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然生态的城市公园

2014-08-27 13:23周卓敏
中华建设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自然比较

周卓敏

【摘 要】 本文以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和纽约中央公园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积累为基础,概要地分析两个城市公园的共性与差异性,并对于城市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阐述过程中对两个公园中的一些相似因素进行比较,考虑中国园林山水理论和现代生态科学使用的设计理论对两个公园的不同理论支持,寻求城市公园各自的成功因子,从而总结出城市公园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自然;比较;城市公园;西湖风景区;纽约中央公园

Pursuit of natural ecological city park - Compare Hangzhou West Lake Scenic Area and New York's Central Park

Zhou Zhuo-min

(Hangzhou Oak Grove Landscaping Co.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for some of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and research process, Hangzhou West Lake Scenic Area in New York's Central Park, on the basis of a summary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ity par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arks were discussed. Elabora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two parks some similar factors, considering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design theory and modern ecological science theory theories used to support two different parks, city parks to seek their own success factors, which summed up the city park general law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Natural;Comparison;City Park;West Lake Scenic Area;New York's Central Park

必须脚踏实地地规划,注意自然的力量、形状和特点,尊重并反映自然,有目的地适应自然。必须更深层次地理解人与地球的物质和精神纽带。

——约翰•O•西蒙兹

随着人类地进步和社会地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们主要活动的场所,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也不再是少数皇家贵族和士大夫之流。住在城市中的普通百姓都渴望有一个“市民公园”,可以在工作之余方便地获得一个享受阳光和自然的去处。城市建设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市民公园”地开发和设计,城市公园对城市地发展也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本文将从中西方两个典型的城市公园比较中,探究其发展方向,以对城市公园建设做一点思考。

1. 杭州西湖风景区与纽约中央公园的共性

1.1 城市公园的功能基本相同。

(1)现代城市公园最初诞生于早期污秽、嘈杂的早期工业化城市中,是本着改善市民卫生,令市民得到优美的场所娱乐身心,以调剂其生活状况的目的。人们一直认为其逼真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在新鲜空气里锻炼和娱乐、游憩的空间,从而能改善人们的健康,同时公园还为地区居民提供了能利用和集会的场所。

(2)城市与公园地结合可以使城市土地的价值增加,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杭州西湖和纽约中央公园等均附有使周遍土地增值的功能。从西方城市公园历史看,优美的城市公园使城市富有魅力和竞争力。城市公园同时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是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积极的,有效的。城市公园还担当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功能。在全球濒危物种越来越多的今天,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中人们已见不到什么飞禽走兽,今天的城市公园,尤其是大型城市公园理所应当地成为城市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场所。

1.2 两个城市公园的形式特点极其相似。

1.2.1 杭州西湖风景区与纽约中央公园从形式上说,都是自然式的山水风景或田园风光。

(1)西湖古代原为钱塘江入海的湾口处由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泻湖”。经过几百年的经营,现在的西湖被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的水域。苏轼为此景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说西湖是天然的山水公园,但又不同于纯粹的自然风景区,她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这种结合在此处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西湖山不高,水也不大,水形依山傍陆,曲折多变,故山水皆以曲线为基础。又山清水碧,林木苍翠,以绿色为基调,因此整个山水秀丽无比。

(2)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在设计中以自然主义为设计原则创造了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城市公园。陈晓彤博士在他的论文中写到:“中央公园设计方案不仅仅是交通系统规划,它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连续和谐的空间组织,一个引导友人从拥挤的城市来到充满活力以自然主义设计原则创造的交往空间。”中央公园的设计风格十分简洁,它的主题是水、草坪和树林。公园里的建筑数量被控制在了最少,以及若干与周围环境协调的乡村风味的石桥。所有这些设计的目的,就是让游客只面对最纯粹的乡村风光。

