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清降浊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

2014-08-29 06:29项凤梅江一平邓科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升清降浊腹痛脾胃

★ 项凤梅 江一平 邓科穗

(江西中医药大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相关的肠道疾病,因为经常容易腹痛、腹泻,且常伴精神上的焦虑,失眠,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玫瑰糠疹等疾病,同时又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加上常年不定时的发作,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深受影响。笔者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ⅡIBS诊断标准及腹泻型亚型诊断标准:(1)近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后缓解、排便次数改变、粪便性状改变3项中的2项;(2)支持症状: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黏液便、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上述症状越多则越支持IBS的诊断;(3)实验室、肠镜、B超、X线检查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

病例入选: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江西省中医院脾胃科门诊符合上述诊断的IBS-D患者140例,分升清降浊中药观察组120例蒙脱石散对照组20例。其中,升清降浊中药组中,男7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0.1±7.3)岁;平均病程(6.1±4.5年)。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2.7±5.1)岁,平均病程(6.7±2.3)年。各组性别、年龄、病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升清降浊中药组给予自拟方如下:西洋参3g,黄芪10g,白术15g,淮山15g,菟丝子15g,枸杞20g,补骨脂15g,沙苑子10g,大腹皮10g,广木香10g,砂仁6g后下,厚朴10g。加减:伴腹痛加小茴香10g,槟榔10g;伴失眠加百合10g,远志10g;伴焦虑者加青皮5g,川楝子10g。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剂(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3g,日3次。

中药组连续服药12周,停药后随访两个月;西药组在腹泻时服药,腹泻停止后停药,共观察12周。用药期间忌食油腻生冷、辛辣腥臭、烟酒等。

1.3 观察指标 症状体征积分:根据腹痛腹泻的发作次数,体重变化,胃纳,乏力,失眠等症状进行积分,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按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2、4、6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痊愈:腹痛腹泻消失,夜寐安,无肠道外的过敏症状;(2)显效:腹痛腹泻偶发,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3)有效:腹痛腹泻减少一半,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以上;(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P<0.01。

2.2 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P<0.01;与治疗前比#P<0.01。

2.4 安全性评价 所有研究组病例均行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安全性检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中药组1例患者在治疗中使用黄芪后,会出现玫瑰糠疹,后改用其他药物消失。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发作性的肠道疾病,易因受寒、饮食变化等发作。发作的时候常伴精神紧张、焦虑,有的患者还有肠外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疾病。属于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的疾病。

笔者在临床发现,多数患者的脉象是寸弱关尺弦且无力为主。症状上,患者除了容易腹泻,与饮食的性质和结构有关,亦与天气变化有关,且多数患者体重下降,大便次数增多。情志上易怒或易烦躁,容易失眠或多梦,且存在头晕,易于皮疹或过敏等症状。推测患者因为脾胃虚弱,脾失运化,清阳不升,反降而与浊阴从肠腑排出,致气血不生,肝阴不藏而疏泄失调,故患者易怒或易烦,肝不藏魂而易失眠或多梦。肝肾不能相济,脾肾不能互生,故而易肾虚,气血不能上升到头部故易头晕。气血不足,易致风邪为患,流于皮肤则为疹,流于肺则为喘。故而在临床上,以西洋参、黄芪补气升提以使脾胃清阳得以升发,木香、砂仁行胃腑之气,大腹皮和厚朴行肠腑之气以宽中,菟丝子、枸杞、补骨脂、沙苑子补肝肾以助肠腑之降浊。全方通过健脾补肾滋肝行气的方法,共凑升清降浊之功效,使多数患者在一个月能明显改善腹泻发作次数,停止体重下降,同时睡眠、肠外过敏现象亦为之减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脉象亦出现寸部逐渐增强,关尺脉象由弦变得细弱,从而体现真正的脾肾两虚脉象。因此,脾肾双补贯穿治疗始终。

根据文献,健脾中药不仅可以保护胃肠粘膜,改善肠道菌群,还可以改善人体免疫

功能,调节人体神经突触对神经递质等的分泌,改善疲劳症状[1]。而补肾中药亦有改善免疫功能,以及增强激素的分泌功能等[2]。我们利用脾肾双补中药,不仅具有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亦有全身免疫,神经调节作用,推测可能是我们的中药能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效果的缘故。

很多的研究发现,饮食过敏或者不耐受,是患者腹泻的一个原因[3]。对饮食的忌口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消失。本研究在治疗中发现,饮食忌口好的患者恢复比较快。而不忌口又是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发作诱因与饮食密切相关。我们在临床发现,高脂饮食及饮酒,是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发作的一个主要诱因,由于肠道是吸收脂肪的主要场所,肠道脂质代谢的某个环节异常,是否是患者腹泻的一个原因,有待进一步验证。

[1]项凤梅,江一平,胡珂,等.从中医“脾胃之气”的本质探讨健脾法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机制[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2.

[2]项凤梅,江一平,何凌,等.补肾药干预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4,45(373):74-75.

[3]詹群珊,朱惠民,王立生,等.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误诊学杂志[J].2008,8(8):1 778-1 779.

猜你喜欢
升清降浊腹痛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浅述气机调节应用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自拟天女木兰方与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