半声技巧和声音渐弱渐强的表现技巧;二是声乐艺术作品的演唱通常在室内进行,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三是演唱者来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伴奏乐器也仅仅是一架钢琴,由此,在短时间内由一个人来塑造多个不用人物形象是不太现实的,但这些都可以在半声技巧的教学和训练中加以实现和提高。

3.强烈的情感诠释

声乐歌剧艺术的发展成熟也促进着美声唱法的不断完善,声乐歌剧艺术中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物角色,以及独特的音乐内涵等,全部彰显出了歌剧艺术强大的表现力,容易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半声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期望能够使更多的声乐演唱者认识到半声技巧的重要性,真正理解和掌握半声技巧的概念和价值。在运用半声技巧进行演唱时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正确地运用半声技巧完成声乐演唱对于声乐教学者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更能丰富声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门雪.“半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06:6-21.

[2]冯甲庆.声乐演唱技术与合唱演唱技术的辩证关系探讨[J].大舞台,2011,11:55-56.

[3]李翊靖.浅谈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J].黄河之声,2011,24:90-92.

[4]裴晓琦.“半声”演唱技能之生理探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02:92-94.

猜你喜欢
歌唱者机能演唱者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