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与校园特色文化的传播

2014-09-03 03:53王曼沈文慧
教育界·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新闻宣传高校

王曼?沈文慧

【摘 要】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新闻宣传部门则肩负着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校师生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重任,在校园特色文化的传播、发展、繁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新闻宣传 特色文化

一、校园特色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就存在形态而言,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1]由于各学校的人文地理环境、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且各具特色,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

校园环境是校园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地和平台。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校园环境不仅是大学人才培养必备的外在条件,更是一个以立体、多维形式向学生直观展示大学文化内涵与精髓的大课堂。校风是师生共同创建的校园精神氛围,是校园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着力营造富于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优良校风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是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坚实基础。

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对于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以笔者所在的信阳师范学院为例。“通淮一水下,入楚万峰开”,坐落在信阳贤山北麓,浉水之滨的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有丰厚底蕴和文化积淀的本科院校。山连翠绕的校园里,林青木秀的大复山间,沉睡着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何景明,坚毅而厚重的人文精神和舍法创新、俊逸自然的先贤华章风采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历久弥新。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信阳师范学院校园文化的奠基资源。

学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努力提升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先后建成“明德广场”“景明园”等10多个校园景点和1个大型校园文化活动阵地——青年文化广场,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夯实物质基础,努力构建以多维形式直观展示大学文化内涵与精髓的大课堂。

学校着力构建“1357”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一”是一个女生文化活动月,包括“巾帼杯”辩论赛,女大学生风采大赛、模特大赛、公关礼仪讲座、“漾年华”女生月舞会等活动;“三”是三场大型晚会,包括“迎新生·庆国庆”晚会、欢送毕业生暨“校园明星”表彰晚会、新年晚会;“五”是五大赛事,包括“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教师风采大赛、健美操大赛、“谭山杯”篮球赛、“青春杯”足球赛;“七”是七大文化节日,包括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励志读书节、宿舍文化节、诗歌文化节、校园记者节。学校连续13年荣获“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通过扎实推进文化校园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优化育人氛围,端正了校风学风,弘扬了大学精神,形成了“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过硬”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大学精神,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和谐、文明的优良校风在信阳师范学院蔚然形成,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来校考察时,给予高度称赞,誉为“教师之摇篮”。

二、新闻宣传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的出版启事中认为,《新莱茵报》这样的报纸最大的优点有四个: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报纸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2]综上所述的四个优点体现出了新闻宣传的主要功能:喉舌功能、纽带功能、反映功能、影响功能。而以校园新闻为主题的校园新闻宣传在校园特色文化构建和传播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新闻宣传能及时反映校园特色文化的最新动态

当前社会,身处校园内的师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当多,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以网络为主的大众传媒。但是,校园媒体在及时反映校园文化的最新动态上发挥的重大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校园环境中,校园媒体俯拾皆是,诸如校园网、校园广播、海报和校报等。学生的学习、生活轨迹使他们较为方便地接触到这些校园媒体,此类校园媒体多依托于校方组织,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筛选与加工,信息与师生的学习、教学、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正式性与权威性,为满足师生对学校相关事务的知情权,掌握学校发展动态和促进学习、教研提供了主要的渠道。[3]另一方面,校园新闻宣传植根校园并及时反映校园的各种文体活动、学术动态等信息,不仅有利于师生对校园文化的全面的认识, 而且对社会了解校园文化风尚提供了最为鲜活的材料。

(二)校园新闻宣传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特色文化舆论氛围

校园新闻宣传是学校进行信息交流、文化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校园舆论氛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新闻宣传对内肩负着塑造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对外则担负着塑造学校良好外部形象的职责。对于前者,校园媒体要通过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先进性事迹、优秀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报道、宣传,进而引导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对于后者,校园新闻宣传要提升新闻宣传的公众性、服务性意识,加强校园新闻宣传队伍专业化建设,创新新闻宣传的方法、手段,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校园新闻宣传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丰富发展

