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效果中的应用比较

2014-08-28 01:16邹艳玲孔令霞刘力婕赵晓玉
河北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输液

邹艳玲 孔令霞 刘力婕 赵晓玉

·护理研究·

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效果中的应用比较

邹艳玲 孔令霞 刘力婕 赵晓玉

PICC;静脉留置针;化疗;静脉输液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刺激性强,且化疗周期长,多次化疗后周围静脉管壁弹性丧失、管腔狭窄,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化疗药液外渗又可导致周围皮肤及组织坏死,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为保证化疗药物安全的静脉输注,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或减少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1]。近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越来越受到重视[2]。它具有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和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且可防止外周血管的化学性静脉炎。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收治200例胃肠道和乳腺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和静脉留置套管针两种输液途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33~78岁,其中胃癌54例,结直肠癌68例,乳腺癌78例,化疗周期分别为6~12个疗程。随机分组:A组: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58±11)岁。采用PICC输液化疗,置管时间16~36周。B组: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0±12)岁;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置管时间48~120 h。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化疗方案与化疗规范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期,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一般进行6~12周期化疗。化疗药物主要包括:奥沙利铂、阿霉素、紫杉醇、多西他赛。

1.2.1 A组:选用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套件,首选贵要静脉,患者平卧,穿刺侧手臂呈外展与躯干成90°,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对侧胸锁关节的距离为导管插入的长度,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进行穿刺,将导管送入所量长度,用3M公司生产的10×12的一次性透明敷贴覆盖,思乐扣固定,穿刺结束拍正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1.2.2 B组:选用山东省威海洁瑞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型号为 22 g。选择手或前臂粗直、有弹性、的血管,消毒穿刺部位,行静脉穿刺,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用3M公司生产的6×7的一次性透明敷贴覆盖固定。

1.3 观察指标 (1)药液外渗次数;(2)针眼局部并发症:主观感觉灼热、疼痛,客观针眼周围发红、渗液或渗血、皮温增高;(3)静脉炎:沿静脉走行出现红线或伴有局部组织发红、肿、灼热、疼痛;(4)脱管。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比较 2组患者在药液外渗、针眼局部并发症和静脉炎及脱管情况,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观察指标比较 n=100,例

2.2 2组药液外渗比较 A组1例导管渗漏发生于置管后35 d,因导管壁较薄,患者活动时导管打折过度导致,将渗液处导管消毒后用无菌剪剪去,再接上连接器,不影响导管的使用。B组9例药液外渗均发生化疗中患者不小心活动致导管移位。

2.3 2组针眼局部并发症比较 A组只有轻度疼痛肿胀2例。B组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1例。

2.4 2组静脉炎发生比较 A组1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在置管第2天,沿置管走向皮肤出现轻微胀痛,不适感,我们及时给患者湿热敷,4 d症状减轻,6 d症状消失。B组静脉炎发生于化疗2~5 d内,均给予拔管重置。

2.5 2组脱管情况比较 A组无脱管,最长的已留置276 d,留置时间全部在138 d以上。B组脱管3例分别留置在1、2、3 d不等。

3 讨论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治疗时间和周期长,长期大剂量输入化疗药物,使患者血管及周围组织常会发生静脉炎、药物渗漏性皮肤肌肉溃烂、神经损伤、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等,使患者难于承受;不能坚持化疗,使患者对化疗的满意度低下,甚至引发医疗纠纷[3]。因此,建立有效可靠的静脉通路,是护理化疗患者工作中的重、难点之一[4,5]。

PICC具有保留时间长、减少患者痛苦、避免药物外渗、保护血管等优点[6,7]。PICC采用医用高级硅胶材料,可在体内留置1年甚至更长时间[4],可提供一个紧急的或长期的静脉通道。PICC置管化疗,减轻了反复穿刺造成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多次化疗而引起的静脉炎和药物外渗造成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有利于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研究表明,外周浅静脉血流缓慢仅1 ml/min,化疗药物有足够的时间和血管壁接触,静脉炎发生率较高,而PICC置管后由于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量达2 500 ml/min,注入上腔静脉后化疗药物迅速被稀释,化疗药物与血管作用时间很短,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组织外渗性损伤和静脉炎[8]。除此之外,还有消除患者对反复穿刺的担忧、恐惧,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保证化疗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9]。虽然PICC可引起深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副作用,但通过对操作者的规范化培训,能明显避免和减少静脉它们发生率[10,11]。

静脉留置套管针外周静脉给药,留置时间短,化疗药物的长期作用,使周围静脉管壁弹性丧失、脆性增加、管腔狭窄,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化疗药液外渗又可导致周围皮肤及组织坏死[12]。

通过比较以上两种化疗输液方法,可以看到PICC很明显的优势。我院引进巴德公司 PICC导管,具有置管效果良好,避免了每天用药时静脉的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外渗、针眼局部并发症和静脉炎及脱管次数,患者安全放心的渡过化疗期,受到患者的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1 杨占慧,王章琴,黄安鲜,等.肿瘤患者化疗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70-1871.

2 杨艳英,何梅,刘红梅,等.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41-142.

3 梁磊,瞿春霞,周桂英,等.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318-320.

4 唐万珍,李良兰,肖峰.3种静脉给药途径预防化疗静脉炎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5-47.

5 王丽,张业杜,艳丽.化疗患者应用PICC和静脉输液港护理质量的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4.

6 乔美珍,杨益群,熊威,等.PICC维护技术在基层社区医院推广应用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26: 1759-1760.

7 袁会平.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河北医药,2009,31:13-14.

8 王淑华,蒋天秀,罗凤莲.三种静脉穿刺途径在肿瘤化疗中的效果比较与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34-1236.

9 李文姬,张茂霞,张博.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接受PICC置管的多因素调查与分析.广东医学,2011,32::2963-2965.

10 邢雷,孔令泉,厉红元,等.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并发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223-1226.

11 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34-135.

12 焦新立.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应用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30-232.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4.074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乳腺外科

R473.73

A

1002-7386(2014)04-0635-03

2013-08-10)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