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县域乡村性测度及空间关联类型划分——以安徽省为例

2014-08-23 13:27张荣天焦华富
关键词:皖北皖南测度

张荣天,焦华富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中部地区县域乡村性测度及空间关联类型划分——以安徽省为例

张荣天,焦华富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以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构建出乡村性RI理论公式,测度出县域单元的乡村性;基于GIS分析平台,运用ESDA空间测度模型对县域乡村性空间关联类型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乡村性差异较为显著,整体上乡村性较强的县域所占比重略大;县域乡村性从皖南到皖北呈现出梯度递增的演化趋势;县域乡村性H-H关联型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霍邱、颍上及阜南等13县,L-L关联型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区芜湖、和县及宁国等12县.相关结论可以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乡村性;测度;关联类型;县域;安徽省

乡村是一个空间地域系统,主要以农业经济活动为基本内容的聚落总称[1].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也导致乡村功能及结构不断变化,乡村地域从聚落景观、产业结构及价值理念等方面逐渐地进行重构.国内外学者对乡村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外学者K.Hoggart和H.Buller[2]从全球、国家、地方三个尺度对乡村发展进行了地理学透视,借鉴社会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乡村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学者Clock[3]、Woods[4]对乡村性的基本内涵尝试性地进行了定义;张小林[5]从区域城乡一体的角度构建乡村性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苏南地区的乡村性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刘彦随[6]、龙花楼[7]分析了黄淮海地区、陕北样带的乡村性及发展基本类型,张荣天[8]对江苏省县域乡村性格局演化及机理进行了实证探讨.乡村转型及重构的探讨是当前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探讨乡村性测度及空间关联类型划分是研究的重要视角[9,10].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战略层面关注的重点区域,主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而安徽省具有一定特殊性,既属于长江流域又接连珠江三角洲,是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腹地,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水平在中部地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且区域发展的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皖南、皖中、皖北三大地带性区域,使得安徽省区域之间城市化水平不一,区域乡村发展水平及发展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探讨安徽县域乡村性水平及空间关联类型对于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基于78个县(市)单元,运用乡村性RI理论公式,对安徽省县域乡村性定量测度;并基于ArcGis9.3、GeoDa095等分析平台,计算出LISA指数,绘制县域乡村性的LISA集聚图,来揭示安徽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关联特征,以期为安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 乡村性RI理论公式 乡村性评价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基于区域城乡一体化视角来探讨乡村性水平,测度思路是通过区域城市性来反演区域乡村性.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用城市标准来测度乡村性,能够较科学地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及差异,地域之间具有可靠的参照及对比,有益于提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及举措.RI测算公式如下[1]:

1.1.2 ESDA分析方法 ESDA利用统计学和图像表达技术相结合对地理事物性质进行分析与鉴别,可以有效地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能揭示地理事物空间作用机制.目前ESDA技术已在区域经济、城镇空间结构等领域[11-12]作了较多探讨.本文运用ESDA分析技术计算局部指示指标LISA值,并运用GeoDa095软件,绘制县域乡村性的LISA集聚图,从而得到安徽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关联类型分布图,来寻找县域尺度上安徽省乡村性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揭示县域乡村性与邻近县域乡村性的空间关联及其分异规律.

1.2数据来源

文中分析的具体指标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2》,研究尺度为安徽省78个县(市)单元(17个地级市市区、56个县和及5个县级市),文中的县域单元的边界通过《安徽省地图集2012》中的行政图,扫描后在ArcGIS9.3中进行跟踪矢量化获取.

2 县域乡村性的测度

根据构建的乡村性指数RI理论公式,考虑到测算的结果应能准确地反映出区域乡村发展整体水平并充分体现乡村功能及其演变趋势,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13-15],根据全面性、可比性及其代表性原则,选取城镇人口比重X1、建设用地比重X2、二三产业从业比重X3、二三产值比重X4、工业生产总值X5、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6、社会品销售额X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8、人均纯收入X9、人均绿地面积X10、人均生活用电量X11、人均道路面积X12、万人拥有床位数X13、人均邮电业务量X14等14项具体指标,通过这14项指标来构建出县域乡村性测度体系.

依据乡村性RI理论测度公式,计算安徽省78个县域乡村性RI,运用统计分布图来说明78个县域乡村性概括性的基本特征.①安徽省78个县域乡村性RI均值为0.52,而标准值仅0.16,说明安徽省县域乡村性水平与均值的离散程度较大,县域乡村性差异较为显著;②皖南地区县域乡村性RI均值仅为0.38,而皖北地区县域乡村性RI均值为0.74,南北两大地区的县域乡村性RI差距高达2倍;③标准偏度系数为-0.37,说明频数分布是负偏态的,RI均值偏在峰值左边,说明乡村性RI较强的县域数量较多;④标准峰度系数为1.21,频数分布呈尖峰式,说明乡村性RI较强县域所占比重较大.

