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颜色釉——未来艺术陶瓷繁荣发展的新坐标

2014-08-15 00:55潘寨民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景德镇高温陶瓷

潘寨民 张 勇

(景德镇学院艺术系,江西景德镇 333000)

提起陶瓷,人们总是喜欢赞美元明青花素肌玉骨之中绽放的娇艳亮丽,明清彩瓷的华贵绚烂。其实还有一种神奇的陶瓷工艺,它天赋天成,坐拥上千年的历史,它是陶瓷装饰的始祖,雍容华贵,美轮美奂。古人赞美它:“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学者形容它:“明媚似春水,清净如坚冰”。外国人称道它:上帝看了也爱不释手的“人造宝石”。它,就是高温颜色釉陶瓷。高温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坯体上,经过13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高温颜色釉陶瓷品种灿若繁星,或高贵华丽,或深沉典雅,或光洁娇艳。古往今来。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文人雅士,无不为之折服,厚爱有加。

一、神秘高贵的身世

颜色釉装饰渊源于陶器,远古祖先于六七千年前开始在陶器上用色彩装饰器皿,在商代时已经有了青黄釉的陶器出现,到了汉末晋初诞生了青釉瓷器,瓷器的烧造开始注重釉色之美。进入唐代,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唐三彩,三彩瓷器和绞胎瓷的出现以及釉下彩绘的出现,使陶瓷装饰元素增多,开创了陶瓷艺术革命性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宋代已展现出潇洒自然、奇妙无比的影青、粉青、紫定、红钧、黑釉等。宋代各大窑系出产的陶瓷造型种类丰富,品种繁多,且顺应人们的审美风尚,趋向实用质朴,线条流畅秀美,器身大方多变,多种装饰手法的运用使宋瓷装饰风格细腻丰富、朴实典雅。尤其是宋瓷的釉色,最能代表宋瓷的美学特点,此时的釉之美已达巅峰状态,将颜色釉推向了多元化的层面,从而更好地体现宋人高贵精致的生活。

明清两代景德镇的颜色釉承前启后,创造性地开发出了钧红、郎窑红、祭红等名贵色釉,取得了极高的造诣。但当时的许多名贵色釉的秘方只有皇帝御派的督陶官掌控,颜色釉瓷器大多属于贡品,颜色釉一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二、优雅华丽的转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陶瓷事业的发展,一大批穷困潦倒的民间艺人由政府提供工作岗位,许多濒临失传的高温颜色釉工艺得以恢复,到五十年代末期,恢复了失传多年的名贵色釉,创造了火焰红、灯芯红、桃红、粉红、玉青、鸭蛋青、竹叶青、梅青、茶青、豆绿、翠绿、墨绿、灰绿、钛花釉、乌金花釉、正黄、结晶釉、蓝钧釉等一大批新的高温颜色釉,此时的高温色釉色彩更加绚丽,品种日益丰富,高温颜色釉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建国瓷厂在高温颜色釉的研制、创烧方面独树一帜,走在各大瓷厂的前列。上世纪70-80年代,仅“三阳开泰”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和部长以上级别人物就达四十多次,高温颜色釉瓷器被世人视若“珍宝”。此外,国家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高温颜色釉的创新与研制方面亦作出了重要的探索与贡献。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陶瓷美术家潘文复先生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将高温颜色釉作为表现主体直接用于陶瓷绘画创作,取得令人耳目一新的奇效。其代表作《金色桂林》将工艺与绘画巧妙融合,作品保持了色釉的艳丽莹润,又充分体现了陶瓷材质的自然美,以陶瓷工艺的独立语言描绘了桂林秀甲天下的绮丽景色,此作品为景德镇陶瓷馆的馆藏重器。潘文复对高温颜色釉的精湛把握,开创了全新的陶瓷艺术装饰语言,为陶瓷工作者以重要的示范和启迪,景德镇艺术陶瓷从此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发展的新大门,高温颜色釉真正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此后,一批又一批陶瓷创作者呕心沥血、埋头苦干、勤于思索,将高温颜色釉陶瓷作品的创作推向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宁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等。景德镇众多名家积极融入高温颜色釉瓷的创作当中,不少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并进入国际艺术机构的收藏视野。1990年,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景文创作的高温颜色釉陶艺作品《秋韵》获得日本国际陶艺大奖,并被美国纽约美术馆以30万美元的价格购藏。

