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

2014-08-28 01:16李素文朱宝申孙丽娟黄卫平李娜戴二黑
河北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母婴婴儿

李素文 朱宝申 孙丽娟 黄卫平 李娜 戴二黑

·论著·

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

李素文 朱宝申 孙丽娟 黄卫平 李娜 戴二黑

目的探讨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方法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结果123例婴儿血清表面抗体阳性率为95.1%(117/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t=3.989,P=0.003)、婴儿出生时血清HBsAg状态(χ2=10.763,P=0.001)和乙肝疫苗剂量(t=2.318,P=0.022)影响HBV母婴阻断的效果;对单因素分析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乙肝疫苗的剂量进入模型。结论适当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剂量可显著增强乙肝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在我国乙肝主要通过垂直传播或者婴幼儿早期暴露于HBV所致[1]。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2]指出: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或20 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然而由于母婴传播的复杂性,有研究显示,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出生后立即实施现有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方案,仍有10%~20%的婴儿发生免疫失败[3]。本研究对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124例婴儿长达12个月追踪观察,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为提高免疫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分娩的124例孕妇及其所生的124例婴儿。母亲入选标准:(1)孕妇年龄20~40岁;(2)HBsAg阳性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3)孕期未应用抗HBV治疗或免疫调节剂;(4)未合并HCV感染、HIV感染等;(5)无恶性肿瘤或严重的基础疾病。婴儿入选标准:(1)出生时无先天畸形;(2)遵照免疫阻断策略完成了主被动计划免疫方案。孕妇平均年龄(26±4)岁,其中HBeAg阳性54例,HBeAg阴性70例。所有孕妇生产时肝功能均在正常参考范围。

1.2 研究方法

1.2.1 免疫方法:随机将124例HBsAg孕妇及其所生124例婴儿分为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每组62例。10 μg 乙肝疫苗组:分娩的婴儿于出生6 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U HBIG(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生后1个月及生后6个月注射3次10 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大连高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 μg乙肝疫苗组:除乙肝疫苗用量为20 μg外,其他与10 μg乙肝疫苗组相同。

1.2.2 检验方法:检测孕妇住院分娩时静脉血和婴儿刚出生尚未进行主、被动免疫时以及12个月时静脉血HBV标志物和HBV DNA。HBV DNA检测采用ABI 7300型荧光定量PCR仪定量检测,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采用罗氏cobase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由罗氏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自变量包括17项指标:(1)一般项目:年龄、分娩方式(剖腹产、自然产和胎吸);(2)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3)HBV标志物:分娩前母亲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滴度;婴儿刚出生时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滴度;(4)HBV DNA:分娩前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和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5)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剂量。应变量为婴儿1岁时血清是否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抗-HBs滴度≥10 U/L为抗体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筛选出的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再采用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后退法(Backword LR)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自变量纳入标准为α入=0.05,剔除标准为α出=0.10。

2 结果

2.1 可能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入组124例婴儿12个月时,仅失访1例,失访率为0.8%。123例婴儿血清表面抗体阳性率为95.1%(117/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t=3.989,P=0.003)、婴儿出生时血清中HBsAg状态(χ2=10.763,P=0.001)和乙肝疫苗剂量(t=2.318,P=0.022)影响母婴阻断的效果。见表1~3。

表1 影响母婴阻断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注:a:t值;b: χ2值;c:F值

表2 婴儿12个月时抗-HBs状态与母亲年龄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状态的关系

表3 分娩时乙肝疫苗剂量与婴儿12个月时血清抗-HBs状况的关系

2.2 HBV母婴阻断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确定的影响母婴阻断的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婴儿12个月时血清抗-HBs是否阳性为应变量,采用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后退法(Backword LR)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乙肝疫苗的剂量进入模型。见表4。

表3 多因素逐步后退回归法统计结果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及血制品、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影响乙肝母婴传播的因素有很多,如孕产妇血清HBeAg的状态、HBV DNA载量的高低等,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产妇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远远高于HBsAg单阳性孕产妇,母婴传播的风险随着孕产妇HBV DNA载量的升高而升高。目前,对于HBsAg阳性母亲采取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策略进行母婴阻断。但是,研究发现有很多因素影响联合免疫阻断的效果,包括乙肝疫苗及HBIG的剂量、首针接种时间、是否全程免疫接种等。本研究对124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124例婴儿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观察,对可能影响联合免疫效果的17种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母亲年龄、新生儿出生时血清中HBsAg滴度和乙肝疫苗剂量是影响母婴阻断的效果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乙肝疫苗的剂量与婴儿12个月时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水平有相关性,即给予大剂量的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高含量HBsAb。

我国主要使用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的接种是3针法,每次剂量为5 μg,而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建议使用剂量为10 μg,即加大剂量。乙肝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HBV蛋白衣壳的保护性抗体(抗-HBs),后者介导的体液免疫可在HBV侵入肝脏前将其清除,从而有保护作用。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由于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感染HBV的几率增加,需要机体产生足够的抗-HBs,因而需要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水平的抗-HBs。王富珍等[4]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接种剂量、母亲HBV感染状况和母乳喂养是影响儿童HBsAg阳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接种5 μg×3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儿童,HBsAg阳性的风险是接种10 μg×3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9.68倍,提示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与接种剂量呈正相关,适当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剂量可显著增强免疫效果。

1 Tran T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pregnancy: weighing the options.Cleve Clin J Med,2009,76(Suppl 3):S25-29.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68-179.

3 Song YM,Sung J,Yang 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against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Eur J Pediatr,2007,166:813-818.

4 王富珍,郑微,陈园生,等. 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98-3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4.010

项目来源: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00155)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戴二黑,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E-mail:daieh2008@yahoo.com.cn

R 512.62

A

1002-7386(2014)04-0511-02

2013-07-25)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母婴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婴儿为何会发笑?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