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

2014-08-28 01:16王春花杨爱格郭玉卿韩旭周慧敏
河北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达拉内皮细胞脑梗死

王春花 杨爱格 郭玉卿 韩旭 周慧敏

·论著·

依达拉奉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

王春花 杨爱格 郭玉卿 韩旭 周慧敏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用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sICAM-1、IL-6的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SICAM-1和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IL-6的水平,使患者获益。

依达拉奉;糖尿病,2型脑梗死;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4倍[1],其中脑血管病已成为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认为,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观察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中sICAM-1、IL-6的水平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对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IL-6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1±7)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7.5年。入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确诊;除外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除外心、肝、肾功能不全及T2DM急性并发症。将60例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2组基础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30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改善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辉南药业)3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

1.3 血清sICAM-1、IL-6的检测 所有患者均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血加入普通血清采血管中,标本均室温放置,待凝固后于3 000 r/min 的转速下离心10 min,留取上清液置-80℃冰箱中保存待集中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ICAM-1、IL-6。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sICAM-1和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sICAM⁃1(ng/ml)治疗前治疗后下降值IL⁃6(ng/L)治疗前治疗后下降值对照组334±31308±32∗25±515.2±1.812.8±1.8∗2.4±0.5治疗组331±27300±28∗31±3#15.0±1.611.8±1.5∗3.2±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ICAM-1属于黏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基质相互黏附的单链跨膜糖蛋白,不同类别的细胞ICAM-1的分子量不同(76~114 kD)是因为其糖基化的程度不同。ICAM-1在体内分布范围较广,但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最强,在一般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呈低水平表达,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亲和力非常弱,而在受到IL-1、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缺氧以及缺血再灌注等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激活逐渐增加,ICAM-1的表达水平增强并和配体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结合,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异常增高,增高的sICAM-1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增强和血栓形成等,这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脑梗死作为T2DM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也与sICAM-1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sICAM-1参与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在糖尿病条件下炎性反应程度更强[3]。有文献报道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T2DM患者[4]。多项研究已证实,sICAM-1在梗死时诱导了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性和跨膜转移,促进了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脑血管上的性附,从而引发脑梗死时的炎性反应及促血栓形成。而脑梗死早期缺血的脑组织表达多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如IL-1、TNF-α等,这些炎性细胞因子能诱导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水平表达上调,从而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增强,能促进白细胞在梗死区的聚集及浸润,这些聚集和浸润的白细胞不仅可以直接阻塞微血管,而且还可以产生缩血管的物质,从而引起血管的收缩,进一步降低梗死区的血流量,加重脑梗死[5]。

IL-6是一种分子量为26 kD的蛋白质,由184个氨基酸组成,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由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在免疫和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推测糖尿病时血液中的高血糖也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6[6],而IL-6升高又可促进T、B细胞过度激活和扩增,加速细胞凋亡,促进胰岛β细胞的破坏,从而与T2DM发病相关[7]。IL-6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也起重要作用,有报道显示,糖尿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普遍存在循环中IL-6水平增高。脑梗死后有明显的炎性反应存在,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8]。急性脑梗死后,血清中IL-6水平明显增高,其水平的增高说明脑梗死时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处于激活状态。

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较强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给药后能清除梗死区周围和梗死再通部位产生的大量羟自由基,能阻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9,10]。从本文研究结果看,依达拉奉注射液能降低sICAM-1、IL-6水平的机制可能是依达拉奉通过清除损伤部位自由基、抑制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减少炎性反应,降低sICAM-1、IL-6的水平,提示加用依达拉奉后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使血清sICAM-1、IL-6的水平下降更明显,使患者获益较多。

1 杨文英,纪立农,陆菊明,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

2 孟晓梅,董耀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25-26.

3 王俊峰,于翠香,陈豪.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006-1008.

4 刘松平,张宏,谢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359-360.

5 付庆元,高瑞香.脑梗死患者内皮素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5,1:135.

6 焦桂萍,王先勇,袁志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贵州医药杂志,2008,32:1076-1078.

7 Ng DP,Nurbaya S,Ye SH,et al.An IL-6 haplotype on human chromosome 7p21 confers for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in typc 2 diabetic patients.Kidney Int,2008,74:521-527.

8 Tuttolomondo A,Di RD,Sciacca R,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Curr Pharm Desl,2008,14:3574-3589.

9 Yoshida H,Yanai H,Namiki Y,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 cerebrovascular injury.CNS Drug Rev,2006,12:9-20.

10 陈晨,孙石磊.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29-30.

·消 息·

本刊对来稿推荐信及更改作者的要求

1.来稿必须附第一作者单位的推荐信,并加盖公章,只在稿件上盖章无效。

2.介绍信的内容必须包括该作者的姓名及文题全称,并应说明:(1)稿件内容真实;(2)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3)无一稿两投;(4)作者署名及顺序无争议;(5)临床试验研究论文应注明患者知情同意。

3.在稿件处理期间,因故增减作者或必须更改作者署名顺序者,变更前后所有作者签名,由原出具投稿推荐信的单位开具证明,并加盖公章。

另外,论文若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军队、部、省级以上重点课题,请写出课题号,并附由推荐单位加盖公章的基金或课题证书复印件。

本刊编辑部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4.035

项目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支撑计划项目(编号:07276103D)

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周慧敏,05003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E-mail:zhouhuimindoctor@163.com

R 743.33

A

1002-7386(2014)04-0561-02

2013-08-15)

猜你喜欢
达拉内皮细胞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