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应着眼于资源建设

2014-08-26 20:30何赐仁
江西教育B 2014年5期
关键词:磁带重合正方体

何赐仁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一册P36~3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体验“化难为易”的探究方法,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已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从生活问题引入

1.出示生活任务:老师准备把10盒磁带包装成一包,(接头处不计)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2.转为数学任务: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你能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吗?(出示:怎样拼,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3.设计研究任务:像这样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解决呢?从简单的入手,找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有效链接,从生活问题出发,转化为数学问题,最后设计成研究问题。整节课的教学程序是:从知识的外围逐步触及知识的核心,始终围绕着知识的应用,由此带给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的学习感受。)

二、任务分解:从简单、特殊起步

(一)初步感知:用2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1.拼一拼:

(1)拼拼:用两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怎样拼呢?

(2)展示:哪位同学上来边拼边介绍你是怎样拼的(上下面重合1次、前后面重合1次、左右面重合1次)。

(3)统一:发现了什么?(拼成长方体的形状相同)为了研究方便,我们让左右面重合1次。

2.比一比: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两个正方体,你有什么发现?

3.算一算: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呢?

(1)(1×2+1×2+1×1)×2=10(dm2)

(2)10×1=10(dm2)

(3)6×2-2=10(dm2)

(二)继续体验:用若干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1.操作体验:如果用3个、4个甚至更多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像这样横着拼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小组合作研究)

2.表象体验:5个呢?看着图想象一下。是不是这样呢?验证一下。

3.分析体验:101个呢?为什么不需要验证了?

4.总结交流:

5.拓展研究:如果改用长方体来拼,表面积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三、任务解决:从复杂、一般总结

(一)初步感知:用2个长方体拼成长方体

1.拼一拼:这个磁带盒是长方体,用2个这样的长方体磁带盒拼成三个不同的大长方体,同桌合作,先拼一拼、再填一填。

2.比一比:第一个大长方体减少的面积最大,表面积最小;第三个大长方体减少的面积最小,表面积最大。

(二)继续体验:用若干个长方体拼成长方体

1.拼一拼:如果用4个这样的长方体磁带盒拼成大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小呢?小组合作,先拼一拼、再填一填。

2.比一比:

引导学生发现磁带4个中面的大小正好等于1个大面,于是可以知道重合“4大4中”这种情况等同于重合“5大”,所以重合“6大”减少的面积最大,表面积最小。

3.想一想:

(1)回到生活问题:把10盒磁带包装成一包,要求怎样拼合表面积最小,还需要像刚才那样一一列举出所有拼法吗?(直接比较只重合大面的和重合大中面的2种)

(2)那么,是否还是只重合大面的拼法表面积最小呢?

(设计意图:数学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从简单问题、特殊问题、具体问题入手,逐步逼近答案。“10盒磁带的包装问题”也就是“10个长方体拼接之后的表面积问题”,于是研究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2个长方体拼接之后的表面积问题”开始,而一些基本规律,又可以从特殊的“2个正方体拼接之后的表面积问题”开始。)

□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msdh@126.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磁带重合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老磁带真的值钱吗
拼正方体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创意磁带
考虑暂态稳定优化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220kV线路重合闸运行分析
磁带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