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的探讨

2014-08-29 15:44于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墨汁角膜炎

于瑞

【摘要】 目的 观察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快速诊断的效果。方法 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标本均应用荧光染色法、真菌培养和墨汁-KOH湿片镜检三种方法检测, 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在45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 墨汁-KOH湿片镜检有28例阳性, 阳性率为62.22%(28/45), 荧光染色法阳性40例, 阳性率为88.89%(40/45), 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阳性符合率高等特点, 是真菌性角膜炎一种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关键词】 角膜炎;真菌培养;荧光染色法;墨汁-KOH湿片法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具有很高致盲率的感染性角膜病变, 近年来, 其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目前角膜刮片镜检和真菌培养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 但角膜刮片镜检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真菌培养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但耗时较长, 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患者常因确诊延误影响临床治疗[1]。因此选择快速、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以确定病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0年5月以来, 本院对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真菌培养和墨汁-KOH湿片镜检三种方法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本院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1例, 女29例, 年龄23~56岁。

1. 2 检测方法 患者眼部采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 无菌棉拭棒擦去表面坏死组织, 用无菌手术刀片刮取角膜溃疡周边和基底部, 取样标本送本院实验室检测。墨汁-KOH湿片法:挑取送检的角膜溃疡组织于载玻片上涂片, 滴加10%KOH和墨汁混合液(按9:1比例混合)1滴,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荧光染色法:取角膜溃疡组织于载玻片上, 滴加荧光染色液1滴,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真菌培养:将角膜溃疡组织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中, 25℃培养2周, 观察培养结果、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中, 真菌培养阳性45例, 阳性率为75.00%。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 45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墨汁-KOH湿片法28例阳性, 阳性率为62.22%, 荧光染色法40例阳性, 阳性率为88.89%, 墨汁-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种染色方法镜检结果比较(n, %)

方法 例数 阳性 阴性 阳性率

墨汁-KOH湿片法 45 28 17 62.22

荧光染色法 45 40 5 88.89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曲霉菌、镰刀菌等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眼部疾病, 患者常伴有视力减退、角膜溃疡等症状。近年来, 由于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及角膜接触镜的使用不当等, 导致角膜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具有进展快、症状隐匿、不易诊断等特点, 常造成临床的漏诊和误诊, 加之一些抗真菌药物对眼部疾病的疗效有限, 如治疗不及时, 可导致角膜混浊、溃疡甚至穿孔,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真菌培养和KOH湿片法是真菌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但真菌培养过程复杂, 培养时间需1~2周, 检测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能做到快速诊断, 因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3]。本文作者采用的墨汁-KOH湿片法, 虽然具有诊断快、操作简便及镜下对比度强等优势, 但其检测结果符合率偏低, 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果, 易造成临床的误诊和漏诊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本文结果显示, 在60例临床送检的疑似标本中, 经真菌培养后有45例阳性, 表明临床仅从外伤史和临床症状判断患者真菌感染有一定的误诊率, 此外, 部分病例在进行真菌培养前已经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也是导致患者真菌培养结果阴性的原因。在45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标本中, 墨汁-KOH湿片法检测28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62.22%, 荧光染色法40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88.89%, 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荧光染色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明显优于墨汁-KOH湿片法, 并且在临床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中荧光染色法的费用相对较低, 可以做到对眼部真菌病变的早期、快速诊断。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荧光染色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及阳性符合率较高等优势, 可作为眼部真菌感染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文利,张蕊石,周向京.联合试验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1):113-114.

[2] 穆红梅,皮百木,李家臣,等.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微生物特征分析.眼科新进展, 2013,33(9):879-880.

[3] 王连喜,刘宏巨.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9(5):638-639.

[收稿日期:2014-04-21]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快速诊断的效果。方法 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标本均应用荧光染色法、真菌培养和墨汁-KOH湿片镜检三种方法检测, 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在45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 墨汁-KOH湿片镜检有28例阳性, 阳性率为62.22%(28/45), 荧光染色法阳性40例, 阳性率为88.89%(40/45), 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阳性符合率高等特点, 是真菌性角膜炎一种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关键词】 角膜炎;真菌培养;荧光染色法;墨汁-KOH湿片法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具有很高致盲率的感染性角膜病变, 近年来, 其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目前角膜刮片镜检和真菌培养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 但角膜刮片镜检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真菌培养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但耗时较长, 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患者常因确诊延误影响临床治疗[1]。因此选择快速、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以确定病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0年5月以来, 本院对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真菌培养和墨汁-KOH湿片镜检三种方法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本院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1例, 女29例, 年龄23~56岁。

1. 2 检测方法 患者眼部采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 无菌棉拭棒擦去表面坏死组织, 用无菌手术刀片刮取角膜溃疡周边和基底部, 取样标本送本院实验室检测。墨汁-KOH湿片法:挑取送检的角膜溃疡组织于载玻片上涂片, 滴加10%KOH和墨汁混合液(按9:1比例混合)1滴,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荧光染色法:取角膜溃疡组织于载玻片上, 滴加荧光染色液1滴,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真菌培养:将角膜溃疡组织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中, 25℃培养2周, 观察培养结果、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中, 真菌培养阳性45例, 阳性率为75.00%。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 45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墨汁-KOH湿片法28例阳性, 阳性率为62.22%, 荧光染色法40例阳性, 阳性率为88.89%, 墨汁-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种染色方法镜检结果比较(n, %)

