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人行为模式的住宅小区空间分析

2014-09-03 10:53仲泉丞
四川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场所景观空间

仲泉丞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1 舒尔茨的场所理论

西方的结构主义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对应传统“空间”概念,提出了“场所”概念,即是有明确特征的空间。舒尔茨作为代表人物提出:“场所的实质,其实就是使人能够确定方位,了解他与特定场所的特定关系,从而产生对场所的认同感。”场所是具有明确特性的空间,是由具体现象组成的生活世界。场所的特征使人能够识别并把握其中的文化,从而获得更高层次需求的归属感。场所是空间这个“形式”背后的“内容”,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合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某一特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的环境特征,每个场景都有一个故事;从这个层面上看,住宅小区便是一个这样的场所。

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舒尔茨认为,只有当人经历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会对所处空间进行选择、适应、调节和改造,这个活动便成为“定居”。“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也就是“场所”。而建筑存在的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

2 “定居”——住宅小区

中国古人云:“人之生也,不能无群”。良好的居住群体关系是达成居民邻里与共的基础,也是形成融洽社区氛围的载体。我国传统的民居模式中的街坊邻里关系曾被认知,但是现代的居住模式却忽视了住宅区的社会功能,邻里关系的淡化助长了小区犯罪的增长。

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所多为筒子楼。人们在开敞的楼道里游憩、观看、交流,形成了人、空间、活动三者的互动。这种交往是在非常随意、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的,富有生活气息和浓浓的人情味,使人能感受到交往带来的愉悦感,是一种深层次、主动的、自然的交往。而在当前较为封闭的单元式住宅楼中,由于缺乏生活氛围,人们很少有深入的交往。

笔者所接触到的筒子楼,只有卧室和厨房,走道空间在实质上成为了真正的起居空间,许多的活动都在走廊或是室外院落里进行,大家的娱乐和交往融为一体。在户外逗留的时间越长,与邻居交往的机会就越多,有利于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图1)。

(a)筒子楼的空间层次

(b)当代城市住宅的空间层次图1 居住的空间层次

根据人的活动范围、开放程度和相应的空间距离,交往空间可划分为:半私密、半公共和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是指:私有空间对外开敞,可与人共享的空间,接近家居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小范围业主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指:对公众开放的空间(图2)。人的心理、感情要求空间环境具有层次性的过渡,需要有一种介于私密和半公共空间的一种中介空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承转的作用,使业主活动在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回旋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更加轻松自如,从而实现了多层次空间的融合与自然过渡。

图2 筒子楼的空间私密性序列

3 行为场所理论

罗杰·巴克是社会交际生态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建立的行为场所理论,是行为科学在环境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他们在长期研究后认定:社会环境和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把这一特定的环境称为行为场所。行为场所是分析建筑环境中环境与行为关系的基本单元。环境——行为现象侧重研究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即人的需要,集中探讨不同人群的需要,行为场所的出发点是特定的环境。

我国城市居住区在城市中一般占有40%~50%的用地面积,生活在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大多是在居住区里度过,是业主安身立命的场所,因此其环境体现出心理归属,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室外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庭院是交往最重要的场所,公共性交往、社会性交往、亲密性交往三种不同形式,要求有满足不同人数、不同公共性或私密性的明确的空间领域。当然由于用地等诸多方面原因,小区中常常设计复合性空间,复合性空间是指同时能满足几种功能的空间,它不仅能融合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活动,也为进行不同活动的人提供了一个公用的场所。通过地面处理划分出一个复合性空间,让不同类型的活动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在提高交往空间使用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居住者的相互了解。复合空间设计本质上是融合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设计。

4 住宅小区中的模糊性空间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到由于模糊空间的不确定性使它“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的信息”。故,空间的模糊性是空间生动的多层次、多量度的交织和合成。造成空间形态模糊的因素有:建筑物与构件围合的程度、建筑界面上的开口大小、内凹与悬挑等都使内外空间不确定;地面的下沉与上升、室内顶部悬垂物等使纵向空间界限感不确定;质感透明与反射、色彩不稳定性使空间界面感削弱。

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功能的复杂性意味着它们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体现了空间的广泛适应性,最大限度地将人的行为活动融合其中,具有浓郁的人情味。

开放空间是小区与城市空间肌理紧密联系的部分,也是小区居民提供可以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居住小区开放空间的审美环境是景观空间系统各要素有机结合所呈现的一种状态,也是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空间的贡献意义非凡。因此,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和景观空间影响着整个居住小区的品质和居住环境。既保证私密性,又保持邻里关系是开放式小区中居住的双重性。人既有可退避的占有空间,又具有可以与他人联系分享的群体领域空间。

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如廊式住宅的外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等。廊道空间是一种有效的能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底层架空是居住区规划的常用方式。尤其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底层架空有利于空气对流,对通风更有利。底层架空也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架空的空间可以做多种用途,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环境景观,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

院落空间相对于城市和整个居住区而言,是内部空间。相对于组团内的住宅而言,是外部空间。是住宅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院落空间功能具有含混多义性,它既是老人聊天下棋的场所,也是儿童嬉戏的地方。它也可以是人们集会、娱乐的场所,还是临时停车的地方。院落空间同时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人们透过窗外,最直接的景观就是院落景观。院落空间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但空间并不是闭合,而是一种有效的围合,空间是建筑的延伸,或作为前景,或作为衬托、或作为视觉焦点,每一个这样的限定开放空间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但它更是相邻的空间和构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张文英.场所与定居——当代居住区景观营建的类型学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1,(6)

[2] 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28,46,28

[3] 李向北,魏莹.论住宅小区环境中的场所精神[J].建筑设计,2004,(7):60-61

[4]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

[5] 李志明.营造人的场所——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城市空间[J].新建筑,2000,(5):55-57

[6] 刘于墐,郑金磊.居住小区模糊性空间分析——以重庆光华阳光水城为例[J].四川建筑,2011,(10):21-24

[7]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场所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