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2014-08-30 08:18赵向东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定西市举措

赵向东

【摘 要】 生阐述了定西市水资源基本状况,分析讨论了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联作用,对定西市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战略性举措。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 举措 定西市

1 问题的提出

(1)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历史的前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强。因此,寻求经济与人口、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理位置东经103°27'至105°38',北纬34°07'至36°02'之间,辖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岷县、漳县等七县(区),总面积19621Km2。由于整个市处于内陆腹地,远离海洋,且多山脉,暖湿气流被阻,因而大陆性气候非常显著,属温带半湿润-温带半干旱气候。形成了春季多风干燥,冷暖变化大;夏季不炎热,降水较集中;秋季降温快,初霜来得早;冬季少雨雪,寒冷时间长的四季特点。

恶劣的自然条件,严峻的生态环境,匮乏的水资源现状严重制约着定西的发展。弄清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联作用,如何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好定西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2 定西市水资源概况

2.1 降水量

定西市的降水分布特征为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河谷平原地带少。南部地带年降雨量一般在600mm左右,北部地带年降雨量一般在400mm上下。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降雨量在800mm以上,洮河下游河谷地带降雨量仅350mm左右。

据1956年-1997年42年实测资料统计,全市多年平均雨量为485.1mm,折合地表水量95.174亿m3,20%的保证率为109.45亿m3,95%的保证率为30.88亿m3。详见表1。

定西市降水的年内分配特点是极度不均,整个冬春初夏季节干旱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75%之间,而年际变化的离差系数在0.20-0.25之间。且降水愈少的地区和降水愈少的季节,年际变化愈大。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大是导致定西市十年九旱的原因之一。

2.2 径流

降水是定西市地表径流补给的主要来源,全市多年自产平均径流量为14.197亿m3,约占全省自产径流的5%,人均占有量为449 m3,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43.3%,按耕地计算,每亩180m3,为全省平均耕地占有量的32.9%。

定西市径流的时空分布、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近似降雨量的分布。从区域分布情况看,临洮-渭源-漳县三县县城一线一北地带多年径流深在50mm以下,以南为50mm以上。最大的岷县南部在500mm左右,而北部关川河、洮河下游地带年径流深仅为10mm左右,相差50倍。从年内分配情况看,水量主要集中在7月-10月,全市境内的洮河、渭河、关川河三大河流,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60%以上,关川河则高达67%。从年际变化来看,则以丰、平、枯循环往复交替发生,且丰枯变幅较大,1997年出现的历年最小值为4.139亿m3,与1967年出现的历年最大值29.375亿m3相差近7倍。

2.3 地下水

定西市是地下水相对贫乏的地区,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原定西地区1987年编制的《定西地区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资源规划》提供的数据,定西市多年平均地下水总量为5.3055m3。根据甘肃省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定西市2002年至2009年8年的平均地下水总量为3.658亿m3,与1987年前相比减少了近31%。

2.4 水环境

定西市的水环境从目前来看,总体上是好的,根据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的资料表明,洮河、渭河支流漳河及渭河陇西以上主要支流的各项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标准的Ⅱ-Ⅲ类水质。关川河、散渡河由于氨氮、铅、氯离子、高锰酸盐指数等超标,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造成天然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定西市来看,对水质的污染来自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及城市污水等。工业废水主要排放源有铝加工、酒精、印染、制革、造纸、印刷、电镀、机械制造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硫化物、氯化物、铜、铬、酚、锌等。农田排水对水体的污染物是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组成,主要排放氟化物、硫化物、砷、磷及挥发酚等。城市污水则是造成水体病原菌、需氧有机物等污染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3 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联作用分析

3.1 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地区水资源的贫富,除主要受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调节、气象成因等因素外,森林和植被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

(1)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截留蓄水能力。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对于大面积降水或区域降水,能够很好地涵蓄水分。同时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周期较长,其深层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特别是复杂紧密的森林系统,其涵蓄能力比单层稀疏的人工林要强3~5倍。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天然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

(2)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其对截流蓄水方面有着明显作用,而这也为调节河川径流的水文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突发性暴雨期间,森林生态系统庞大的涵蓄能力,不仅有效补给了地下水含量,同时也牢固了地表土壤,大大缩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现时间;另一方面在季节性枯水期间,森林生态系统依靠自身的涵蓄给养,不仅保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同时也可以间接补给河川径流,大大降低了枯水期干枯的机率。

