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理论在高校篮球专项班课余比赛中运用效果的研究

2014-08-24 12:00汪庆波柴伟丽杜邦胜
关键词:临场课余实验班

汪庆波, 柴伟丽,杜邦胜

(1.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2.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组织设计理论在高校篮球专项班课余比赛中运用效果的研究

汪庆波1, 柴伟丽1,杜邦胜2

(1.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2.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采用实验法、座谈法、数理统计法对组织设计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班课余比赛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构表明:与对照班相比,把实验班设计为作战部、外联部、宣传部、后勤部、技术统计部和裁判部六个部门后,实验班学生参与业余比赛的场次明显增多且目的更加明确;新的班级组织对课余比赛进行科学管理后,学生各项篮球技能得到提高;学生的篮球比赛意识和能力,篮球临场裁判能力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学生分工合作能力,责任感等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也得到提高。

组织设计;篮球专项;课余比赛

0 引言

课余时间是大学生巩固和提高其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时间,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对大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1]。在课余时间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是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普遍做法,而课余比赛是有效强化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组织好课余比赛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余自发组织的比赛比较盲目,通过课余比赛强化和提高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并没有得到实现,甚至有些课余比赛仅仅是部分学生的体能训练,课余比赛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和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笔者以闽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一个篮球专项班为实验对象,根据组织设计理论把该班级合理地设计成几个部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管理。班级以一个全新的组织去组织课余比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旨在充分发挥课余比赛有效强化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专项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和功能,同时也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篮球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协调分工、团结合作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组织设计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班课余比赛中运用的效果。

1.2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2.1.1 实验目的

经过篮球专项第一学期的实施,检验新设计的班级组织机构对实验班学生课余比赛进行管理后,与对照班相比,他们篮球专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运用篮球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1.2.1.2 实验设计与控制

根据实验的需要,把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选择篮球专项的学生37人,依篮球普修成绩进行排名分班,奇数名次19人为实验班,偶数名次18人为对照班,这样就保证了两个班级的同质性。实验班根据组织设计理论成立新的组织机构管理他们的课余比赛,新的组织机构包括作战部、外联部、宣传部、后勤部、技术统计部和裁判部六个部门(见图1),并规定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任选及工作职责,各部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协调下按照一定的运行机制运行(见图2)[2]。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不设计新的组织机构去管理学生的课余比赛。根据学校规定2010级篮球两个班的专项教学由笔者一人担任。

图1 篮球专项教学班组织结构图

1.2.1.3 实验班各部门在组织课余比赛期间的运行机制[2]

篮球专项实验班第一次课立即成立新的班级组织机构,任课教师随即解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必要的情况下征询学生的建议,之后尽快把纸质部门工作职责发放给各部门负责人。然后通过比赛让各部门在实践中熟悉工作职责。前几场比赛很重要,任课教师要带领、协助各部门熟悉工作职责,对他们的工作多做业务上指导。具体流程是:外联部首先设计好比赛序列,向学校其他院系、班级联系合适的比赛,并安排比赛时间和地点,联系比赛的同时收集对手相关信息,并把这些相关信息提供给作战部、宣传部及任课教师;作战部根据外联部提供的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作战计划,准备比赛;宣传部做好比赛的策划和宣传,以提高比赛影响力;后勤部保证比赛时的物质供应;裁判部安排管理监督好比赛时的临场裁判及记录台工作;技术统计部做好比赛时各队员的技术统计工作,把数据信息提供给作战部。比赛结束后作战部、裁判部分别把各自总结报告呈交给任课老师,由任课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点评。最后把汇报交由后勤部存档。

图2 篮球专项教学班组织运行流程图

1.2.1.4 实验效果评价方法

实践考试内容和时间在考试前一周同时通知两个班学生(之前不告知),且均安排一次课专门练习考试内容,之后统一组织篮球教研室教师5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根据学校篮球专项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两个班级学生的篮球技能进行期末考核,具体五项考核内容为:两分钟跳投(距篮圈中心投影点4.225m弧线外或罚球区),持球突破(技评),综合技术能力(技评),比赛战术意识和综合能力,临场裁判考核。

