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理论观照下的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2014-08-15 00:55赵俊瑛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学困生个体

赵俊瑛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个体调动听、说、读、写等各种官能协同工作,从而形成整体的语言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英语学习的困难就在于此,他们无法充分地支配好这些官能,随之产生的听说困难、读写困难等给他们的英语学习设置了层层障碍,学习的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学习成绩始终停滞不前。

大量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并不是由智商造成,而是不当的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学认为人类存在着内隐和外显两种认知机制,即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信息加工,利用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有助于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本文从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和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两方面探讨,将两者有机地融入到英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中,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地帮助他们科学有效地学习英语。

一、内隐学习理论和外显学习理论综述

(一)内隐学习理论的内涵及特点

内隐学习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7年首次提出,在其《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即《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并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模式。

Reber把内隐学习归结为个体自觉地、无意识地从刺激环境中获取复杂知识的过程,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和抗干扰性等特征。

1、自动性。个体不耗费任何心理资源,即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结构或规则做出恰当的反应。正如婴儿鹦鹉学舌时期,通过一段时间的自觉模仿和辨识逐渐学会母语,内隐学习就是这种无意识的自觉行为。

2、抽象性。抽象性指的是个体可以不依赖于刺激环境的表面特征,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内在规则,进而真正掌握知识内涵。

3、理解性。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内隐学习具有稳健的理解性,个体一旦掌握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物质本质属性。就像学习骑车,从肢体的不协调到协调,从胆怯到自信,正是一个了解骑车技术本质的过程,领会技术实质后便终身不忘。

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或不易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年龄、智力、心理、身体机能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就是Reber所阐述的“年龄独立性、IQ独立性、强健性、低变异性”的特征。

我国众多学者在研究Reber内隐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杨治良教授长期致力于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他认为内隐学习有“高选择性、高潜力、高效性”的三高特征。这三点是在Reber理论基础上的高度提炼,告诉我们内隐学习对于个体的实际意义:个体可以通过内隐学习克服内外因素,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确保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持久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外显学习理论的内涵

与内隐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模式就是外显学习。Reber认为外显学习是个体有意识地参与学习过程,即确定学习目标、采用学习策略,以积极的态度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外显学习是在积极心理因素指导下进行的知识获取模式,它的主动性高、目地性强、时效性好。但是由于受主观意识控制,它的稳定型较差,易受环境、个体因素(年龄、智力、动机和情感)的影响,个体投入精力大,且伴随强制性,持久性相对较弱。

(三)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

从内涵和特点来看,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显然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模式,但是两者又不完全割裂,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从学习效果来看,两者各有利弊。内隐学习虽有较强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但无意识的行为使其具有突发性,个体可能在某一时刻凭借灵感、直觉等抽象出复杂知识的规则,而对知识的存储仅停留于潜意识阶段。外显学习耗费的精力较大,却能有意识地去参与信息加工、储存的过程,学习效果较易显现。

由此可见,个体获取知识时,既需要发挥外显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需要挖掘内隐学习稳定持久的特性,在两者协同作用下,才能使个体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最大化地呈现学习成果。

二、非智力因素对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影响情况分析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2006)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11种: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有一定的制约和调节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非智力因素加以培养,发挥其积极的调节作用,抑制其对认知的制约作用,势必对认知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查综述

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选择专业的动机、英语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学习英语的方法等。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校区)学前教育专业15个班,近7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前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该专业的原因如下:一、中考成绩勉强达到高中线,但是有理化偏科或者英语短腿,进入高中学习后劲不足;二、中考成绩达不到高中线,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学前专业;三、选择学前专业的女生父母,希望女孩具备琴棋书画的全面素质,或者有一技之长,即使不做幼教,也可以有较宽的择业面。而男生家长则考虑男幼师的紧缺和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教师职业相对稳定、收入也颇高,是个不错的选择。从上述三个原因中,可以看出英语短腿是选择学前专业的因素之一,英语学困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了英语差的心理暗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根深蒂固。

同时,对该专业英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访谈。问题如下:

a.你认为学习英语有用吗?如有用,为什么?

b.你在学习英语时有过成功的体验吗?如有,请举例。如没有,你是否想获得某种成就感?

c.你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因为挫折而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吗?

d.你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困难或者疑惑?

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这几类型。第一类:学习目标模糊,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英语学困生认为英语不是专业技能,学习目的停留在考试合格,不追求综合的语言能力,因而学习效率低、主动性差。第二类:英语学习被动,主攻感兴趣的学科。学前专业的特点是文化课和技能课双管齐下,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但同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如舞蹈、手工、声乐等。技能课程趣味性和灵活度大,学生更乐意接受活跃的学习方式,而文化课固有的粉笔黑板模式弱势显著。英语作为文化课传统科目遭遇到挑战,英语学困生一旦有了爱好的技能课后,把英语学习无限度地押后,造成恶性循环。第三类:不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落后,自信心缺失。理科偏科的英语学困生往往不擅长感性记忆,并认为文科属于死记硬背类型,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完全靠机械读背的学习习惯。由于机械记忆的长效性差,词汇、语法等积累不够,此类学生的成绩提高十分缓慢,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严重受挫。

非智力因素对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的影响如此之大,迫使英语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去改善学困生的学习面貌。因此,我们教学中努力渗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理论,将非智力因素的干扰转变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帮助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走出学习误区,重拾自信。

三、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理论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运用