表1 安徽省县域乡村性指数RI统计分布特征Tab.1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featrues on county rurality index RI in Anhui province

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运用Jenks最佳自然分类法,将安徽省县域乡村性RI划分为五个梯度:乡村性极弱型(0.35

3 县域乡村性关联类型划分

县域乡村性的高低变化与之相邻县域变化有着空间自相关特征,根据县域与其相邻县域的空间关系,即依据LISA统计值计算公式中Z值与空间滞后向量Wz取值的正、负关系,将安徽省县域乡村性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①Z>0,Wz>0,表示县域自身与相邻县域乡村性水平均较高,二者呈显著正关联,该类型定义为“H-H关联型”;②Z>0,Wz<0,表示县域自身乡村性水平较高,而相邻县域乡村性水平较低,二者呈负关联,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乡村性空间分布格局,该类型定义为“H-L关联型”;③Z<0,Wz>0,表示县域自身乡村性水平较低,而相邻县域乡村性水平较高,二者呈负关联,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乡村性空间分布格局,该类型定义为“L-H关联型”;④Z<0,Wz<0,表示县域自身和相邻县域乡村性水平均较低,二者呈显著正关联,该类型定义为“L-L关联型”.基于2012年的县域乡村性的LISA指数,借助GeoDA095和ArcGIS9.3软件,绘制出安徽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关联类型划分图.(图1所示)

图1 安徽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关联类型划分Fig.1 Spatial association types distribution of rurality of county areas in Anhui

①H-H关联型主要分布在霍邱、颍上、阜南、临泉、界首、太和、六安、涡阳及濉溪等13个县市,位于经济欠发达的皖北地区,且地理位置上呈现相邻空间分布,导致县域乡村性存在正的空间效应,形成了县域乡村性“H-H”集聚区;②L-L关联型主要有和县、芜湖、繁昌、铜陵、南陵、宣城、宁国、泾县及旌德等12个县市,位于经济发达的皖南地区,这一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强度都较高,且沿长江分布,地理位置上也具有相邻特性,导致县域乡村性形成“L-L”集聚分布态势;③L-H关联型主要分布在滁州、蚌埠及合肥的一些县域,它们区域自身的乡村性整体上较弱,城市性水平较高,但是周围分布着H-H关联型县域,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布形成鲜明反差;④H-L关联型主要集中在黄山、安庆及池州的一些县域,区域乡村性水平总体较强,但与皖南的芜湖、马鞍山等地理位置上相邻,形成H-L的空间关联格局.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城乡一体理念构建出乡村性RI测度理论公式,通过GIS软件平台,运用ESDA空间分析模型对安徽省县域乡村性水平及空间关联类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基本结论:①县域尺度上安徽省乡村性差异较为显著,整体上乡村性较强的县域所占比重略大;②县域乡村性总体上呈现出从皖南向皖北梯度递增空间分异趋势;③H-H关联区分布在皖北地区霍邱、颍上及阜南等13县,L-L关联区分布在皖南地区芜湖、和县及宁国等12县,L-H关联型主要分布在的滁州、蚌埠及合肥的一些县域,而H-L关联型主要集中在黄山、安庆及池州的一些县域.党的十八大以后,安徽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皖南地区的乡村性将会不断地弱化,着重提升皖南地区的城市化质量,发挥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加速皖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另外,皖北地区由于地理区位优势不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城镇化发展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造成皖北地区呈现乡村性“强-强”空间分布格局.当前,应该从财政、税收、科技及产业等方面采取更倾向于皖北及其皖中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皖北地区的增长极宿州、淮北和亳州等城市,发挥增长极更大的扩散效应,特别要重点治理霍邱、颍上、阜南等13县域单元组成的乡村性“H-H”集聚区,减弱皖北地区乡村性强集聚的演化态势,缩小安徽省县域乡村性南北空间分异的趋势,提高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水平与质量.

[1] 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53(4):378-371.

[2] HOGGART K. Rural Development,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M]. London: Croom helm Ltd, 1987:23-31.

[3] CLOKE P. An index of rurality for England and Wales[J]. Regional Studies, 1977,11:31-46.

[4] WOODS M. Rural geography: processes, responses and experiences in rural restructuring[M]. London: Sage, 2005.25-43.

[5] 张小林.乡村空间系统及其演变研究——以皖南为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25.

[6]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格局与类型[J].地理学报, 2011,30(9):1637-1647.

[7] 龙花楼,邹建.乡村转型发展特征评价及地域类型划分——以“苏南-陕北”样带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3):495-506.

[8] 张荣天,张小林.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13,130(2):91-97.

[9] 刘彦随,龙花楼.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进展及展望——建所70周年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4):409-416.

[10] 刘彦随.新时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方向及前沿问题[J].资源科学,2005,(2):176.

[11] 虞虎,陆林,朱冬芳.近10年中国汽车工业空间分布格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1):67-72.

[12]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59(6):1048-1057.

[13] 余华,张小林,黄飞飞.安徽省县域城市性发展差异的BP神经网络测定[J].人文地理,2009(4):38-42.

[14] 刘艳军,李诚固,孙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研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2):225-229.

[15] 郑文升,王晓芳,李诚固.1997年以来中国副省级城市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7,27(2):256-260.

MeasureofRuralityandDivisionofSpatialAssociationTypesinMiddleAreaonCountyScale——A Case Study of Anhui Province

ZHANG Rong-tian,JIAO Hua-fu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hina)

Every reg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unity of urbanity and rurality. The paper, taking unbanity as criteria constructs rurality index RI and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by using spatial metric model, analyzes spatial association types of rurality on county scale in Anhui.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counties of the rurality, and there was bigger proportion of strong rurality region in Anhui; in general, rurality of county scale showed from south to north increased spatial difference features;with the use of LISA cluster maps, we could identify four types of significant local spatial association:“H-H”was located in thirteen count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Anhui such as Huoqiu and Yingshang; “L-L”was located in twelve counti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Anhui such as Wuhu and Ningguo. It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urban-rural coordination in Anhui.

rurality; measure; association types; county scale; Anhui

2013-09-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14).

张荣天(1987-),男,江苏溧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张荣天,焦华富.中部地区县域乡村性测度及空间关联类型划分——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63-66.

F291.1

A

1001-2443(2014)01-0063-04

猜你喜欢
皖北皖南测度
摄影·美好安徽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皖南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