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商榷

2014-09-02 05:11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二十四史大词典原文

陈 平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商榷

陈 平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4例。

《二十四史全译》; 《南齐书》; 商榷

许嘉璐先生主编的《二十四史全译》是对用古汉语书写的国史所做的抢救性的全面译释,然卷帙繁浩,尚有待尽善之处。兹列《南齐书》全译中少数可商榷的译文,以就正于方家,亦望有益于此书修订再版。

【扶伏】译为:让人扶。

“扶伏”亦作“扶服”、“匍匐”、“扶匐”、“蒲伏”如:《孔子家语·论礼第二十七》:“扶伏救之”,《礼记·檀弓下》作“扶服救之”,元揭斯《临川女》诗:“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诗·邶风·谷风》作“匍匐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经典释文》:“本或作匍匐”。《南史·隐逸传上·剡县小儿》:“因自投下床,扶匐至母尸侧,顿绝而死。”《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幕蒙之,使狄人守之。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原文:上以亲近单少,憎忌高、武子孙,欲并诛之。(P593)

译文:明帝认为自己这一支脉近亲人少,势单力薄,对高帝、武帝的子孙既恨又怕,想把他们全都杀掉。

【单少】译为:人少,势单力薄。

【憎忌】译为:既恨又怕。

译文:不知何故只有魏主意下觉得怀疑惊奇?

【疑怪】译为:怀疑惊奇。

按:译文有误。“疑”有“怪异”义,晋陶潜《饮酒》诗之九:“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疑怪”同义连言,为“奇怪,诧异”义,中古常见。又如:《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是说百姓对皇帝的行为感到奇怪。《汉书·扬雄传下》:“翰林主人曰:‘吁!谓之兹邪!’师古注:‘吁,疑怪之辞也。’”《宋书·武帝纪上》:“初分遣步军,莫不疑怪,及烧贼舰,从乃悦服。”是对“分遣步军”这种做法感到奇怪。

原文:明帝诏曰:“殷道矜有生便病,比更无横病。恒因愚习惰,久妨清叙。左迁散骑常侍,领校尉。”(P650)

译文:明帝下诏说:“殷道矜一出生便有病,但近来没有别的病症。殷恒由于愚笨而懒散成习,长久地妨碍他清晰地谈吐。”

【清叙】译为:清晰地谈吐。

按:译文有误。殷恒“愚笨而懒散成习”与能否清晰谈吐没必然联系。“叙”有“次序;次第”义,《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孔颖达疏:“于是皆得次序,无废事也。”《周礼·地官·乡师》:“凡邦事,令作秩叙。”郑玄注:“叙,犹次也。”“清叙”义为“朝官的班列”,与“清序”同。《南史·殷景仁传》、《宋书·殷景仁传》皆作“久妨清序”。

“清叙”又有“齐整有序”义,《朱子语类·本朝六》:“缘虏人众多,其立无缝,仅能操戈,更转动不得。而我兵执斧直入人丛,掀其马甲,以断其足。一骑才倒,即压数骑,杀死甚众。况当众正热,甲盾如火,流汗喘息烦闷。而吾军迭出,饱锐清叙。”是说我军人马一拨一拨地派出,因而士气饱满,队伍有序。

《汉语大词典》收有“清序”,而失收“清叙”,当补。

译文:诏书说:“朕辗转反侧地思念贤士,又怀想俗尘之外的隐士,齐郡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朴,幽静贞洁的操守,应当加以褒奖。”

【侧席】译为:辗转反侧。

按:译文错误。“侧席”指谦恭以待贤者,中古以后很常见,《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李贤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晋书·羊祜传》:“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旧唐书·魏玄同传》:“臣窃见制书,每令三品、五品荐士,下至九品,亦令举人,此圣朝侧席旁求之意也。”

【坟素】译为:酷爱纯朴。

【高栖】译为:高远。

按:译文错误。“高栖”指隐居。《后汉书·高凤传》:“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虽轨迹异区,其去就一也。”《陈书·江总传》钟风雨之如晦,倦鸡鸣之聒耳,幸避地而高栖,凭调御之遗旨。

【逾纪】译为:比以往更……。

原文:是以端委绅,诸华之容;翦发旷衣,群夷之服。(P717)

译文:因此端庄从容的绅士,这是华夏的容貌;剪发而松开衣服,这是各少数民族的服饰。

【端委】译为:端庄从容。

按:译文不确。“端委”指古代礼服,此处用作动词,为穿礼服之意。此义先秦文献习见,《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杜预注:“端委,礼衣。”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中古沿用上古用法,又如:《魏书·元晖传》:“如此,则不出庭户,坐知四方,端委垂拱,明赏审罚矣。”

【绅】译为:绅士。

原文:域道以为两,或混俗以为一。是牵异以为同,破同以为异。(P718)

译文:或将道一分为二,或将华夷习俗混为一谈。这就是牵强附会地将异认作同,将同破坏为异。

【牵】译为:牵强附会。

按:译文错误。“牵”应是指拉扯在一起,也就是指上文的“混俗以为一”,同时又和下文“破同以为异”的“破”对举,义反。

原文:东夷海外,碣石、扶桑。南域憬远,极泛溟沧。(P785)

译文:东夷海外,有碣石、扶桑。南方疆域憧憬着更遥远,直到沧海尽头。

【憬远】译为:憧憬着更遥远。

注释:

①为方便检核,每条之后注明引文所在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版本的页码。

[1]许嘉璐.南齐书[M].二十四史全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3]宗福邦等.故训汇纂[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OnSomeoftheTranslationsinNanqishuofErshisishiquany

CHEN Ping

(SchoolofHumanityandTeacherEducation,WuyiUniversity,Wuyishan,Fujian354300)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explores fourteen Textual questionable words inNanqishu(Book of Southern Qi).ofErshisishiquanyi(dynastic histories from remote antiquity till the Ming Dynasty).

Ershisishiquanyi;Nanqishu; Discussion

2014-08-2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今训汇纂(魏晋南北朝卷)”(11JJD740016)。

陈 平,1977年生,男,福建宁德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训诂学。

H131

A

1671-9743(2014)09-0103-03

猜你喜欢
二十四史大词典原文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刘洲宁
文论的渊薮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