1.2.2 座谈法 对参加学院篮球联赛各班级主力队员共32人进行座谈,向他们了解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学院篮球联赛中的实践能力及其它综合能力表现情况。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年级辅导员了解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这一学期表现情况。向学校篮球裁判协会了解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裁判员的执裁能力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两个班级的期末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 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班期末考核各项成绩

2.1两个班级参加比赛总次数对比

由于实验班成立了外联部,有专门负责人发动班级成员的“人脉优势”去联系足够多的比赛,因此实验班课余联系的友谊赛明显多于对照班,经统计试验开始13周后实验班共参加41场比赛,而对照班则大约联系了20场课外友谊赛。且实验班的外联部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比赛序列进行合理地设计,并且收集了对手的基本信息,因此他们联系的比赛更具有针对性,既起到锻炼作用,又保证了在学院联赛中最佳状态的调整和激发,直至获得学院联赛冠军。

2.2两分钟跳投成绩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实验班学生两分钟跳投平均成绩为11.84个,明显高于对照班平均成绩10.33个,经检测两个班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进一步分析成绩分布后发现,实验班学生总体成绩较好,而对照班学生成绩分布则是班级主力队员成绩比较好,非主力队员成绩则明显不理想(见图3)。

图3 两个班级两分钟投篮成绩统计图

这说明实验班的技术统计部发挥了作用,他们向队员提供的中投命中率情况(不理想)促进了班级学生在平时课余时间加强了投篮训练。同时实验班学生平时有比赛的压力刺激,为了获得更多的比赛机会且能够在比赛中多得分,“迫使”其在平时课余时间经常会有目的的进行投篮训练。而对照班部分非主力队员则不清楚自己的中投命中率情况,也没有比赛的“压力”平时疏于练习,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考试过程中还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投篮点比较灵活,篮圈中心投影点4.225m外各个点均有中篮,而对照班学生的投篮点比较单一,习惯于在罚球区跳投。

2.3持球突破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实验班持球突破技评平均成绩为88.00,也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80.61,经检测两个班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询问考核教师得知,实验班学生的持球突破动作更连贯且有力度,质量更高,突破时护球动作明显,最后起跳更充分有力,持球突破动作更接近实战。这说明在新班级组织的管理下,每场比赛之前作战部都有专门的准备和布置,不仅有战术方面的布置,也有技术方面的准备,根据对手情况确定本场比赛主要使用的技术,突破技术是实验班在篮球比赛中刻意使用的重要技术,因而他们的突破技术表现的更具实战性。另外实验班学生通过比赛的切身体会及赛中、赛后作战部的及时点评总结,他们更能发现自己突破技术的不足,更能发现突破技术在实战中如何运用,因此他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会更有针对性,练习突破技术时更强调实战的需要,跟实战结合的比较紧密。

2.4综合技术能力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综合技术能力测试要求学生动作变换较多,该项测试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只略高于对照班平均成绩,分别为85.74,82.22,经检测两个班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分析两个班级中该项得分较高的学生发现,得分较高者均为班级后卫或准后卫队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该项考试项目比较复杂(各种变换运球组合及传接球),需要在全场下多人共同练习,平时课余时间不具备相应的场地条件供学生进行练习,因此两个班级均只能依靠课堂时间进行练习,因此两个班级的该项成绩差别不大。另外该项成绩两个班级均是后卫队员成绩比较好,其他队员成绩则一般,这可能是后卫队员因在比赛中持球活动机会比较多,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而非后卫队员则在比赛中因持球机会相对较少,这方面锻炼不足。

2.5比赛战术意识和综合能力成绩对比分析

篮球比赛能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受运动员实战训练水平、篮球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战训练以及对实战后的迅速总结点评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重要措施[3]。能否合理有目的地进行跑位,能否与同伴进行有效地配合,能否合理地处理球,能否快速地阅读比赛等篮球比赛意识和比赛能力需要多次的比赛历练才能逐渐形成。由表1可以看出,该项平均成绩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分别为87.42,78.39,经检测两个班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以说明在新班级组织的管理下,实验班有外联部积极联系安排比赛,更重要的是作战部在赛前进行分析和布置,赛中有“负责人”进行指挥调动,赛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及点评,这些行为极大地促进了他们比赛意识和比赛能力的提高。另外,对参加学院篮球联赛班级的32名学生进行座谈,他们均反映实验班学生在学院篮球联赛中的技术能力,比赛战术意识和综合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正是在新班级组织的管理下,班级学生比赛意识和综合比赛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才保证了他们在学院联赛中的夺冠。