(3)森林生态系统能明显减少径流总量,对调节大气温度具有显著作用。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与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其所在区域径流总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在湿度较大的区域,森林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森林系统对该区域的径流影响也较小。但是对于较干旱区域,森林系统可使该区域径流总量比例系数下降,明显改善该区域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

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所谓水土保持,就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施和工程措施等,以达到改善平衡水土资源的生态循环。水土治理不仅关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更是植被生态系统改善恢复的关键,因此水土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究其本质,就是加强植被生态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植被生态对水土保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水土保持对植被生态的维护作用。

(1)能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的截水效果,并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设,不仅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调节河川径流的流水量,最终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积极改善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数量,最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能显著调节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突发性降水区域,有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能明显削弱洪水效应,特别是中小流域的区域,其削洪效应可达 40%以上。而洪水效应的削弱,不仅使得周边的农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生态、空气生态和植被生态等。因此,我们应加大水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

(3)有效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明显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联系更加紧密,直接提高在降水过程中有效截留水量,从而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不仅能降低洪水爆发时的灾情,也可以减轻持续干旱时的破坏。

4 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举措

4.1 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

以全市水资源区域分布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状况确定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制订出不同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以最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以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为前提,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基础,从满足各行业和各部门需水要求转移到以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数量确定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上来,进而作为依据科学编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最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支撑保障。

4.2 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

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联当地人民生存质量的优劣,而且对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全市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全市人民对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要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以生物措施为主要手段的生态植被建设;二是要抓好以工程措施为手段的生态工程建设。植被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保护现有天然林,拓展现代人造林,推动无林地育林等方面。要从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方面入手,使全市的植被覆盖率有明显的提升。为改善水源涵养发挥作用,为造就良好的小环境气候创造条件。而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水土保持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工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牧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以及治污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达到标本兼治的根本目的,使山川秀丽的定西梦早日实现。

4.3 开源节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开源。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运用好引洮工程,使其发挥定西市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生态用水等方面的战略性作用。二是主要抓好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采用先进技术实施对水资源的监控管理和调配。科学配置天上水、地表水、土壤水、主水、客水等各种水资源;充分挖掘洪水资源和污水资源;探讨微咸水应用;要扩大雨水节灌面积;全面实现旱地地膜保墒;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

节流。要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解决定西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重点是抓好农业用水的使用率和城市用水的转化率。定西市的农业用水基本上还属于一种粗放型的模式,一是渠系配套输水沿程损失大,二是田间灌溉率低。为此,必须加快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改造步伐,建立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为主题的输水工程体系。必须大力提倡先进的灌溉技术,尽早全面实现灌溉的喷、滴、渗。城市节水的重点要放在节水管理机制的建立上,要加强用水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建立一套奖罚措施,完全实现城市供水商品化。据测算城市供水的80%转换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70%可以再生利用,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下决心挖掘好、利用好。

参考文献:

[1]杨春.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4:88.

[2]李东斌,刘桂英.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J].水利天地,2009,07:32-33.

[3]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地表水资源评价,1999.8.

(3)森林生态系统能明显减少径流总量,对调节大气温度具有显著作用。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与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其所在区域径流总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在湿度较大的区域,森林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森林系统对该区域的径流影响也较小。但是对于较干旱区域,森林系统可使该区域径流总量比例系数下降,明显改善该区域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

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所谓水土保持,就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施和工程措施等,以达到改善平衡水土资源的生态循环。水土治理不仅关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更是植被生态系统改善恢复的关键,因此水土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究其本质,就是加强植被生态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植被生态对水土保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水土保持对植被生态的维护作用。

(1)能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的截水效果,并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设,不仅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调节河川径流的流水量,最终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积极改善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数量,最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能显著调节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突发性降水区域,有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能明显削弱洪水效应,特别是中小流域的区域,其削洪效应可达 40%以上。而洪水效应的削弱,不仅使得周边的农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生态、空气生态和植被生态等。因此,我们应加大水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

(3)有效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明显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联系更加紧密,直接提高在降水过程中有效截留水量,从而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不仅能降低洪水爆发时的灾情,也可以减轻持续干旱时的破坏。

4 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举措

4.1 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

以全市水资源区域分布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状况确定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制订出不同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以最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以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为前提,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基础,从满足各行业和各部门需水要求转移到以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数量确定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上来,进而作为依据科学编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最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支撑保障。

4.2 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

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联当地人民生存质量的优劣,而且对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全市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全市人民对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要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以生物措施为主要手段的生态植被建设;二是要抓好以工程措施为手段的生态工程建设。植被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保护现有天然林,拓展现代人造林,推动无林地育林等方面。要从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方面入手,使全市的植被覆盖率有明显的提升。为改善水源涵养发挥作用,为造就良好的小环境气候创造条件。而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水土保持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工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牧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以及治污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达到标本兼治的根本目的,使山川秀丽的定西梦早日实现。

