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三江寒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014-08-22 05:24王世强
科学种养 2014年8期
关键词:建三江寒地垦区

建三江垦区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黑龙江省垦区面积的22%。垦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属于寒冷地区。垦区内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河流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生态资源优势明显,机械化程度较高,交通便利,现以生产优质水稻作物为主,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三江垦区在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三江垦区已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直属粮仓”,因地处祖国东北角,又盛产粳稻,故有“中国绿色米都”“东方第一稻”之誉。

一、建三江垦区具备发展寒地水稻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寒地”是指冬季冻土层厚度达到1米以上的地区,我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均属于寒冷地带,特别是黑龙江省年无霜期或农作物生育期较短,年有效积温少,一般在2200~2500℃。建三江垦区具有寒地水稻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低”“三多”。

1. 三低

“三低”即气温低、水温低、地温低。水稻种植面积的98%为井水灌溉,无霜期较短,仅为125~130天。

2. 三多

“三多”即地上水和地下水多、平坦连片的土地多、适合水稻种植的肥沃耕地多。土壤结构80%以上为白浆土(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东北部和吉林东部,以三江平原最为集中),缺点是生、冷、硬,优点是保水保肥性较好、土质肥沃,具有发展优质绿色水稻的优越条件。

二、“三化一管”生产技术栽培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优选出较好的栽培模式——“三化一管”,即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生产机械化、产品品质优质化、叶龄指标计划管理。

1. 旱育壮秧模式化

技术要点是实施集中大棚、秋作高床、调酸消毒、盐选浸种、破胸精播、温度控制、水肥调控、除草防病和培育壮秧。

2. 全程生产机械化

技术要点是实现秧田播种、喷灌、整地、插秧、施肥、植保、收获和烘干处理等全程机械化。

3. 产品品质优质化

技术要点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以栽培模式化、技术规范化、全程机械化、加工标准化为保证,生产出符合国家优质粳稻三级以上标准的优质稻米。

4. 叶龄指标计划管理

技术要点是以“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为基础,以叶龄诊断为重点,根据主茎叶龄的生育进程、长势长相、叶色,进行各生育阶段的水层、施肥、植保的调控,确保安全成熟、稳产高产。

三、育秧机械化

1. 播种机械设备

主要有工厂化育秧播种机、电动精密播种机。

2. 作业要求

①苗床。达到高、平、实,否则在施药后浇苗时,地表径流会造成局部药害,影响秧苗质量。

②床土。要经过筛选,不能混有秸秆等杂物,以免影响机械插秧。

③秧盘。一是购买标准秧盘;二是摆盘要紧密,否则会导致壮秧扭曲,影响插秧质量。

④播种机的调试。包括播种量调节、底土厚度调节、浇水量调节、覆土厚度调节。

⑤底土厚度。要求在1.5 ~1.8厘米,过薄过厚均影响机插秧质量。

⑥播种。一是播种量(实际播种量=理论播种量/发芽率)。具体要计算到单盘播量上,通过播种机调试达到标准。二是播种均匀度。要掌握手动播种机操作要领,才能一次完全达到标准。

⑦镇压。用平板压平压实,保证出苗整齐,插秧时不易散秧,浇水时种子不会位移。

⑧浇水。一次浇透,但不能浇泞。

⑨覆土。覆土厚度为0.6~0.8厘米。过厚影响秧苗出土,易形成弱苗;过薄浇苗时种子外漏,影响出苗和生长。

⑩秧苗管理。培育出适合机插的壮苗是关键。如,适度浇苗;避免造成上部徒长,根数量减少;控制大棚温度,加强通风炼苗,促进根部生长;按要求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盘根。

四、耕整地机械化

1. 翻地

在秋季进行,翻深18~20厘米,扣垡严密。

2. 秸秆还田

80%以上的高茬和秸秆要翻入耕层中,实现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实现持续高产稳产。

3. 不重播、不漏播

地头田边不重播、不漏播;不留生格。

4. 水田专用犁

在犁的选用上,应选用单铧翻幅在25~27厘米的水田专用犁。

对3年以上的老稻田,要采取深松的办法,深度为23~25厘米,但渗水严重的地块禁止使用此法。对于透水性好或已连续翻耕3年的地块可采用旋耕,旋深为12~16厘米。严禁连年进行旋耕作业(旋耕的缺点是深度偏浅、碎土过甚,稻田长期用这种耕作方法,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通透性变差、渗水困难、犁底层升高、耕层变浅),这样不利于作物生长、防病灭草、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增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5. 平整格田

