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儿”课堂建构微探

2014-09-02 00:08顾奕胡钧洋
科技视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课堂建构影响因素

顾奕 胡钧洋

【摘 要】20世纪以来,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语文教育改革家,也诞生了许多理论成果。程少堂的“语文味儿”教学理论便是其中的代表。该理论强调语文教学应还原语文本色,使课堂洋溢语文味道,具有文化气息,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本文以程少堂的“语文味儿”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比较,力求找到一条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语文味儿;影响因素;课堂建构

1 “语文味儿”的内涵

“味儿”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文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浓缩,也是中国古人审美的最高境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味,滋味也。从口,未声”。由此可见,“味儿”在最初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生理体验,即味觉和嗅觉;后引申为一种精神感觉,即“韵味”。“语文味儿”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强调语文教学要有文化韵味儿,要达到审美境界。程少堂先生将“语文味儿”定义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换句话说,“语文味儿”就是“文化味儿”、就是“人情味儿”,就是让学生通过文化熏陶,实现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2 影响“语文味儿”课堂建构的因素

2.1 “语文”学科地位不明确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课文内容繁杂,既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风俗、亲情伦理。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政史课;也不是语言课,更不是专业知识课。语文教材的选文只是范例,单单把例文中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丧失了语文的独立性,也使语文课成为其他学科的嫁衣。

众所周知,语文课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但并不意味着语文课是其他学科的辅助和从属;语文的工具性也不等同于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而是为学生的生存发展、交流交际提供工具。

2.2 教师综合素养不高

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是制约“语文味儿”课堂建构的重要因素。首先,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阅历与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教材解读;其次,教师自身的“语文味儿”是否厚重,是课堂“语文味儿”浓厚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学者”,要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的语文味道和审美水平。最后,教师要科学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并不是十全十美,全面发展;而是善于因长施教,发展教学个性,扬长补短。

3 “语文味儿”课堂建构的途径

3.1 突出“情感”

语文是体现人性美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富有人情味儿。语文课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更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去感动、去流泪。因此,“语文味儿”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出“情”,教出“美”。

首先,教师备课要备出情。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无一不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作者所有的爱憎都融入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情感点,并将这份“情”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其次,语文教师要有激情。这份激情既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也是其内在奔放情感的体现。具有“语文味儿”的教师最需要的情感是刚柔并蓄、温文尔雅、幽默风趣,古典质朴。古典之美最具语文韵味儿,也是“语文味儿”课堂最需要的情感。

3.2 突出“美感”

情感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出情感的课就是具有美感的课,就是有了“语文味儿”的课。因此,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之美”,要使课堂洋溢着和谐之美。

首先,语文是感性突出的学科,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与融合,只有转变角色,将教师和学生合二而一,和谐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实现教学之美,使课堂散发浓厚的“语文味儿”。其次,“语文味儿”的美感还体现在师生彼此的个性之美。教师教出自己的个性,学生学出自己的个性。最后,“语文味儿”的课堂还需要一点幽默之美。没有笑声的语文课,不能说是具有美感的课,也不是具有“语文味儿”的课。具有“语文味儿”的课不仅要让学生会感动,会流泪,还要让学生学会魅力的笑。

3.3 突出“语感”

语感就是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程度,既包括对字、词、句的敏感,也包括对文体、语体的敏感。要让学生领会不同语体之间表达功能的区别。二者之中,提高对字、词、句的敏感程度是语文教学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对于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分析出来的。因此,语文课需要朗读,而琅琅书声本身就是“语文味儿”的重要体现。

3.4 突出“民族文化”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工具。洋溢着浓郁民族文化味道的语文课,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语文味儿”。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传递者,语文教师更需要用时代意识去审视每一篇文章,尤其是对待古诗文,要赋予其时代精神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枯燥的教学文本富于趣感,获得勃勃生机。同时,以“语文味儿”的理论观照经典作品,还能使古人的智慧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紧密结合,促进优秀民族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

3.5 突出“生存智慧”

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生存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成人。因此,“语文味儿”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更应注重学生思想和生存智慧的启迪,使之获得语文能力。换句话说,语文能力的本质就是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未来的生存能力,获得人生幸福感。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语文味儿”课堂的建构,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学生凭借自身的阅历和文化积淀去感悟作品,对文本中的情感、美感产生认同与欣赏,同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创作冲动。这样,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学生的语感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将有所提高。除此之外,也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涵养了学生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就会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儿”,这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味儿”。此时,学生便获得了人生幸福感,也具备了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海海.《程少堂讲语文》简评[J].教研天地,2008,10.

[2]程少堂.“语文味儿”理论构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

[3]任明新.从程少堂的几个课堂教学实录中搜寻“语文味儿”[J].教学大参考·阅读教学.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课堂建构影响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情感与生态的有效性探索
依托“概念认知”过程构建“数学内涵”课堂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