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临床意义

2014-08-24 05:49阮丽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显著性研究组生活

阮丽霞

(通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通山 437600)

慢性肾病(CKD)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在我国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低知晓率的“三高一低”状态。只有少数CKD患者能寻求维持性肾脏替换,多数患者缺乏治疗的信心,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我们借鉴行为医学和健康教育学的方法,探讨自我管理对提高CKD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为2008~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CKD患者80例。诊断符合美国K/DOQI临床指南中CKD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且认知能力正常,排除已进行肾脏移植、透析或伴严重并发症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20~68岁,平均56.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原发病、病程、并发症和治疗方法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CKD的相关知识和药物用法。研究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干预。自我管理干预的内容:指导和督促患者规范合理用药;指导患者积极调整饮食结构,采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优质蛋白质、低钾、低盐的饮食方式,忌食辣椒、胡椒、烟酒等,少食生冷及油炸类食品;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指导患者管理不良情绪,鼓励其向信任的人倾述,通过听音乐、腹式呼吸训练、冥想等放松心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自我管理干预的方式包括集体授课、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发放CKD健康指导手册等。住院期间集体授课共2次,每次45min左右。刚出院时电话随访1次/2周,3个月后改为1次/月,以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强化指导。

1.3 效果评价标准

6个月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按要求来院复查。参照QOL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生活质量。QOL按照分值分为极差、差、一般、较好和良好。总良好数=良好数+较好数+一般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QOL评分,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良好率为60.0%,研究组总良好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自我管理是一种起源于心理行为治疗领域的健康行为,主要指通过患者的主动行为来监控自身疾病的发展,保持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对自身人际关系、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由于自我管理还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可显著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由于CKD发生发展的特点,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目的。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将有助于其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生活质量的提高。

长期合理的治疗是延缓CKD进展的关键,要规范应用降压药、钙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阻断肾单位急剧损害,消除CKD恶化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患者自我管理中要强调规范合理用药。保护肾功能、减缓肾衰竭的进程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善营养状况,所以饮食控制是患者自我管理的根本。适当的体育运动和良好的心理有助于增强患者抵抗力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在自我管理中注重躯体活动和心理调节。

由于社区的健康教育滞后,护理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技能指导,患者获得知识的途径有限等原因,我国的CKD患者普遍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对CKD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指导组,故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显著性研究组生活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