1.2.2 杭州西湖风景区和纽约中央公园的道路设计也都是以曲线为主。环绕西湖的湖滨步行街、北山路、杨公堤、南山路与湖中的苏堤、白堤共同编织了西湖的主要路网,道路与周遍环境结合,直线的堤与曲线的桥结合,使之山水的灵动线条相称。而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设计了环绕整个公园的车行道,最初是为马车兜风而设置的。另有比较密集的二级和三级路网,道路基本上都是曲线的,连接平滑,形状优美,路上的景色变化多姿。

1.2.3 再看公园中的个别景点。西湖中的湖心亭可谓是最有意境之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岛上筑亭,湖中置潭,月印湖中,人赏湖边,真是一番诗般的景象。依托西湖的自然,经营山水画的意境,正是这样的手法使湖心亭犹若仙境,人游其间,环湖遥望,顿生赞叹。而中央公园里的“游荡”(Ramble)是很多人愿意去的地方,也是奥姆斯特德的得意之作。“游荡”位于中央公园的几何中心,尽管面积小,但是蜿蜒的小路与阻挡视线的丘陵使人产生错觉,沿路景色多变,没有重复,尤其是经常发生的突兀的景致变化,使人在这小小的山里得到只有在真山真水里才能经历的体会。两处的景点都营造了相似的观赏游玩的环境,都给人们一种无比贴近自然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了一致的目的。

2. 杭州西湖风景区与纽约中央公园的差异性

2.1 两个城市公园的形成过程不同。

(1)杭州西湖原为泥沙淤积而成的“泻湖”,东晋、隋唐以来,佛寺、道观陆续围绕西湖建置,地方官府对西湖也不断疏浚、整治,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内主持筑堤保湖,同时还大量植树造林,修造亭、阁以点缀风景。吴越国建都杭州,对西湖又进行了规模颇大的风景建设。北宋时苏轼用20万个民工把湖上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一条三里的大堤,沟通南北交通。 堤上遍植桃柳以保护堤岸,后人把它叫做“苏堤”。南宋以杭州为行都,又对西湖作更进一步的整治,因而“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摹写”。“西湖十景”在南宋时已形成。元明清三代西湖基本保持原貌,并无太大变化。解放后,政府对破旧的西湖进行了大规模地整治,特别是近年来,西湖周边景区地发展,如西湖南线的治理,湖滨景区的改造,西进工程的建设等,都使西湖重新焕发了活力。

endprint

(2)纽约中央公园是在一块被奥姆斯特德喻为“黑色滑腻的黏液”、“毫无价值的泥坑”,过去一直是城市垃圾的倾倒场地和贫民窟的土地上建设起来的。纽约金斯兰德积极支持中央公园的建设,并先后经历两次设计过程。在第二次设计竞赛中,最后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题名为“绿剑”(Greensword)的设计方案拔得头筹。1859年中央公元的主要建筑和大部分细部设计均已完成,并向公众开放。1876年,中央公园以“人民公园”的名义开放。20世纪,原有的一座水库被改建为一片巨大的草坪,成为可以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1926年,第一个充满笑声与活力的儿童游戏场建成了,到1940年,公园里出现了20多个游戏场。现在中央公园每年接待几万人,真正成为从多角度介入人们生活的“人民公园”。

2.2 两个城市公园的设计理论不同。

(1)杭州西湖多数是由历代的文人雅士经营其环境和建筑物,因此西湖地建造完全依照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体系。在西湖风景区中也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西湖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原本就山青水秀,但文人们在湖中筑堤,山上建塔,令自然中又融入了人文的元素。湖中的堤与绵绵青山相呼应,山与塔同印与水中,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达到了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境界。景区的建筑多隐于山坳,而不显于山顶,多用曲线与山势结合而少用直线将其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得益彰。西湖的意境就连外国的游客也会赞叹到“富有诗意”,“充满中国人的哲理”(杭州西湖风景区三台梦迹见图2)。