高温颜色釉在陶瓷领域实现了华丽转身,笔者认为这一转身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明清乾隆以来青花瓷和彩瓷长期雄踞天下瓷坛的局面。青花瓷的美誉早已名扬海内外,从元代青花瓷的娇艳浓丽,到明代青花瓷的素肌玉骨,再到清康熙时期青花瓷的“墨分五色”。到了近代,陶瓷艺术大家王步已将青花在瓷中的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彩瓷方面,从早期的硬彩瓷到雍正时期出现的粉彩瓷,特别是民国时期新粉彩的出现,粉彩艺术将中国绘画的审美意识和表现技巧,在瓷器釉上装饰中体现,釉上彩绘装饰在开辟新领域的同时,将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给陶瓷工艺的审美特质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扭曲。从另一角度来说,长此以往,必将导致陶瓷艺术偏离应有的正确发展轨道。

其次,它开拓了陶瓷审美意识的新境界。陶瓷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既要美,亦要工,二者都不可或缺。然而由于新粉彩的过于强势,使我们国家的陶瓷艺术界积养成了一种惰性,把模仿和移植当做理所当然之事,将古代的、现代的、传统的、新潮的美术作品不加消化地搬到作品装饰上来,以复制了替代“艺术创作”,将美术取代工艺,特别是模式化、程式化的产品得以泛滥流行,陶瓷材质与生俱来的自然美、工艺技法的创新已逐渐走向堕落和消失。

再次,它加速了陶瓷行业相关门类的研究和发展。所涉及的材料学、力学、热学等十几个学科领域藉此迈上了新的台阶。

高温颜色釉装饰的诞生,是当今陶瓷工艺美术的一场新革命,是新材料的发展运用,是艺术创作手法的重构,它将延伸和拓展我国陶瓷艺术内在美,将自然的、抽象的、令人充满想象的美的组合全新展示在世人面前,给未来陶瓷价值的回归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

三、超乎意料的跨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景德镇陶瓷行业的专业分工也日趋完善,高温颜色釉的配方日益繁多,新品种不断产生,为陶瓷艺术家的表现延伸提供了可靠的新载体。

目前,景德镇高温颜色釉作为艺术陶瓷装饰语言的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釉中彩绘法。在坯体表面先施一层底釉,用颜色釉材料或其它色料作画,然后再覆盖一层透明面釉,经过1300°C以上高温还原焰烧成。也有业内人士将此工艺称之为“釉中高温颜色釉”,这种工艺技法擅长表现画面的细部特征,包括人物面部表情的刻划,但在颜色釉材质自然美的张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此方面实现了突破,获得了较高的成就。

第二、综合装饰法。将素坯经过雕刻、堆塑或泥浆牵线与高温颜色釉材料相结合,或吹,或喷,或绘,或描,入炉亦经1300°C以上高温烧成。这种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在釉面上充分展示高温颜色釉材料的自在美,多种工艺的融合使作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在颜色釉的深度挖掘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目前景德镇有一批陶艺家熟练地运用此工艺进行创作,社会反响强烈,影响力较好,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景文。

第三、釉上釉下结合法。即以高温颜色釉在坯体上作底,经过1300°C以上高温烧制,创作者根据成型的瓷瓶或瓷板表面的色块发挥自己的奇巧艺术构思,再加以系新彩或粉彩描绘画面,二次入炉经800°C左右中温烧制,起背景衬托作用的高温颜色釉,与艺术家粉彩或新彩精心描绘的画面巧妙结合,釉上釉下相映成趣,不仅大大增加作品的成功率,也实现了创作者理想的表现效果。但不足之处是,景德镇陶瓷行业分工细致,由于采用此法的艺术家较为普遍,故而催生了不少坯胎加工作坊的介入,艺术家可以省略自己高温色釉制坯,直接购买成品绘画,导致取巧替代了作者对高温材料的掌握。