方法 例数 阳性 阴性 阳性率

墨汁-KOH湿片法 45 28 17 62.22

荧光染色法 45 40 5 88.89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曲霉菌、镰刀菌等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眼部疾病, 患者常伴有视力减退、角膜溃疡等症状。近年来, 由于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及角膜接触镜的使用不当等, 导致角膜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具有进展快、症状隐匿、不易诊断等特点, 常造成临床的漏诊和误诊, 加之一些抗真菌药物对眼部疾病的疗效有限, 如治疗不及时, 可导致角膜混浊、溃疡甚至穿孔,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真菌培养和KOH湿片法是真菌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但真菌培养过程复杂, 培养时间需1~2周, 检测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能做到快速诊断, 因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3]。本文作者采用的墨汁-KOH湿片法, 虽然具有诊断快、操作简便及镜下对比度强等优势, 但其检测结果符合率偏低, 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果, 易造成临床的误诊和漏诊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本文结果显示, 在60例临床送检的疑似标本中, 经真菌培养后有45例阳性, 表明临床仅从外伤史和临床症状判断患者真菌感染有一定的误诊率, 此外, 部分病例在进行真菌培养前已经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也是导致患者真菌培养结果阴性的原因。在45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标本中, 墨汁-KOH湿片法检测28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62.22%, 荧光染色法40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88.89%, 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荧光染色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明显优于墨汁-KOH湿片法, 并且在临床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中荧光染色法的费用相对较低, 可以做到对眼部真菌病变的早期、快速诊断。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荧光染色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及阳性符合率较高等优势, 可作为眼部真菌感染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文利,张蕊石,周向京.联合试验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1):113-114.

[2] 穆红梅,皮百木,李家臣,等.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微生物特征分析.眼科新进展, 2013,33(9):879-880.

[3] 王连喜,刘宏巨.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9(5):638-639.

[收稿日期:2014-04-21]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快速诊断的效果。方法 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标本均应用荧光染色法、真菌培养和墨汁-KOH湿片镜检三种方法检测, 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在45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 墨汁-KOH湿片镜检有28例阳性, 阳性率为62.22%(28/45), 荧光染色法阳性40例, 阳性率为88.89%(40/45), 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阳性符合率高等特点, 是真菌性角膜炎一种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关键词】 角膜炎;真菌培养;荧光染色法;墨汁-KOH湿片法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具有很高致盲率的感染性角膜病变, 近年来, 其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目前角膜刮片镜检和真菌培养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 但角膜刮片镜检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真菌培养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但耗时较长, 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患者常因确诊延误影响临床治疗[1]。因此选择快速、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以确定病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0年5月以来, 本院对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真菌培养和墨汁-KOH湿片镜检三种方法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本院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1例, 女29例, 年龄23~56岁。

1. 2 检测方法 患者眼部采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 无菌棉拭棒擦去表面坏死组织, 用无菌手术刀片刮取角膜溃疡周边和基底部, 取样标本送本院实验室检测。墨汁-KOH湿片法:挑取送检的角膜溃疡组织于载玻片上涂片, 滴加10%KOH和墨汁混合液(按9:1比例混合)1滴,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荧光染色法:取角膜溃疡组织于载玻片上, 滴加荧光染色液1滴,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真菌培养:将角膜溃疡组织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中, 25℃培养2周, 观察培养结果、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中, 真菌培养阳性45例, 阳性率为75.00%。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 45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墨汁-KOH湿片法28例阳性, 阳性率为62.22%, 荧光染色法40例阳性, 阳性率为88.89%, 墨汁-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种染色方法镜检结果比较(n, %)

方法 例数 阳性 阴性 阳性率

墨汁-KOH湿片法 45 28 17 62.22

荧光染色法 45 40 5 88.89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曲霉菌、镰刀菌等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眼部疾病, 患者常伴有视力减退、角膜溃疡等症状。近年来, 由于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及角膜接触镜的使用不当等, 导致角膜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具有进展快、症状隐匿、不易诊断等特点, 常造成临床的漏诊和误诊, 加之一些抗真菌药物对眼部疾病的疗效有限, 如治疗不及时, 可导致角膜混浊、溃疡甚至穿孔,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真菌培养和KOH湿片法是真菌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但真菌培养过程复杂, 培养时间需1~2周, 检测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能做到快速诊断, 因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3]。本文作者采用的墨汁-KOH湿片法, 虽然具有诊断快、操作简便及镜下对比度强等优势, 但其检测结果符合率偏低, 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果, 易造成临床的误诊和漏诊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本文结果显示, 在60例临床送检的疑似标本中, 经真菌培养后有45例阳性, 表明临床仅从外伤史和临床症状判断患者真菌感染有一定的误诊率, 此外, 部分病例在进行真菌培养前已经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也是导致患者真菌培养结果阴性的原因。在45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标本中, 墨汁-KOH湿片法检测28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62.22%, 荧光染色法40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88.89%, 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荧光染色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明显优于墨汁-KOH湿片法, 并且在临床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中荧光染色法的费用相对较低, 可以做到对眼部真菌病变的早期、快速诊断。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荧光染色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及阳性符合率较高等优势, 可作为眼部真菌感染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文利,张蕊石,周向京.联合试验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1):113-114.

[2] 穆红梅,皮百木,李家臣,等.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微生物特征分析.眼科新进展, 2013,33(9):879-880.

[3] 王连喜,刘宏巨.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9(5):638-639.

[收稿日期:2014-04-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墨汁角膜炎
黑夜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墨汁里的小学问
如何区分角膜炎和结膜炎
墨汁的味道
墨汁的故事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墨汁染色在组织切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