(2)中国绘画与造园之间关系密切。这种关系经历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引为造园的粉本。中国画亦追求自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园林也必定极其富有自然意味。

(3)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设计者奥姆斯特德在设计过程中发展了系统的设计原则:A.风景、B.适宜、C.卫生、D.服从、E.分割、F.开阔,来指导城市公园设计。这一原则把功能提升到了形式同样重要的地位。奥姆斯特德认为“自然的魔力,使公园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解毒剂'。”正是因为信仰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陶冶作用,他的公园力求创造使人的精神得到休整的自然景色,公园中无处不体现着自然的主体。他希望能用自然的景色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想象力。

3. 探究城市公园的发展方向

3.1 城市必须要有一块较大生态空间来改善其环境。

城市公园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在于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修闲游乐的场所,而且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显著的效果。日本的平野侃三先生做过一个研究,东京在夏天的热岛效应每降低1度,就可以减少150万千瓦的空调用电的供应,假如绿地系统能够使气温降低0.1度就可以减少15万千瓦的电力,折合200多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公园绿地可以产生的效益。随着城市地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城市公园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地发展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杭州西湖对于杭州来说,就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金字招牌,纽约中央公园更是为曼哈顿岛的环境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纽约中央公园内景见图3)。

3.2 现代城市公园突出生态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等特点。城市公园的基本功能是为市民提供娱乐和集会的场所,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达到这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现代城市公园更强调公园的生态性,一个环境优美生态丰富的城市公园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公园,也是吸引市民的公园。由于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不断的上升,审美要

求也同涨而上,对城市公园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杭州西湖也在不断补充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景观,如茅家埠、三台梦迹等,而西湖景区原本就是以其诗境般的观赏性而立与世。纽约中央公园也是以自然的设计手法,丰富的景观变化,为游人提供了充足的景色,不断变换的景象也增添了游览中的趣味性。

3.3 城市公园在形式上即要满足现代生态公园的要求,又要营造一定的意境。

(1)城市公园在规划之初可以用“SAD”(调查、分析、设计)方法对城市公园进行设计,以保证从功能上满足生态环境和普通市民的需求。但在设计中又不能僵硬地套用生态的一般模式,同时还要营造不同的意境,把不同地区的本来特性进行加工,使之更具特色。约翰•O•西蒙兹指出:“规划师必须熟悉自然的各个方面,直到对任一地块、建设场地和景观区域,都能本能的反映出其自然特征、限制因素和所有可能性,只有具有这样的意识,我们才能发展一系列和谐的关系。” 

(2)如西湖景区,它的山水基本素质是秀与灵,山不高、水不大,但是山势起伏有致,水形又曲折多变,空间结构高低有序,

聚散得当。而西湖之秀、灵特性得到了历代建设者们的尊重,他们多用曲线和斜线,使建筑与山水的灵动线条相称,共秀并灵。这些景致所显示出来的深刻文化内涵,正是中国园林意境的真实表现。

4. 结束语

(1)一个城市不仅仅是需要城市公园,而是需要更生态和自然的城市公园。这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且还是整个城市发展的要求。自然式的城市公园相对于硬质广场而言其体现的生态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其茂密的绿树,平静的湖面,时而飞翔的小鸟,对与人们而言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市民们更愿意在休息的时候漫步于公园中有着浓郁树荫的小道,欣赏树下的花草,并惬意地闲谈,这些正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我们就应该享受这一切的自然。

(2)一个自然的城市公园构成了一幅由植物、阴影、飞溅的水流、鲜花以及明亮色彩组成的受人们欢迎的浮雕画面。像绿洲一样,这种强化的多用途的城市公园将把城市转变为身心放松的环境,以创造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它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对城市不可估量的贡献、以及对所有参与它、体会它、享用它的城市居民产生的无限的精神意义,都该成为城市公园设计者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参考文献

[1] 陈明钊《杭州西湖——中国山水文化的经典》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2期.

