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4-08-28 01:16张毅周奕曹峰周红梅马平
河北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期组微粒休克

张毅 周奕 曹峰 周红梅 马平

·论著·

烧伤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毅 周奕 曹峰 周红梅 马平

目的对烧伤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烧伤患者60例,将烧伤患者分为感染组和休克期组,以及选取同一时期到我院体检的正常成人30例为对照组,将三种对象的血浆中血小板微粒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休克期组的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休克期组和感染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红素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感染组r-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休克期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感染组CD41+CD31+血小板微粒的比例明显高于休克期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休克期组和感染组CD41+、CD41+CD31、CD41+CD61+血小板微粒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微粒的变化与烧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烧伤;血小板微粒;临床意义

人体被烧伤后,伤情较严重的话会发生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血小板微粒是在血小板活化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含有脂质氧化产物、血小板特异性蛋白及磷脂的超微膜性囊泡。血小板微粒具有很强的促凝活性及一定的抗凝活性[1-2]。为了了解烧伤患者的病情与血小板微粒水平的关系,本院特分析1年间收治的60例烧伤患者及30例正常成人的血浆中血小板微粒水平,对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将其分成休克期组(烧伤后72 h入院治疗,体液渗出引起皮肤水肿的患者)感染组(烧伤后出现创面、血液、肺部感染及烧伤脓毒症的患者),每组30例。休克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6.2±15.3)岁。感染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5.8±15.1)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为(36.5±15.7)岁。60名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超过总体表面积的50%,Ⅲ度烧伤面积超过总体表面积的30%。均出现行为障碍、妄想、幻觉等精神行为障碍,经检查后均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中年龄,性别比,病因,烧伤面积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取3组研究对象2.5 ml静脉血,将抽取的静脉血放入真空抗凝管里并放入离心机里,转速为3 820 r/min,温度为20℃进行离心,时间20 min,离心后获取血小板贫瘠血浆。然后在1.5 ml离心管里放入血小板贫瘠血浆250 μl进行离心,转速为13 722 r/min,温度为4℃,离心30 min后取出沉淀物,加入PBS进行洗涤后把沉淀取出25 μl,再加入特异性荧光抗体PECy5-CD41、PE-CD61、CFS-CD31,然后对其进行避光孵育后把没有结合的抗体洗去,放入上流式细胞仪里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浆中血小板微粒水平,以及所占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的比例情况。

2 结果

2.1 3组研究对象烧伤面积与常规指标检测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休克期组的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休克期组和感染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r-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休克期组(P<0.05)。见表1。

2.2 3组研究对象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感染组CD41+CD31+血小板微粒的比例明显高于休克期组(P<0.05)。休克期组和感染组CD41+、CD41+CD31+、CD41+CD61+血小板微粒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烧伤面积(%)血小板(×109/L)凝血酶原时间(s)γ⁃谷氨酰转肽酶(U/L)总胆红素(μmol/L)对照组0263±2811.77±0.1823.5±7.611.8±1.1休克期组73.4±2.8162±15∗14.29±0.31∗19.9±1.930.9±2.3∗感染组69.6±2.8262±2814.48±0.19∗86.4±14.9#22.1±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休克期组比较,#P<0.05

组别CD41+(%)CD41+(104/ml)CD41+CD31+(%)CD41+CD31+(104/ml)CD41+CD61+(%)CD41+CD61+(104/ml)对照组46.6±5.7111±2926.9±5.080±2813.3±4.745±23休克期组33.4±2.2∗575±74∗25.0±2.2∗415±57∗12.5±1.4∗220±37∗感染组47.8±3.0∗862±147∗37.1±2.7∗#722±140∗15.8±1.8∗363±8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休克期比较,#P<0.05

3 讨论

烧伤不仅会使患者的皮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皮肤的防御功能也遭到了破坏。如果烧伤较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全身炎性反应,使患者的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并引发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患者死亡[3,4]。血小板微粒是一种直径<0.5 μm的超微膜性囊泡,它是血小板活化的产物,它不仅可以促进血栓的形成与延伸,还可以进一步加快血小板活化并释放出血小板微粒,同时还是血小板信息向远端部位传递的信使,是大部分血栓疾病和炎性疾病产生病理过程参与者之一。而且,刺激血小板活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也会由于刺激因素表面的标记物不同,刺激作用也各有不同[5]。

所以如果能尽早对患者的烧伤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就应该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CD41是血小板微粒最主要的标记,标记物的表面形成的两条链是跨膜糖蛋白,这种蛋白是钙离子的主要依赖受体,它可以加强机体内的机体粘附作用,进而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坚强凝血效果。严重烧伤时,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会在热力、缺氧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损伤,进而会暴露机体的原组织,使得血小板活化,会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并释放PMPs(即活化后的血小板微粒)[6]。而且烧伤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远高于正常水平,这样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血小板微粒还具有增强炎症的作用,它会作为载体将炎症介质和受体等物质传递到其他的正常细胞中,从而损伤正常细胞,使其变成易感细胞,进而会使得烧伤患者的血浆内血小板微粒含量增加,进而加快形成血栓的速度,阻断病菌的传播[7]。

通过此次调查,可知,烧伤患者的机体中会产生相应的血小板微粒,而且这些血小板微粒还会因为烧伤程度的不同、刺激因素的不同等不定原因而改变着其内部结构和基本框架,进而发挥着非比寻常的生物学效应。而且血小板微粒具有凝集和抗感染的作用。由此可见,在烧伤患者中,血小板微粒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Greenhalgh DG,Saffle JR,Holmes JH 4th,et al.American Bum Association Consensus Conference to define sepsis and infection in Bums.J Bum Care Res,2007,28:776-790.

2 Meziani F,Tesse A,Andriantsitohaina R.Micropartieles are vee-tot-s of paradoxical information in vascular cells including the endothelium:role in health and diseases.Pharmacol Rep,2008,60:75-84.

3 Piccin A,Murphy WG,Smith OP.Circulating miempartieles: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Blood Rev,2007,21:157-171.

4 Franqa CN,Pinheiro LF,Izar MC,et al.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mobilization and platelet micmparticle release are influenced by clopidogrel plasma levels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irc J,2012,76:729-736.

5 Vasina EM,Cauwenberghs S,Feijge MA,et al.Microparticles from apoptotic platelets promote resident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Cell Death Dis,2011,29:211.

6 唐佳俊, 郇京宁.烧伤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创伤杂志,2012,28:881-884.

7 Buesing KL,Densmore JC,Kaul S,et al.Endothelial micmparticles induce inflamma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J Surg Res,2011,166:32-39.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4.031

214200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烧伤外科

R 644

A

1002-7386(2014)04-0554-02

2013-07-28)

猜你喜欢
期组微粒休克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卵巢癌中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2的表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