对新改稻田或高低差大于10厘米的须扩池的地块,采用刮板、平地机等方式进行平整田块,营养土层薄的地块,不易扩池过大化,以避免出现有的地块肥沃有的地块贫瘠,水稻格田尽可能做到最大化,以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成本。

6. 秋筑埂

新改稻田和本田埂破坏严重的,实行秋季机械打埂作业。做到埂要直、要实,台面平,有高度,占地少。秋筑埂有利于来年早泡田、早整地,争取生产主动,提高作业标准。

7. 机械撒肥

利用撒肥机,配套动力30~55马力拖拉机。按施肥量对机车挡位、油门位置、施肥量等进行综合调整和控制,实现标准化作业。泡田后或第一遍搅浆结束后即可进行撒肥。效率为每小时50亩以上,并且施肥均匀、劳动强度低,水稻长势整齐,增产明显。

8. 水整地

放水泡田3~5天方可进行水田整地。利用搅浆平地机,配套动力30~55马力拖拉机。搅浆深度为14~16厘米,一般本田搅浆2遍。通过搅浆,98%以上残留秸秆和杂草可被均匀地搅拌到泥浆5厘米以下的耕层中。搅完的田块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在保持水层5~7厘米、沉淀12~20天后即可进行插秧。

五、水稻插秧机械化

1. 机械选型

垦区现在使用较为普遍的水稻插秧机械选型为:延吉9356和7358型,山东福尔沃6300B型,北大荒高速2ZK-630型,东洋PF-455步进式插秧机,日本高速插秧机久保田VP8和VP6型。

2. 插秧标准

首先要育出标准、健壮的机插秧苗。

其次建三江地区按三个积温带划分生态区来调整插秧密度。插秧密度可通过调整穴距或调整取秧株数来改变。

在质量上要达到:早、密、浅、正、直、满。早:适时抢早。密:保证田间基本苗数。浅:插秧深度在2厘米以内。正:秧苗栽得正。直:插行要直。满:池内要插满插严。有条件的插秧机还可配带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将底肥施入秧苗侧2厘米、深3厘米的土壤中。

六、本田管理机械化

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主要是抽提水和植保机械化。

1. 抽提水机械化

现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建三江主要采用中小型柴油机或电动机配水泵来完成抽提水任务。每亩提水量为400~500米3,抽提水时间为120~140天,在提水的同时还要增设井水增温设施,有效增温可达10~16℃。使用江湖水灌溉,可大大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 植保机械化

植保机械化分为两种:一是采用农用飞机进行连片航化作业。作业效率高、喷洒均匀、保证农时。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田病虫害防治和喷施叶面肥等。建三江垦区年航化面积已达420万亩以上。二是采用弥雾式机动喷雾机作业,此项措施已在建三江广泛使用。250亩配备1台,3~5天可喷1遍药,特别是在防治稻瘟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水稻收获作业

纵观水田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机械化播种、大中轮式搅浆整地、机插秧、航化植保、水田深翻和秸秆还田等作业环节已被全面普及推广。而真正影响水稻丰产却难以丰收的关键应是收获问题。北方寒地水稻收获时气候变冷、温度低、茎穗潮湿、脱水慢且收获时间短,秋霜早雪是秋收气候的一大特点,收获损失大、粮食水分大、品质下降,致使效益大幅度降低,已成为制约寒地水稻提高品质增产增效的瓶颈。根据北方寒地水稻生产特点,笔者总结出了“四个相结合”的水稻收获模式,即在收获时间上,霜前霜后相结合;在收获手段上,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相结合;在机械配备上,大中小相结合;在机械选型上,全喂入与半喂入相结合。联合收获模式在垦区占主导地位,采用的机械主要有凯斯2366型、2388型,迪尔9660型等。

八、水稻干燥、加工处理和仓储技术

重点是水稻烘干技术,烘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品质。

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生产的水稻在世界上品质最好,其重要的根源是水稻收获后不落地直接进行低温干燥(含水量为15%)和低温(4℃)储藏。