4.3 开源节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开源。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运用好引洮工程,使其发挥定西市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生态用水等方面的战略性作用。二是主要抓好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采用先进技术实施对水资源的监控管理和调配。科学配置天上水、地表水、土壤水、主水、客水等各种水资源;充分挖掘洪水资源和污水资源;探讨微咸水应用;要扩大雨水节灌面积;全面实现旱地地膜保墒;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

节流。要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解决定西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重点是抓好农业用水的使用率和城市用水的转化率。定西市的农业用水基本上还属于一种粗放型的模式,一是渠系配套输水沿程损失大,二是田间灌溉率低。为此,必须加快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改造步伐,建立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为主题的输水工程体系。必须大力提倡先进的灌溉技术,尽早全面实现灌溉的喷、滴、渗。城市节水的重点要放在节水管理机制的建立上,要加强用水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建立一套奖罚措施,完全实现城市供水商品化。据测算城市供水的80%转换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70%可以再生利用,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下决心挖掘好、利用好。

参考文献:

[1]杨春.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4:88.

[2]李东斌,刘桂英.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J].水利天地,2009,07:32-33.

[3]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地表水资源评价,1999.8.

(3)森林生态系统能明显减少径流总量,对调节大气温度具有显著作用。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与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其所在区域径流总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在湿度较大的区域,森林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森林系统对该区域的径流影响也较小。但是对于较干旱区域,森林系统可使该区域径流总量比例系数下降,明显改善该区域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

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所谓水土保持,就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施和工程措施等,以达到改善平衡水土资源的生态循环。水土治理不仅关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更是植被生态系统改善恢复的关键,因此水土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究其本质,就是加强植被生态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植被生态对水土保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水土保持对植被生态的维护作用。

(1)能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的截水效果,并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设,不仅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调节河川径流的流水量,最终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积极改善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数量,最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能显著调节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突发性降水区域,有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能明显削弱洪水效应,特别是中小流域的区域,其削洪效应可达 40%以上。而洪水效应的削弱,不仅使得周边的农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生态、空气生态和植被生态等。因此,我们应加大水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

(3)有效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明显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联系更加紧密,直接提高在降水过程中有效截留水量,从而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不仅能降低洪水爆发时的灾情,也可以减轻持续干旱时的破坏。

4 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举措

4.1 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

以全市水资源区域分布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状况确定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制订出不同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以最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以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为前提,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基础,从满足各行业和各部门需水要求转移到以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数量确定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上来,进而作为依据科学编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最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支撑保障。

4.2 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

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联当地人民生存质量的优劣,而且对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全市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全市人民对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要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以生物措施为主要手段的生态植被建设;二是要抓好以工程措施为手段的生态工程建设。植被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保护现有天然林,拓展现代人造林,推动无林地育林等方面。要从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方面入手,使全市的植被覆盖率有明显的提升。为改善水源涵养发挥作用,为造就良好的小环境气候创造条件。而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水土保持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工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牧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以及治污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达到标本兼治的根本目的,使山川秀丽的定西梦早日实现。

4.3 开源节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开源。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运用好引洮工程,使其发挥定西市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生态用水等方面的战略性作用。二是主要抓好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采用先进技术实施对水资源的监控管理和调配。科学配置天上水、地表水、土壤水、主水、客水等各种水资源;充分挖掘洪水资源和污水资源;探讨微咸水应用;要扩大雨水节灌面积;全面实现旱地地膜保墒;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

节流。要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解决定西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重点是抓好农业用水的使用率和城市用水的转化率。定西市的农业用水基本上还属于一种粗放型的模式,一是渠系配套输水沿程损失大,二是田间灌溉率低。为此,必须加快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改造步伐,建立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为主题的输水工程体系。必须大力提倡先进的灌溉技术,尽早全面实现灌溉的喷、滴、渗。城市节水的重点要放在节水管理机制的建立上,要加强用水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建立一套奖罚措施,完全实现城市供水商品化。据测算城市供水的80%转换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70%可以再生利用,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下决心挖掘好、利用好。

参考文献:

[1]杨春.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4:88.

[2]李东斌,刘桂英.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J].水利天地,2009,07:32-33.

[3]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地表水资源评价,1999.8.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建设定西市举措
甘肃 定西市首家劳模(工匠)长廊建成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