2.6篮球临场裁判能力对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临场裁判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经检测两个班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学校篮球裁判协会这学期裁判调用情况进行统计可知,实验班学生执裁于学校各类篮球比赛及校外社会比赛的人次为416,明显多于对照班学生的253人次。被调用裁判的人员分布上,实验班刚开始是少数人,而随着学期的进展,被调用的学生裁判人数呈增多趋势;而对照班被调用的学生裁判人数随着学期的进展变化不明显。

缺少临场实战机会,缺少专家现场及时指导是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临场裁判能力提高的两个重要因素[4]。而实验班因为有外联部、裁判部的存在正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外联部能够发挥班级成员的人脉优势去联系足够多的比赛,可以给实验班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裁判实践机会。裁判部专门负责班级学生临场裁判的培养,在裁判安排上实行“以好带差”的搭配形式,并且在临场中出现的问题有裁判部进行及时的指导点评,遇到棘手的问题在赛后也会有教师进行专门针对性的点评,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临场裁判能力的快速提高。正是因为临场制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所以实验班学生裁判是学校裁判协会调用的主体。

2.7其他综合素质和能力分析

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束后,从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处获知,实验班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强,在组织其他活动时策划得也比较好,获得校级“哇哈哈营销策划杯”二等奖,这说明班级宣传部经常对班级课余篮球比赛进行宣传策划,培养了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他们在参加其它活动时也表现得更加团结,学生的责任感表现也比较强,表现出比较好的分工合作能力,整个班级运转比较协调有序。而对照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表现则没有明显变化。

3 结论

根据组织设计理论把实验班设计为作战部、外联部、宣传部、后勤部、技术统计部和裁判部六个部门,各部门在班级组织运行过程中各尽其责,在任课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对班级课余篮球比赛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学生参与业余比赛的场次明显增多且准备充分、目的明确;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余比赛强化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得到实现:通过有效组织的课余比赛,学生能够很好地意识到自己篮球技能的不足之处,在课余时间练习时也显得更加有针对性,因此篮球各项技能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有效组织的课余比赛,学生的篮球比赛意识和能力,篮球临场裁判能力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通过有效组织的课余比赛,各部门学生在发挥其职能的过程中运用篮球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班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得到增强,分工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但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实验班的深入了解,也发现了一些实验的负面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因参加的比赛比较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篮球课程上,影响了其他术科技能的学习和巩固;其次是学生参加的比赛比较多给少数学生带来伤病问题。

[1]毕 瑞.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汪庆波,柴伟丽.合理设计班级组织机构,组织好学生课余比赛——以高校篮球专项班学生课余比赛的组织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9(6):29~32.

[3]关学雷.对篮球运动比赛能力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6(6):120~121.

[4]余松林.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临场裁判能力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8:91~92.

Theresearchontheusingeffectoforganizationdesigntheoryapplytothecollegebasketballmajorclass'sextracurricularcompetition

WANG Qing-bo1, CHAI Wei-li2,DU Bang-sheng3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China;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0,China)

Use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discuss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research on the us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 design theory apply to the college basketball major class's extracurricular competi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mparative clas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as reasonably designed to six departments: Fight department, Liaison department, Propaganda department,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The referee department and Logistics department, the experimental class took part in more extracurricular competitions and the competition purposes were more clear, the extracurricular competitions were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new class organization, the students' basketball skills were improved,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were improved, The referee ability was improved,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labor abili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skills were also improved.

organization design; basketball major class; extracurricular competition

2014—04—22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JA13203S)

汪庆波(1980— ),男,湖北襄阳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G804.3

A

1009-2714(2014)03- 0055- 05

10.3969/j.issn.1009-2714.2014.03.013

猜你喜欢
临场课余实验班
丰富的课余生活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社交临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让怯场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