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独特 谋篇巧妙

2014-09-02 00:12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7期
关键词:井然秦师伏笔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不仅语言精练简洁,生动传神,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复杂,包罗万象,而且情节结构、布局谋篇也是匠心独运,堪称典范。

一、叙事一波三折,张弛有度

开篇点明“晋侯、秦伯围郑”,让我们深深地为郑国的命悬一线而担忧。在此危急时刻,佚之狐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颇有伯乐之才的佚之狐的这番言谈,让郑伯似乎看见了一丝光明,也使读者紧绷的神经略有放松。烛之武真的行吗?“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的这番饱含壮士暮年、英雄末路,充满无穷委屈、不平和牢骚之情的推辞,使读者不禁为他、更为郑国的命运担忧。及至郑伯反躬自省、自责致歉进而晓谕大义、点明利害时,这份诚恳自责、这番透彻分析给了烛之武极大的触动,最终“许之”。文章结尾写子犯建议晋文公击秦,在这个秦背约援助郑国的敏感时刻,这种原本就不牢固的盟国关系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似乎“山雨欲来风满楼”,可是晋文公经过一番“不仁、不知、不武”的理性分析和清醒判断后,果断地拒绝了子犯的建议,并最终撤军后退。综上所述,《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叙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张弛有度,曲折多变,令人惊叹!

二、内容繁简得当,层次井然

《烛之武退秦师》在内容上做到了有疏有密、繁简得当,从而使文章层次井然。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事件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层:秦晋联合而郑国孤危(略写)。第三自然段为第二层:叙述烛之武游说秦伯,离间秦晋,晓之以弊,诱之以利,娓娓道来,步步进逼,说得秦伯心悦诚服,从而改弦易辙(详写)。第四自然段为第三层:面对秦背约,晋文公理智撤军(略写)。

三、构思玲珑剔透,细致精巧

伏笔和照应是成对出现的写作手法,前若有伏笔,后必有照应,以形成完整的情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出现多处伏笔、照应,构思可谓玲珑剔透,细致精巧。例如文章开头就留一伏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与这个伏笔相对的照应是:“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下文烛之武“夜缒而出”,出使并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有行动也不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猜你喜欢
井然秦师伏笔
让“活动”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法探析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
井然咖啡馆 林木有枝,井然成序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倒春寒
烛之武以何退秦师
爱若浮桥,梦若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