[2] 陈英瑾 《人与自然的共存——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的第二自然主题》 发表于《世界建筑》2003. 4.

[3] 竺可贞《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发表时间不详.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5]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6] 陈晓彤《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0.

[7] 唐军《追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6-23-840

endprint

(2)纽约中央公园是在一块被奥姆斯特德喻为“黑色滑腻的黏液”、“毫无价值的泥坑”,过去一直是城市垃圾的倾倒场地和贫民窟的土地上建设起来的。纽约金斯兰德积极支持中央公园的建设,并先后经历两次设计过程。在第二次设计竞赛中,最后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题名为“绿剑”(Greensword)的设计方案拔得头筹。1859年中央公元的主要建筑和大部分细部设计均已完成,并向公众开放。1876年,中央公园以“人民公园”的名义开放。20世纪,原有的一座水库被改建为一片巨大的草坪,成为可以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1926年,第一个充满笑声与活力的儿童游戏场建成了,到1940年,公园里出现了20多个游戏场。现在中央公园每年接待几万人,真正成为从多角度介入人们生活的“人民公园”。

2.2 两个城市公园的设计理论不同。

(1)杭州西湖多数是由历代的文人雅士经营其环境和建筑物,因此西湖地建造完全依照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体系。在西湖风景区中也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西湖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原本就山青水秀,但文人们在湖中筑堤,山上建塔,令自然中又融入了人文的元素。湖中的堤与绵绵青山相呼应,山与塔同印与水中,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达到了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境界。景区的建筑多隐于山坳,而不显于山顶,多用曲线与山势结合而少用直线将其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得益彰。西湖的意境就连外国的游客也会赞叹到“富有诗意”,“充满中国人的哲理”(杭州西湖风景区三台梦迹见图2)。

(2)中国绘画与造园之间关系密切。这种关系经历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引为造园的粉本。中国画亦追求自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园林也必定极其富有自然意味。

(3)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设计者奥姆斯特德在设计过程中发展了系统的设计原则:A.风景、B.适宜、C.卫生、D.服从、E.分割、F.开阔,来指导城市公园设计。这一原则把功能提升到了形式同样重要的地位。奥姆斯特德认为“自然的魔力,使公园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解毒剂'。”正是因为信仰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陶冶作用,他的公园力求创造使人的精神得到休整的自然景色,公园中无处不体现着自然的主体。他希望能用自然的景色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想象力。

3. 探究城市公园的发展方向

3.1 城市必须要有一块较大生态空间来改善其环境。

城市公园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在于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修闲游乐的场所,而且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显著的效果。日本的平野侃三先生做过一个研究,东京在夏天的热岛效应每降低1度,就可以减少150万千瓦的空调用电的供应,假如绿地系统能够使气温降低0.1度就可以减少15万千瓦的电力,折合200多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公园绿地可以产生的效益。随着城市地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城市公园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地发展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杭州西湖对于杭州来说,就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金字招牌,纽约中央公园更是为曼哈顿岛的环境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纽约中央公园内景见图3)。

3.2 现代城市公园突出生态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等特点。城市公园的基本功能是为市民提供娱乐和集会的场所,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达到这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现代城市公园更强调公园的生态性,一个环境优美生态丰富的城市公园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公园,也是吸引市民的公园。由于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不断的上升,审美要

求也同涨而上,对城市公园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杭州西湖也在不断补充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景观,如茅家埠、三台梦迹等,而西湖景区原本就是以其诗境般的观赏性而立与世。纽约中央公园也是以自然的设计手法,丰富的景观变化,为游人提供了充足的景色,不断变换的景象也增添了游览中的趣味性。