1、内隐学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融合

(1)内隐学习的自主性特征与情境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内隐学习理论的要义是个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发地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存储在潜意识中,只要潜意识得到激发,存储的知识便得以激活。调查发现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倾向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因而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十分有必要,让他们自觉地融入到英语学习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累积知识并形成兴趣。课堂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音频、视频造成感官刺激,用图文并茂的ppt引起无意注意。由于学前专业的特殊性,英语教师常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歌(歌曲)、儿童剧、故事表演等与专业相关的情境,创设交互性的课堂,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不断挖掘出英语学困生的内隐知识,激发他们主动运用这些知识的潜力,实现知识由内而外地迁移。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就是在这一缓慢进程中逐渐形成。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和阅读练习,积极地鼓励英语学困生动口动耳动脑,通过强化练习使语言知识固化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从而形成语感便于学困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由此及彼地加以运用。

如,大学英语精读1 Unit 7 Sampler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故事,故事疏通后,英语教师选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ppt营造的甜品店场景中,服务员、老人、顾客等角色纷纷带妆出场,惟妙惟肖地表演、夸张又恰如其分的对话把故事情节演绎得生动丰满。演员们从排练到演出不断改进口语和肢体语言,观众们则身临其境地用心观赏,老师则尽情地感受学生们表演带来的乐趣。学生听说演的过程便是活用语言的完美展示,即可满足他们对表演的渴求,又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内化,更点燃了学习的热情,因此收获了十分满意的课堂效果。

(2)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和理解性特征与任务教学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前专业的部分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严重误区,把英语归结为死板地记背词汇和语法,这种观念不利于长期有效的学习。抽象性和理解性的特征告诉我们,个体掌握了事物的内部规则就能透彻地了解整个事物,且这种记忆具有持久性。在大学英语每单元的词汇教学中,我们常设定自读、跟读、抽读及词义匹配练习的任务环节,让学生在自读中找难点、跟读中解决难点、抽读中巩固难点、匹配中思考强化难点。此外,还利用词形的联想、词组的拓展、词义比较等方法帮助学困生从词的性质和变化规则中寻找规律进而简单快捷地记忆单词,也就是说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促成多样性的学习方法。如,independence一词的解读流程为:depend-dependence- independence,继而拓展为independent,进一步联想important-importance、exist-existence等等。语法教学也摈弃了以讲述语言规则、举例说明为主导的传统输入模式,而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切身体验。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教学中,在阐述两者使用规则的基础上,出示姚明一家三口的照片,学生们除了运用高矮、胖瘦、年龄大小比较造句外,还创造性地从打球技术、个性、社会经验等方面展开比较讨论。在照片的启发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利用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练习。如此驾轻就熟的任务就把表面的语言现象内化为语言体验,大脑记忆配合身体记忆加深了对知识的内隐性理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有效地帮助了学困生改变原本生硬的语法记忆方法。

(3)内隐学习抗干扰性特征与课堂内外情感交流结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调查中,我们体会到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的目标驱动力较强,他们能为了追求曲调的完美花上2、3小时的时间去练习钢琴曲;也能为了做出标准的下腰忍受极大的酸痛,而英语学习缺乏一定的意志力。我们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提问、开放式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教学中,让英语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师生交流,及时赞扬并鼓励他们的出色表现(或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体验成功(或挫折)的同时,渐渐形成学习的信心和攻克学习难关的毅力。此外,阅读教学时,我们利用励志型的素材对学困生进行意志教育。大学英语精读2 Unit2 Sailing Round The World一文,我们让学生吟唱名曲《Sailing》,感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遇到的艰难险阻,体会Francis Chichester只身一人环球航行之不易,告诉他们困难险境无处不在,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地向前进是获得成功的金钥匙。课堂外,我们格外关注这些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下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并经常沟通,为他们分析进步的原因和解决实际困难,用教师的关爱浸润学困生的心灵,使他们真正领会学习之不易,一份汗水一分收获的真谛。

2、外显学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融合

根据外显学习理论,可以帮助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从学习目标设定和学习策略实施两方面入手,来弥补他们动力性不足的缺憾。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的目标驱动型较强,所以首先让他们明白英语也是一门技能,对于今后的就业、升学、职业生涯都有一定的意义,现在的付出必将在未来得到收益。设定“跳一跳能够着”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无论是否完成目标都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改进,然后积极地开展下一个目标,教师要积极跟进并督促,持续地用勉励和劝慰来引导他们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是半途而废。当然,用勤奋好学的氛围来激发出进取向上的学习态度也是可取的。可以有意识地把英语学困生安排在某个学习小组或者一对一的结对中,要求学困生教授其他组员所擅长的技能,而其他组员传授英语学习经验和方法,自然的同学交往既增进了友谊,更促进了学习动力。

3、内隐、外显学习相结合共促非智力因素培养

外显学习是途径,而内隐学习是后盾,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获取内隐认知,教师则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活内隐知识,通过练习和运用,实现内隐知识的外部迁移,再利用外显体验的方式内化知识结构。这样不断地由内而外而再内的循环,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皆得以大大提升,且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不断得到发挥,而消极影响会呈减弱之势。

四、结语

跟踪调查、访谈结果表明,内隐学习理论和外显学习理论在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学生内在的兴趣培养、意志力的锻炼,还是外在的动力激发、学习策略形成皆有明显改善,学前专业英语学困生们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正逐步摆脱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乐学的态度,正能量的积累有力地帮助他们收复英语这块失地,最终实现文化和技能的双赢。

[1]Rober,A.S.I mplicit Learning o f Arti f icial G rammars[J].J ournal o f V erbal Learning&V erbal Beha v ior,1967,(77):317-327.

[2]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2,(04).

[4]郑卫政.内隐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J].专业课程:47-49.

[5]冯明荣.内隐学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623-625.

[6]修婷婷.大学英语中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J].教育战线:168-169.

[7]刘曼华.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J].考试周刊:8.

[8]邓敏.外显/内隐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11):118-119.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学困生个体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