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石油开发往事

2014-08-25 21:43翟光明
能源 2014年8期
关键词:玉门勘探油田

翟光明

西部在新中国初期被认为是大油田的发现地,但是迟迟没有发现大油田,反倒是东北的大庆和胜利成功了。80年代石油产量进入瓶颈期,反过来又是西部大油田的发现帮助中国石油产量攀升到了2亿吨。

中国的西部,荒凉而神秘。这块曾经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域外”之地,是中国石油工业最早的摇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却并不是最早的大油田发现地。尽管如此,对西部的探索却从未停止。从玉门油田到塔里木油田,在地质学家们的努力之下,西部地区最终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应许之地”。

解放后,我们国家只有一个玉门油田。所以,石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很多就分配到了西北地区。我就是1950年毕业之后分配到大西北的。现在常说的玉门油田实际上在当时我们是习惯称呼为老君庙油田。

这是因为当时有一条从祁连山南向北流的河,是早期淘金沙的地方。淘金工人们在附近的山上挖了很多洞,洞中就修建了一个供奉太上老君的神庙。这个地区就顾名思义被叫做老君庙了。

老君庙的早期开发

老君庙油田在抗战时期被发现,并享誉世界的故事已经被人们熟知了。解放以后,新政权接手了老君庙油田,康世恩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军代表。尽管我们国家还有新疆乌苏油矿和山西的延长油矿。但是真正能产油的,只有老君庙。所以老君庙的地位就很重要了。

我到了老君庙油田之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老君庙油田的范围太小,只有不到1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也只有三四千万吨,年产量不过几万吨、十几万吨。远不能满足国家工业生产的需要。

当时正值中国与前苏联的外交蜜月期,1954年初,当时的苏联通讯院士、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特拉费米克院士来到了老君庙油田,进行指导工作。他当时在苏联主管的就是石油勘探开发,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后来西西伯利亚石油资源的开发,就有他的功劳。他也因此从通讯院士转为了科学院院士。

他来到老君庙油田之后,就立刻提出通过注水保持压力的方式来生产。当时玉门石油管理局对这个建议非常重视,由我牵头来做地质上的工作,其他一些同志做技术上、生产上的工作,然后再组合起来,成功实施了我国石油工业历史上第一次油田注水开发工作。

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注水之后,油田的压力保持了很长时间,产量增加的非常明显。1959年和1960年的时候,全国石油总产量两三百万吨,老君庙油田的产量就占到了一半以上,可以说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除了在生产上改进方法,我在老君庙的主要工作是为了配合注水,对油田的储量进行重新计算。当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对于祁连山地区构造的了解和地层的了解都非常有限。

经过调查,我们在老君庙周围又发现了四个小油田,尽管产量不高,但是后来玉门油田单井产量最高的井就是在这次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成果就是,通过对油田地层的重新认识,我们把老君庙的可采储量从3000万吨增加到了6000万吨。

这个数据在当时是有争议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这么多的储量。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很多被认为不含油的地层也是含油层,只是储藏条件没有那么好罢了。

第一次西北地质大调查

其实以祁连山为中心区域的地质调查从解放前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的地质调查是间歇性的。在老君庙油田打井的时候,地质家就随队前往祁连山区,在附近进行地质调查。到了冬天,开发活动暂停,地质家们就回到兰州。

因此,解放后成立的西北石油勘探处,就设立在兰州。1950年开始,玉门油田管理局和西北石油勘探处联合组织了勘探队伍,围绕着河西走廊、老君庙油田和张掖地区,进行了新中国第一次系统的西北地质情况大调查。

这支队伍除了像我这样专门地质考察人员,还有测量员、地质工人,加起来有十个左右的技术人员。但是我们每次出发去野外勘探,都会带上一个排十多人的解放军。因此,整个队伍基本在二十多人左右。

20世纪50年代的大西北刚刚解放,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土改,地主依然存在。更危险的是,马步芳和马鸿逵的马匪帮在祁连山一带十分活跃。这些都给我们的地质工作带了潜在的风险。

一次,我们的队伍在一个破庙里休息。驻扎下来之后,一个老乡路过告诉我们说:“你们可真幸运,如果早来一步,就完了。马步芳的一支队伍刚刚还在这里。他们前脚刚走,你们后脚就到了。”

客观地说,虽然我们带了一个排解放军,但是这些解放军也知道,如果真的遭遇到了马匪的正规部队,就凭十几个解放军,想脱身也是很困难的。

事实上,除了有限的几次差点巧遇马匪。多数时候我们还是虚惊一场。一天晚上,我们在山脚下扎营。突然山上传来一阵马蹄声,下来了一批人,当时的解放军战士紧张的不得了,夜里一两点,大家也不敢睡觉。最后那一批人走的越来越近,解放军就远远地开枪了。但是后来天亮之后,我们再一看,实际上是老乡驮着东西从山上往山下走。我们就这样摸着黑“还击了”“马匪”。

河西走廊地区当时非常贫困。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当时我们找不到地方住,就去找当地的地主。土改之前,地主都有一个防土匪的堡垒。我们到一个地方,没地方住,总不能去找贫下中农借地方吧,就去敲地主的门,在他的堡垒里扎营。