3.3 城市公园在形式上即要满足现代生态公园的要求,又要营造一定的意境。

(1)城市公园在规划之初可以用“SAD”(调查、分析、设计)方法对城市公园进行设计,以保证从功能上满足生态环境和普通市民的需求。但在设计中又不能僵硬地套用生态的一般模式,同时还要营造不同的意境,把不同地区的本来特性进行加工,使之更具特色。约翰•O•西蒙兹指出:“规划师必须熟悉自然的各个方面,直到对任一地块、建设场地和景观区域,都能本能的反映出其自然特征、限制因素和所有可能性,只有具有这样的意识,我们才能发展一系列和谐的关系。” 

(2)如西湖景区,它的山水基本素质是秀与灵,山不高、水不大,但是山势起伏有致,水形又曲折多变,空间结构高低有序,

聚散得当。而西湖之秀、灵特性得到了历代建设者们的尊重,他们多用曲线和斜线,使建筑与山水的灵动线条相称,共秀并灵。这些景致所显示出来的深刻文化内涵,正是中国园林意境的真实表现。

4. 结束语

(1)一个城市不仅仅是需要城市公园,而是需要更生态和自然的城市公园。这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且还是整个城市发展的要求。自然式的城市公园相对于硬质广场而言其体现的生态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其茂密的绿树,平静的湖面,时而飞翔的小鸟,对与人们而言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市民们更愿意在休息的时候漫步于公园中有着浓郁树荫的小道,欣赏树下的花草,并惬意地闲谈,这些正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我们就应该享受这一切的自然。

(2)一个自然的城市公园构成了一幅由植物、阴影、飞溅的水流、鲜花以及明亮色彩组成的受人们欢迎的浮雕画面。像绿洲一样,这种强化的多用途的城市公园将把城市转变为身心放松的环境,以创造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它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对城市不可估量的贡献、以及对所有参与它、体会它、享用它的城市居民产生的无限的精神意义,都该成为城市公园设计者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参考文献

[1] 陈明钊《杭州西湖——中国山水文化的经典》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2期.

[2] 陈英瑾 《人与自然的共存——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的第二自然主题》 发表于《世界建筑》2003. 4.

[3] 竺可贞《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发表时间不详.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5]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6] 陈晓彤《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0.

[7] 唐军《追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6-23-840

endprint

(2)纽约中央公园是在一块被奥姆斯特德喻为“黑色滑腻的黏液”、“毫无价值的泥坑”,过去一直是城市垃圾的倾倒场地和贫民窟的土地上建设起来的。纽约金斯兰德积极支持中央公园的建设,并先后经历两次设计过程。在第二次设计竞赛中,最后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题名为“绿剑”(Greensword)的设计方案拔得头筹。1859年中央公元的主要建筑和大部分细部设计均已完成,并向公众开放。1876年,中央公园以“人民公园”的名义开放。20世纪,原有的一座水库被改建为一片巨大的草坪,成为可以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1926年,第一个充满笑声与活力的儿童游戏场建成了,到1940年,公园里出现了20多个游戏场。现在中央公园每年接待几万人,真正成为从多角度介入人们生活的“人民公园”。

2.2 两个城市公园的设计理论不同。

(1)杭州西湖多数是由历代的文人雅士经营其环境和建筑物,因此西湖地建造完全依照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体系。在西湖风景区中也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西湖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原本就山青水秀,但文人们在湖中筑堤,山上建塔,令自然中又融入了人文的元素。湖中的堤与绵绵青山相呼应,山与塔同印与水中,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达到了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境界。景区的建筑多隐于山坳,而不显于山顶,多用曲线与山势结合而少用直线将其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得益彰。西湖的意境就连外国的游客也会赞叹到“富有诗意”,“充满中国人的哲理”(杭州西湖风景区三台梦迹见图2)。

(2)中国绘画与造园之间关系密切。这种关系经历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引为造园的粉本。中国画亦追求自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园林也必定极其富有自然意味。