我国普遍采用集大堆高温干燥,爆腰、龟裂现象严重,造成水稻胚芽死亡,形成不了活性米,品质下降。

目前比较先进的干燥方式是选用低温循环式干燥机与连续式干燥机(国外应用较普遍)进行干燥。根据当前国内实际生产水平,应选用低温循环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其主要特点:为烘干种子和优质米而设计;低破碎率,高出米率,不会失重或过度干燥;更节能,省人工,达到快速均匀干燥,并针对不循环式烘干机组设有专门结构保证每台烘干机能独立烘干,容易操作,一个人也可以处理上千吨谷物。

九、推广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问题

1. 农民认识不足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在农民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育秧方面的要求很高,需要农民改变育秧方式。一些水稻生产机械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水稻机械市场上的价格混乱、信息网络不畅,使农民对购买机具怀有观望心理。

2. 产、学、研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农业机械生产厂家还未认识到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和水稻生产机具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农机生产厂家在水稻生产机具上投入不足;农机研究部门研制出的先进生产机具没有及时的转换为产品;农业院校和农业培训组织对水稻生产机械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农机推广部门未及时把适应的、先进的水稻生产机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产、学、研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的发展。

3. 政府扶持力度不强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机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各级政府缺乏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历史责任。在购机补贴方面,省、市主管部门对水稻机械的倾斜性不强,虽然加大了水稻机械的购机补贴资金份额,但是依然没有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有购机欲望的农民没有争取到购机补贴。

十、推广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1. 加强推广力度

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确定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机具;大力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农机推广部门和农艺部门要紧密合作,使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适应,发挥优势,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2. 加强宣传

加强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加强对水稻农机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介绍,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经营生产,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机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国家政策,增加农民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保有量。

3. 加强技术培训指导

农机推广人员要积极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农民需求,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本领。同时要对不断发展的农业机械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把适合水稻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做到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 加强政策扶持

在国家购机补贴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水稻生产者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力度,让一部分水稻生产农机大户迅速壮大起来,带动当地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各市县、区及其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在水稻生产的重点乡镇要确保购机补贴资金向购置水稻生产机械倾斜,并整合其他项目资源、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做大做实,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不断深入。

十一、寒地水稻全程机械化未来发展方向

到“十二五”末,水稻全程机械化会有更高水平的发展,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要达到96%以上。在机械装备上,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向大型化、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推进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率,提高产量和品质,使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要在育秧、整地、插摆秧、植保和分段收获上有重点突破。要实现这些,首先要加大对新机具的投入力度。其次要在农机标准化管理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将以加快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机法制化管理进程,全面提高农机综合管理水平。从水稻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发展看,主要有以下趋势:

1. 钢骨架大棚棚室育秧技术更加规范化、工厂化,控温、通风、智能机械化

大棚的结构和尺寸规格将逐步统一,种子包衣和浸种催芽、苗床整理、摆盘、播种和微喷逐步向更加规范化、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整个育秧环节要向集中统一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2. 将大力推广应用机械营养钵育苗技术、机械摆栽技术

此技术在成本上能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或水稻价格能提升到2.00元/千克以上,机械摆栽面积将会大面积发展,对提高北方寒地水稻产量和效益,将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和贡献。

3. 广泛推广应用高性能、高速插秧机

在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之前,垦区要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的高速插秧机,来进一步提高装备水平和插秧技术水平。

4. 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农用飞机航化作业技术和移动式水田植保机械

实践证明,农用飞机航化作业具有作业方便、效率高、抢时间等明显优势,是地面植保机械无法相比的。同时也要引进遥控卫星定位航化飞行器来降低航化成本,其次要推广本田高地隙或埂上移动式水田植保机械,来解决喷撒精度和人工强度大问题。

5. 水稻收获机械向大型化和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机型,不是越大越好,但对水稻收获机械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会越来越高,要求收获质量要好、损失要小。

总之,推广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

作者简介:王世强,农艺师,发表农业科普文章120多篇,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教学与推广工作。联系地址:吉林省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 邮编:137100。

猜你喜欢
建三江寒地垦区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星载高分五号高光谱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
石河子垦区克瑞森无核葡萄适宜滴灌量筛选试验
伊犁垦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