至于吃的,地主们“支援”的就更多了。西北的老财主养的羊很多,一个地主往往有几千只羊。这么多羊,放羊的时候牧羊犬也看管不过来,总有那么几只被狼冲进羊群里咬住喉咙吸血。我们跑野外的过程中,经常看到几只羊耷拉着头晃晃悠悠的往我们这走,这都是被狼咬了,活不下去的。我们看它也活不成了,就把它宰了,吃羊肉。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对整个河西走廊地区的油田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全新的整理。改变了传统上沿着祁连山寻找圈闭的勘探方法。开始通过研究板块寻找储油构造。为50年代老君庙油田的增产提供了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在大西北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有一个事实却足以让中国的石油业者感到尴尬。在工作重心放在西北地区的前提下,石油产量没有完成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1957年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45万吨,除了80多万吨的天然油,还有60万吨的人造油。随着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成功开发,玉门油田在国内石油产量中所提供的比重也越来越小。

科学探索井项目

随着大庆会战的成功,国内寻找大油田的重心开始向东部地区偏移。我们常说的十大会战也大多在中东部地区。随着80年代开始,会战模式走向尾声。中国石油产量开始卡在1亿吨的瓶颈上,亟需新的勘探思路,找到新的大油田。

那个时候,我已经被调到了石油勘探科学研究院担任院长,兼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我当时和部里、院里的同志就一起提出了“以三新带三新”的方案。所谓的“以三新带三新”是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措施,来发现新的领域、新的油气层、新的油气区。

当时国内石油勘探的常规流程就是普查、详查和细查,各油田和地区的思路、想法在勘探领域都进入了一个固化的状态,我们提出这个方案,就是想打破这个固化的状态:有没有可能,每一个地区都选出一块区域进行新领域或者地层的探索。

1986年的一次石油部技术座谈会上,我就提出,争取在每一个油区,每年打一口科学探索井,来探索新的领域、新的含油地区和新的油气层。一个油区是一口井,那么全国十几个油区,就是十几口井。

这个提议得到了石油部领导的肯定。后来,石油部干脆决定,这项工作不再分配到各个油区,由我所在的勘探科学研究院统一从全国的角度来负责。我立刻就组织了一个勘探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科学探索井的工作,由我亲自担任组长,正式开始了科学探索井的工作。

这项工作的推行,并没有我们预想的容易。第一轮打多少口井?在哪里打?怎么打?打废了怎么办?我们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都经过了长时间的争论和研究。最终,我们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才正式决定第一轮的两口井分别打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参一井)和吐哈盆地(台参一井)。

但是我们的方案报到石油部里之后,部里很多同志又提出了反对意见。有些人认为所选盆地不好,有些人认为所选井位不合适,还有人认为研究院不应该主导这项工作,应该取消这个项目。总之,我这个方案提交到部里之后,来来回回折腾了几个月,才算是最终审批下来。

从专门小组成立到钻井方案获批历时近一年,足见当时我们内部对于科学探索井工作的争议之大。在台参一井开钻1000米之后,还有人认为我们选定的地点不对,应该立刻更改。甚至有人给我打了半小时的电话,明确表示他不同意我在吐哈钻井,坚持认为我打错了。讽刺的是,台参一井出油之后,又有很多当初反对的人争功,认为自己在台参一井上出过力。

不过,从钻机开动的那一刻起,这些事情我就不再把它们当回事了。我拿了国家的投资,重新装备了钻井队,还把研究院所有地质和钻井的精英力量都调集到这里,除了集中力量钻井,其他都不应当是我考虑的范围。

尽管我们对钻井装备进行了更新,但是还有很多工作是由原始的工具来完成的。为了到地面以下10米左右的地方去看渗油的情况,我们做了一个类似水井轱辘一样的东西,把人送到井下。当时不太敢找维族的老乡拉人,就雇了两个在新疆生活的四川人。每天把人放在桶里,送下去之后,再拉上来。这两个老乡每天给我们拉人,可比自己种地赚的多多了。

本来我们的设计第一目的层在4000多米到5000米左右。但是打到将近4000米的时候,我发现钻机力量不够了,就返回3000米地层,在第二目的层测试了一下。结果把第二目的层打开之后,出油15万方;之后再把更靠上的地层打开,一共出油25万方。吐哈油田,就这么发现了。

陕参一井的情况类似,打到一半的时候进行中途测试,结果一下子出气5万方,一下子打开了整个奥陶系。过去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鄂尔多斯盆地,通过转换思路,发现了苏里格气田。

西部地区在新中国初期被认为是大油田的发现地,但是迟迟没有发现大油田,反倒是东北的大庆和胜利成功了。80年代石油产量进入瓶颈期,反过来又是西部大油田的发现帮助中国石油产量攀升到了2亿吨。

在我看来,新疆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突破。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对于新疆开发,始终没有放开。经济上来看,还是担心打了空井。我也怕打空井,打空井不可怕,但是打了空井,却不去研究为什么打空井,这才是可怕的。

勘探方面需要很多哲学思想来指导。有些时候,哪怕你认为考虑到所有的问题了,也还有不认识的地方。所以就要把这个思想开阔一下,把胆子再放大一下,有根据的来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有所发现。

猜你喜欢
玉门勘探油田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勘探石油
这里是玉门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
十万大军出玉门 天山南北奏凯歌——记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