第四、高温颜色釉纯作法。将高温颜色釉材料直接在坯体上涂抹纹样,绘作主题,不用其它釉上材料(如新彩或粉彩)补绘,完整保存高温颜色釉作为特立陶瓷表现语言,经过1330°C以上炉中火的历炼后,出来的作品有起伏、有厚度、有光泽、有金属质感。因为烧制过程本身即是泥土和矿物在火中的舒展与“复活”,完全属于工艺的自在自为,人为难以掌控,更无法预测,每件作品均可以堪称“绝品”,任何人都无法复制。纯作法能够超越目前陶瓷中的任何表现形式,它使高温颜色釉开始摆脱物象和写实性束缚,全面地保持了颜色釉语言的纯粹性和独立性,使景德镇陶瓷这门古老的工艺回归材料、媒介和语言本质,并焕发出勃勃生机,高贵典雅,绚烂夺目,朦胧迷眼,令人陶醉不已。不足之处是,这种工艺目前还难以表达人物面神等具象特征,另外,由于废品率过高,风险太大,令不少创作者知难而退,半途而返,造成当今景德镇专注于此的作者少之又少。也正由于此,笔者认为,这种工艺最具挑战性,它对艺术家的专业素养,绘画功底,知识层面都是一次次新的超越,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未来陶瓷艺术的“奥林匹克”,它的出现,将为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拓展无限想象的空间,必将成为陶瓷艺术领域的新亮点,达到陶瓷艺术的新高度。

四、隽永品质的美学

中国古代陶瓷以丰富的造型,独特的技艺,精美的装饰,绚烂的釉色,多样的题材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印证着人类文明的步伐。

当代颜色釉陶瓷则将传统陶瓷艺术所遵循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推向新的更高的层面,它将土的味道、火的痕迹完美的展现在世界的面前,以天地共有共融的美学思想诠释了瓷的品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以高温颜色釉为载体的艺术陶瓷,在一批批有理念、有抱负、有追求的中青年艺术家的探寻之下,赋予了作品以灵魂,启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敏感,对生活的思索。

高温颜色釉美学特征之一:陶瓷装饰语言的全面突破。

清乾隆以来,粉彩以它丰富的表现力在瓷器装饰领域独占鳌头。上世纪20年代,经过众多艺术家的探索,新彩开始崭露头角,形成了鲜明的名族风格和特色,在壁画、瓷板画、器皿装饰上均能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各种具象的及抽象的艺术形式不仅提高了陶瓷艺术的品格,也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艺术语言。使得景德镇陶瓷可以做到粉彩、古彩、新彩并用,釉上、釉下相互交融。

长期以来,由于陶瓷业界过分注重“画”,而忽略了工艺技术的独特性。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还是有区别的,甚至于古代,它是与绘画并驾而驱的,画是画,陶瓷是陶瓷,各有各的发展路径。以往一个优秀的陶瓷艺术家往往既是画家,也是设计家、工艺家。纵观今天的陶瓷艺术界,依然是沿袭“珠山八友”以来的传统,并且形成了一种传统惰性:把模仿和移植变成理所当然,把复制前人、他人和替代自己创作,大有在偏向的轨迹上加速之势。

高温颜色釉以独立的形式进入陶瓷装饰,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工艺技术革命。它的出现,真正体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表现形式上的创造,随着时光的延续,必将展现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高温颜色釉美学特征之二:陶瓷核心价值的理性回归。

陶瓷作为工艺美术的一项门类,离不开工艺与美术的特性,其中工艺是前提,美术是载体。光注重工艺性容易导致作品的美感不足。反之,只强调美术性,那么工艺的特性又容易丧失。问题在于,当代景德镇陶瓷十分热衷于绘画,不仅传统派如此,学院派亦如此。不仅学陶艺的如此,而且画国画的,画油画的,搞雕塑的都是如此。不仅画古代传统题材的如此,就连画现代的新潮画家也是如此。对工艺技术的革新,各种新材料的探索往往鲜有人专注。这种炫耀绘画意识,轻视工艺美的特性,极其严重地削弱了陶瓷艺术中对工艺美的挖掘和利用,这些负面影响已经在侵蚀千年瓷都的肌体,理应引起业界的警觉和重视。

陶瓷的本体是泥土、釉与火,三者既构成了陶瓷的核心价值,又成为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标志。而高温颜色釉不仅保持了陶瓷的本体内核,而且将核心价值以自然美的形式表现得酣畅淋漓。它的特性和独立美是未来任何艺术门类都永远无法涵盖超越的。