(3)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设计者奥姆斯特德在设计过程中发展了系统的设计原则:A.风景、B.适宜、C.卫生、D.服从、E.分割、F.开阔,来指导城市公园设计。这一原则把功能提升到了形式同样重要的地位。奥姆斯特德认为“自然的魔力,使公园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解毒剂'。”正是因为信仰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陶冶作用,他的公园力求创造使人的精神得到休整的自然景色,公园中无处不体现着自然的主体。他希望能用自然的景色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想象力。

3. 探究城市公园的发展方向

3.1 城市必须要有一块较大生态空间来改善其环境。

城市公园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在于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修闲游乐的场所,而且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显著的效果。日本的平野侃三先生做过一个研究,东京在夏天的热岛效应每降低1度,就可以减少150万千瓦的空调用电的供应,假如绿地系统能够使气温降低0.1度就可以减少15万千瓦的电力,折合200多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公园绿地可以产生的效益。随着城市地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城市公园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地发展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杭州西湖对于杭州来说,就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金字招牌,纽约中央公园更是为曼哈顿岛的环境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纽约中央公园内景见图3)。

3.2 现代城市公园突出生态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等特点。城市公园的基本功能是为市民提供娱乐和集会的场所,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达到这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现代城市公园更强调公园的生态性,一个环境优美生态丰富的城市公园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公园,也是吸引市民的公园。由于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不断的上升,审美要

求也同涨而上,对城市公园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杭州西湖也在不断补充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景观,如茅家埠、三台梦迹等,而西湖景区原本就是以其诗境般的观赏性而立与世。纽约中央公园也是以自然的设计手法,丰富的景观变化,为游人提供了充足的景色,不断变换的景象也增添了游览中的趣味性。

3.3 城市公园在形式上即要满足现代生态公园的要求,又要营造一定的意境。

(1)城市公园在规划之初可以用“SAD”(调查、分析、设计)方法对城市公园进行设计,以保证从功能上满足生态环境和普通市民的需求。但在设计中又不能僵硬地套用生态的一般模式,同时还要营造不同的意境,把不同地区的本来特性进行加工,使之更具特色。约翰•O•西蒙兹指出:“规划师必须熟悉自然的各个方面,直到对任一地块、建设场地和景观区域,都能本能的反映出其自然特征、限制因素和所有可能性,只有具有这样的意识,我们才能发展一系列和谐的关系。” 

(2)如西湖景区,它的山水基本素质是秀与灵,山不高、水不大,但是山势起伏有致,水形又曲折多变,空间结构高低有序,

聚散得当。而西湖之秀、灵特性得到了历代建设者们的尊重,他们多用曲线和斜线,使建筑与山水的灵动线条相称,共秀并灵。这些景致所显示出来的深刻文化内涵,正是中国园林意境的真实表现。

4. 结束语

(1)一个城市不仅仅是需要城市公园,而是需要更生态和自然的城市公园。这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且还是整个城市发展的要求。自然式的城市公园相对于硬质广场而言其体现的生态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其茂密的绿树,平静的湖面,时而飞翔的小鸟,对与人们而言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市民们更愿意在休息的时候漫步于公园中有着浓郁树荫的小道,欣赏树下的花草,并惬意地闲谈,这些正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我们就应该享受这一切的自然。

(2)一个自然的城市公园构成了一幅由植物、阴影、飞溅的水流、鲜花以及明亮色彩组成的受人们欢迎的浮雕画面。像绿洲一样,这种强化的多用途的城市公园将把城市转变为身心放松的环境,以创造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它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对城市不可估量的贡献、以及对所有参与它、体会它、享用它的城市居民产生的无限的精神意义,都该成为城市公园设计者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参考文献

[1] 陈明钊《杭州西湖——中国山水文化的经典》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2期.

[2] 陈英瑾 《人与自然的共存——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的第二自然主题》 发表于《世界建筑》2003. 4.

[3] 竺可贞《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发表时间不详.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5]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6] 陈晓彤《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0.

[7] 唐军《追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6-23-840

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自然比较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