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4-08-15 00:53赖庆方农绍汉林育权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卫生院广东惠东56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广州50080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惠东5600
吉林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梅毒先天性胎盘

赖庆方,农绍汉,林育权(.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卫生院,广东 惠东 56;.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广州 50080;.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惠东 5600)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主要是指梅毒螺旋体自母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临床上又将本病称为胎传性梅毒[1]。胎盘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传播中有重要影响[2]。研究证实,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大多症状不明显,多为隐匿感染,更因母体内抗体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其临床诊断缺乏准确性,难度较大,常延误治疗时机[3-4]。若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丘疹、全身性淋巴结肿、贫血、肢端脱皮等时,即应怀疑先天性梅毒的可能[5]。常规ELISA法下检出率较低,可延误诊断,使患儿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6]。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的先天性梅毒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特异性IgM法及常规ELISA法进行检测,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适宜诊断方法,取得了确切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的先天性梅毒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47例;出生体重2.0~4.0 kg,平均(3.4±0.5)kg,其中2.0~3.0 kg者48例,3.0~4.0 kg者52例。共有38例(38.0%)患儿表现为肝脾肿大,伴随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31例(31.0%)出现手足肢端丘疹,其中17例伴随局部区域的脱皮与皲裂症状;22例(22.0%)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9例(9.0%)黄疸持续不退。

1.2 方法:分别应用IgM法及常规ELISA法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ELISA法按照相关试剂操作规则实施。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方法为:采取10 μl血清样本,与1.0 ml剂量含吸附剂稀释液混合,10℃下静止10 min,各孔内加入标准品、阴/阳性对照试剂,以100 μl为稀释标准,37℃温度下温水浴箱孵育,持续30 min后洗版拍干。每孔加入100 μl底物,同样操作孵育持续15 min,置入100 μl终止液。基于双波长酶标仪对样品进行吸光度检测,检测期间控制主/次波长为450/620 nm。判定标准为:1.1以上为阳性,1.1以下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gM法检测阳性率达为97.00%,阴性率为3.00%,常规ELISA检测法的阳性率仅为75.00%,阴性率达25.00%,IgM法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76,P<0.05)。

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上又称为胎传梅毒,是指病原体在母体内通过胎盘途径感染胎儿,可引起死产、早产,妊娠梅毒对胎儿的有害风险较正常孕妇高2.5倍,妊娠合并梅毒时其围产儿病死率高达50.0%以上。先天性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持续增高,逐年攀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大多各项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容易造成漏诊,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对患儿乃至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7]。为此,需要进一步探讨适宜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敏感度,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IgM抗体是梅毒螺旋体刺激机体作用之下,最早产生的抗体之一,在IgM抗体产生之后,才会在此基础之上产生IgG、以及IgA等类型的抗体。临床研究人员通过对比IgM、IgG以及IgA这三类抗体,发现,对于IgG及IgA这两类抗体而言,通过血脑屏障以及胎盘的难度较低,而对于IgM抗体,则基本无法通过血脑屏障以及胎盘[8]。因此,对新生儿,一旦通过血清检测的方式检出新生儿体内存在特异性梅毒IgM抗体,即表明新生儿在出生前已通过胎盘传播的方式而患上先天性梅毒[9]。由此推测,在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常规意义上所采取的基于ELISA的检测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传统ELISA检测方法下,多以IgG抗体作为检测对象,且需要在新生儿出生后4~12周内才能够检出可靠数据[10]。在这一阶段内,新生儿疾病病情加重,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由于检测抗体对象为IgG抗体,体内半衰周期较长,在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甚至为终身可检,导致无法及时区分现症感染及既往感染,无法体现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反,由于IgM抗体是先天性梅毒出现时间最早的抗体表现形式之一,在本病新生儿患者IgG上升阶段当中,IgM抗体含量可达到峰值水平。而在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治疗后,患者体内IgM抗体检出含量会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转阴速度明显优于常规意义上的梅毒螺旋体转阴速度,但当机体再次发生先天性感染时,IgM抗体含量又会持续提升。对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梅毒螺旋体的存在会确保IgM抗体维持在稳定水平当中;由于IgM抗体难以通过胎盘屏障,或完整的血脑屏障,因此一旦新生儿体内检测出IgM抗体,即可认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发生在产前,若血脑屏障完整的新生儿脑脊液检测出IgM抗体,则提示本病患者为活动性神经梅毒。笔者研究结果表明,IgM法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LISA法,提示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灵敏度较高,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的基础性检测方法。

[1] 王能里,林振浪,林 素,等.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特点及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23.

[2] 雷巧玲,巨 容,肖甜甜,等.先天性梅毒患儿75例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4):426.

[3] 张 毅,马立新,麻 静,等.先天性梅毒患儿生长发育与神经心理发育随访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08.

[4] 舒桂华,徐 翔,严 语,等.先天性梅毒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15(36):7225.

[5] 张洪为,周 攀,王 华,等.某综合性医院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调查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34.

[6] 吴小明,张美珍,姜新华,等.不同检测方法对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3,22(10):65.

[7] 舒桂华,徐 翔,严 语,等.先天性梅毒新生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4):413.

[8] 衣 蕾,刘 凯,葛 文,等.早发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影像表现与母体治疗情况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2,18(5):257.

[9] 张 璇.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6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1,35(5):442.

[10] 李 晖,何成龙,吕兴陈,等.先天性梅毒新生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2,25(3):480.

猜你喜欢
梅毒先天性胎盘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23例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