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船舶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

2014-08-30 02:09郑国祥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船舶事故

郑国祥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上海 200090)

浅析船舶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

郑国祥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上海 200090)

船舶设备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设备管理水平的优劣与船舶的安全作业及作业效果存在着重要关联,而人是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在设备管理与使用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日常管理中引起船机故障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就如何消除或控制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影响提出意见和建议。

设备管理 人为因素 安全控制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调整和逐步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运输业持续升温,海上通航密度进一步加大,由此造成了海上事故概率的不断提高。众所周知,船舶航行系统是由人-机-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整个系统中船舶和环境的因素必须经过人方能起作用,而人、船舶和环境是不稳定的,三者靠人的因素达到平衡,因此,人是设备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

1 设备运行管理中人为因素分析

船舶在日常使用管理中离不开人的参与和活动,从广义上说,对船舶设备的运行管理其本质上就是对设备在使用、检查及维修保养等环节的过程管理。纵观历史上及当今航运界里发生的一系列船机故障及海难事故的主要原因,其根源绝大多数都在于设备运行管理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失误所致。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管理经验,对设备运行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归纳总结为以下4方面:(1)缺少必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在设备管理中,人员素质管理是前提,各部门长的管理水平、个人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影响了其部门的工作执行力和战斗力。随着全球海员劳务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激增,船员需求量也得到快速增加,加强对船员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如近期发生在韩国的“岁月”号重大沉船事件中,所有获救船员尤其是船长在发生船舶触礁事故的关键时刻,未按应变部署要求组织船员开展船舶自救和对乘客进行有效疏散与救援,而是凭借一己之私撇开乘客只顾自己逃生,最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管理者或操作者为了片面追求效率,仅凭个人经验进行操作,而忽视了对设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异常情况处置能力的训练,渐渐地便形成了一系列不良工作习惯,久而久之给设备的运行管理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如某高速艇在一次例行训练途中艇机发生停机故障,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常识和安全操作意识,在未查清故障原因的情况下,再次接连启动运行艇机,最终导致严重的机损事故。(3)责任意识不强,常抱侥幸心理。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来源于操作人员对其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监控、检查和有效地维护管理,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操作人员更多地追求或依赖于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而忽视了手动和应急操作控制的熟悉与培训,且淡化了人参与设备运行管理活动的意识,总是抱着自动检测、报警和处理的侥幸心理,结果酿成事故的发生。诸如发生的各类船舶碰撞、触礁及机损事故等,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船员责任意识不强、未能较好履行岗位职责所致。

(4)预见能力不足,维修能力缺失。船舶在海上航行期间,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及高腐蚀等工作状态中,工作环境异常恶劣,极易出现断裂、磨损、烧毁和碎裂等机械或电气故障,而人是整个活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因此对人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回顾当今航运史上纵多机损事故和海难事件,不乏其中都参杂了人为因素失误:一是主观预见能力的局限性,对船上临界操作和特殊操作的认知不足,往往事故发生后才恍然大悟;二是备航工作不充分,当维修需要时才发觉维护资料不齐全、维护资源不足和维修人员不适任等问题,从而导致船舶维修能力缺失,最终引起设备的进一步恶化直至瘫痪。

2 消减船舶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方法

在船舶营运中,设备管理水平的优劣决定着公司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考核,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体制建设,努力消除或减少船舶设备管理中的人为失误,最大限度提高船舶运行效率、效能和效益是公司开展好设备管理的内在要求。

(1)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意识培养是前提。在日常管理中,由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等因素,从而导致一系列船机故障的发生。因此,要培养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逐步建立一套长效运行机制,使管理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具备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有效避免人为失误而引发的事故。(2)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体系。体系管理是基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开展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将现有的设备操作程序、应急反应处置程序及人员适用程序等管理办法以标准化文件形式加以固化和推广,并要求所有人员严格遵照执行,才能从根本上弥补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维修品质。(3)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能力提升是关键。针对设备管理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和疑难点等问题,要主动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一方面通过相互间技术沟通、交流和探讨,查找自身技术短板和缺陷,进一步拓宽技术知识面,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提升队伍在实战中的应急应变能力,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安全有序运行。(4)强化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培训考核是手段。随着新装备的不断投入使用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理论培训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以及应急处置不熟悉不上岗,同时要做好在岗期间员工的业务管理水平、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进一步约束设备管理环节中人为失误的发生,推动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迈向规范化、程序化运行轨道。(5)完善船舶设备检查制度。制度监管是保证。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制度始终是人类有序开展好各项工作的行为准绳,设备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如果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制度不健全或者缺失,即使她当前运作的多么顺畅,最终都会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而走向崩溃的边缘。

3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人为因素与船舶设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不断改进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充分掌握设备维护与修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的相关机制体制,大量的船机故障是可以避免的。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船舶事故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学中文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小恍惚 大事故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