高温颜色釉美学特征之三:陶瓷艺术形式的自由延伸。

艺术是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具有无限性和自由性。古代陶瓷史以实用、审美、精湛的制作工艺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因历史的局限,难以从宽度、广度、深度上丰富陶瓷艺术的表现力。当代社会是复杂多元的社会体系,现代陶瓷业早已跳出了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束缚,美的张力和表现力影响并左右人们的视觉神经,陶瓷作品的艺术性上升为主流价值构成。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价格已逐渐回归到美学的价值,构成陶瓷美学神韵主要是精灵的造型、巧妙的装饰、奇幻的釉色、朴素的质地和作品的灵魂。

青花瓷和彩瓷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特征方面受到物质媒介的一定限制,在釉色、质地和陶瓷工艺核心本质上存有硬伤,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对“天人和一”的渴望。而高温颜色釉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陶瓷材料,它富有传统文化内涵及精神,是民族审美观念与地域文化特征相融合的产物。同时,作为纯本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始终没有偏离陶瓷核心价值的方向,更容易被世界各地的爱好者所认同和接受。尤其是用在艺术陶瓷表现上,它摆脱了具象写生的局限,通过火的淬炼,高温下釉体自在自为的舒展,凝结出色彩的理念,空间的感受和个性的自由,在意象作品的表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它和模仿复制不同,纯正的高温颜色釉作品主观情绪十分浓厚,美感程度是很深的,它需要艺术家扎实的艺术功底,宽广的艺术视野,渊博的知识层面,独立的价值取向。不是人云亦云,“画谁像谁”。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没有一个不是以他们的智慧灵光仰观宇宙、近查时势,通过内心的精神洗礼,抒写出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共鸣,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高温颜色釉美学特征之四:陶瓷优势资源的集中体现。

优势资源往往具备稀缺性,稀缺性资源则是任何资源都无法比拟的。纯正意义上的高温颜色釉艺术瓷为世上孤立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经过炉内1300°C火的淬炼,色釉在自由状态下流动、呼吸、交融渗透,氧化还原过程中色差变化,均属人力非可为。同一批作品入炉,出来的效果千变万化,带给作者更多的是沮丧、懊恼和失望,满意的概率小之又小,因为成品率太低太低。如果能出现令人惊讶的作品那实属上帝的恩赐,一个艺术家终其一生恐怕也难遇几回,这样的作品必定是作者心目中的圣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高温颜色釉作品其实是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偶然性、不可复制性传递给欣赏者的享受是内敛的,细细咀嚼品味出的一种无以复加的美,它是美的极高境界。如果说当下流行的釉上彩瓷可以很精准地再现国画或油画的表现效果的话,那么任何一位国画或油画艺术家都无法在宣纸或画布上再现高温颜色釉陶瓷的效果。反之,高温颜色釉陶瓷却完全可以表达国画和油画的效果,也完全可以超越其效能。高温颜色釉是一种难度和高度,不仅青花瓷和釉上彩瓷难以企及,而且其它任何艺术门类亦难以企及。

由于高温颜色釉作品处于新问世阶段,尤其是纯作法高温颜色釉作品稀中见罕,具备天赋的艺术家,或者说有悟性的艺术家仅对材料性格的掌握就需要数年的时光,这是一种风险极高、费力不易见效的活,常人难以坚持,即使坚持下来亦未必能产生效益,被市场接受或被业界认可。但纯作法高温颜色釉的成功优秀之作,其所蕴含的耐人寻味、天赋天成之美可以说是任何工艺美术都一时难以超越的,随着许多学术与美学方面研究的后续跟进,留给后人的会是一片广阔无垠的探索空间。

时代在发展,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要与时俱进,模仿和复制的绝不是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程式化与模式化更不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基因。高温色釉艺术作品的出现和发展,是历史的呼唤,是时代的需要,是艺术家们心头魂牵梦绕的执着追求,其发展势头已远远超乎人们的预料,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敏锐地发现了了它的价值,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必将成为未来艺术陶瓷繁荣发展的新坐标、新高度。

猜你喜欢
景德镇高温陶瓷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全球高温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