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都”的奇葩 枫溪手拉朱泥壶

2014-09-03 09:58黄仕荣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夫茶茶类器型

黄仕荣

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潮州工夫茶在中国享有一定盛誉。据史料记载,清代中期以来,潮州人饮工夫茶已蔚然成风。潮州工夫茶重在工夫二字,对使用的茶具特别讲究,尤其是茶壶,不仅用料多样,造型也是千姿百态,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珍贵的艺术品与收藏品,枫溪手拉朱泥壶就是植根在枫溪陶瓷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在宋以后枫溪已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清代中期枫溪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潮州手拉壶的塑造技艺是采用古老的手拉方法,运用手指按一块放在自动转盘上的泥料,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塑造技艺的运动空间。其成形过程系成型时手指和手臂对泥料的捏压按挤促使坯体绞转多姿。而塑造运动之快或慢、沿弧线上旋或沿直线上提、按压或捏挤,使器物的形态或端庄圆润,或挺拔秀丽,或节奏鲜明,或韵律柔美,显示出技艺美与形态美的融合。手拉壶多圆形为主要器型。

出自潮州的红泥因材质细,所以用手拉的成型方法,表面再施上釉水,烧成后则油光可鉴。潮州的陶土潮人俗称“红泥”,也属高岭土,但其原土最大之特点是氧化铁高,质地细腻,含砂率较小,可塑性高;干燥收缩率较大,从泥坯成型到烧成收缩约15%,生坯强度较低;因含氧化铁,原土呈黄色,煅烧后呈红色,色系较为单调。潮州手拉茗壶的工艺技法古老,以圆为基调的造型其理味十足而趣味偏少,容量偏小,十分适合潮人的茶俗。

制作手拉壶,工序繁多,全靠熟练的工艺师凭经验手工完成。先拉壶身后拉壶盖,大小及造型完全由双手控制,壶盖严密合缝。装镶壶把、壶嘴,使手拉壶造型比例协调,富有艺术性。待壶身干透后在窑里连续烧制十多小时,高温可达1100度以上。壶盖与壶身轻碰,有锵锵的金属声,壶的手感和透气性好。

研制适用不同茶类需求的器型。制壶师用自制的茶壶作不同茶类的冲泡实践,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能,摸索出了不同茶类配置不同茶壶器型之需求规律。

红茶属全发酵茶;为保持其红汤、红叶,香浓蕴藉之品质特征,冲泡时需用壶体较高,且壶嘴、壶盖稍敛的朱泥壶,如梨形壶、桶形壶等。

绿茶属不发酵茶;为保持其清汤、绿叶之鲜丽、芬芳之品质特征,冲泡时最忌深闷。因此宜选矮形而口、盖稍敞之朱泥壶,如柿形壶、扁圆壶、合欢壶等。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因其颇为独特的制作工艺,尤其是本地产凤凰单丛,最宜用朱泥壶冲泡。结合各地民俗,最要区分一人、二人、三人……饮用壶,以适应不同聚饮场合的不同要求。

为兼顾不同茶类要制所需大小不同器型,创造各种名茶之各名品壶,使壶艺作品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

枫溪手拉朱泥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枫溪朱泥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与文化价值。2009年,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潮州“中国瓷都”的奇葩。

手拉壶《如 意》│黄仕荣

猜你喜欢
工夫茶茶类器型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茶类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研究
茶类产品央卫视广告投放分析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宜红工夫茶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改进
小羊首圆炉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