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区域性保护

2014-08-20 00:25熊毅
艺术评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区域性保护

熊毅

摘要:原生态音乐文化具有区域性,这是有识之士都能看到的。如何保护区域性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以及怎样传承与发展区域性的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值得当下民族文化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就是基于这个角度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文化 区域性 保护

原生态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原生态中的文化之一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已经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生态音乐文化逐渐受到人们和一些民族音乐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

一、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目前,从一般常识而言,对于原生态音乐文化,包括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方言风俗、具有古朴特色文艺、比较古老的节日等方面。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原生态文化,如陕北民歌、青海的“花儿”、云南的“白沙细乐”等,贵州的原生态更是多姿多彩,最著名的就是苗族、侗族的音乐文化了。这些不同地方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由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的不一样,导致他们各具特色,凸显其区域性的特征。

(一)历史根源性

自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开始,音乐随之伴随着出现,一直到今天,所以原生态音乐文化扎根于几千来年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它陶冶着各族同胞的性情,孕育着各族同胞的民族心理,对于各族同胞的社会制度、生活秩序起到无形中的影响。每个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无论是民歌、乐器、戏曲、舞蹈等,这些都有其自身的母体文化。

(二)继承发展性

“传统是一条河流”,这句经典的话语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是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好的民俗风。中国更是如此,每个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都会伴随着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逐渐向前发展,这些文化不断活动、不断创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发展而形成今日的特征。

(三)历史变异性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每个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其母体文化、主流方向、主题风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内容、形式、节奏风格方面或有所变异。尤其是一些比较经典的民歌、民谣。如大家熟悉的《茉莉花》,它本身就有三种风格的版本形式。河北、东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方都有,但是多数茉莉花都是江浙一带的茉莉花的在各地方流传的变体。这些变异了的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符合自然规律。

(四)客观依存性

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环境。如果一个事物或者一种文化自身发展的基础遭到破坏或发生变化,它必然走向消亡。每个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依然遵循这个规律,一个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只有在本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才能得以健康、良好的发展,失去了或者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它就会失去动力和生命之源。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环境保护,以有利于这些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二、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区域性保护策略

对这些原生态音乐文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影响深远。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地方个性是各个地方区域性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原生态音乐文化保护任务显得日益紧迫。当下,我们在遵循国家政策和常规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应结合本区域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个性,去探讨该如何保护区域性原生态音乐文化。怎样去保护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区域性?首先要考虑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受几千年以来封建思想和当下经济发展浪潮的影响,有些区域很重视本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有些区域对此很淡然,这就造成了两极分化。所以,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需要社会和环境两个方面的条件以及思想上的认识。

当前,各个地方许多原生态音乐文化面临着令人忧心的“冷遇”处境,面临着濒临消亡的“悲惨”地步。对于区域性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区域性保护,要从静态和动态保护相结合策略角度出发,思考如何保护。

第一,自然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是基础的基础,是根源。以前的时代,科技不发达,没有太多的机械化的东西,所以有些地方,几千年依然如故。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许多新的高科技,机械化的东西层出不穷。一座大山放在当下,有可能一个月就把它挖开,搬运走。所以,作为当地的政府部门,起着重要的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不牺牲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最好的选择;在不污染本区域的环境下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明智的决策。同时,可以利用国家政策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利用有力的条件去弘扬本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这都是对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

第二,人文环境的保护。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对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肩负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区域性的原生态音乐文化进行采风、记录,以各种媒体或者媒介加以保存,这是一种静态的保护。

动态的保护就是对本区域的关于原生态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其中最后重要的就是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进学校、进课堂。利用教育的渠道去保护、传承区域性原生态音乐文化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实施的一种策略。

三、结语

区域性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只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促进本区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载体是“人”。如何保护区域原生态音乐文化,就看本区域的人民和政府对此是否重视了。

参考文献:

[1]吴小丽.原生态音乐文化分析——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J].戏剧之家,2009,(02).

[2]周莉.贵州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当代探究[J].音乐时空,2011,(06).

[3]孙建英.原生态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性保护
区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物流战略方案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