校园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加工后所进行的报道、分析、评论,使得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信息得以在师生之间传播和再现,并使这种校园文化向先进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健康方向发展,因此,校园新闻是一部生动的校园文化发展史。与此同时,校园新闻宣传自身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媒体展现了媒介文化的先进性、民主性、科学性等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校园文化的面貌和精神实质。另外,校园媒体经历的每一次改革与创新往往又会极大地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endprint

三、加强新闻宣传 促进校园文化传播

(一)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突出校园特色文化

“三贴近”是我党长期以来宣传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高校开展新闻工作的指导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对于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信阳师院南风通讯社为例,南风通讯社是信阳师院历史悠久的社团之一。社团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以“培养新闻写作人才,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坚持“立足学生视点,反映同学心声”,积极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做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召开之际,南风通讯社积极策划,第一时间向广大同学宣传十八大的会议精神,紧密配合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活动,组织开展“青春献礼十八大”系列宣传报道,集中展现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践行十八大精神的风采。在校园年度盛事“校园明星”的评选表彰中,南风通讯社深入挖掘,努力探索“明星”背后的故事,对杰出的校园人物进行专访,在学生中产生了深刻反响,形成了学榜样、争先进的良好效应。南风通讯社密切关注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反映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认认真真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化解矛盾,释放压力,切切实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从根本上维护师生的利益。

(二)注重对外宣传,加强与外界媒体的联动沟通

校园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注重加强与外界媒体的沟通,建立与外界媒体良好的交流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知名度,优化和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为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2002年12月18日,南风通讯社正式与新浪网合作,保证提供给新浪网的全部图片、文字等信息真实、准确、合法,并且不会侵害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新浪网在使用该社作品时,须注明信息提供方为“信阳师范学院南风通讯社”,同时在页面提供指向信阳师范学院南风通讯社的LOGO链接。这样,增加了新闻宣传的渠道,拓展了新闻宣传的范围。2009年,南风网还与中原网博客频道建立了链接。此外,南风通讯社每年都组织社员到信阳日报社、信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实习,与新闻记者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新闻工作的魅力。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7月到2013年4月,南风通讯社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百余家知名校外媒体发表消息、通讯等各类新闻作品共计1128篇,依托校报、广播电台、校园网等校内媒体,撰写新闻报道324篇。

(三)扬不同媒体之长,有效运用各类校园新闻媒体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发展动态的风向标。作为传统的纸质宣传媒介,有周期长、时效性弱等劣势,但以图文并茂、深度报道、时事评论和便于反复阅读和保存见长,可刊登需深入思考、反复咀嚼的评论文章;要充分发挥校报作为高校思想舆论阵地、育人重要载体、师生沟通桥梁的功能,使其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起正确的宣传导向作用。

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广播,其内容精小,报道迅速,覆盖范围广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无孔不入的宣传声音渗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但大多数高校广播的播出时间受到限制,一般安排在一日三餐时,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真正抓住学生兴趣点,凸显校园特色。应充分发挥声音媒介的特性,请一些老师或专家走进直播间,或者接听热线电话,帮助同学们解答他们关心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与师生互动交流,让更多人聆听校园广播,发挥校园广播洗涤人心的作用,这样会大大提升节目的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新闻网,因其时效性、成本低、容量大、传播快等优势,已成为高校新闻宣传中的主力军,担任着高校网上新闻宣传的喉舌,是学校加强对外宣传、塑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声誉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校园新闻网一般分属于不同部门,各自为政,都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采写组织,由于校园的新闻事件有限,造成各个网站上的新闻内容大同小异,缺少新鲜感。且内容以宣传教育性为多,新闻信息量偏少,缺乏深度、广度,加上程序化的写作模式,缺少可读性。

有线电视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在校园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直观的图像传递校园新闻,使校园新闻的现场感和画面感大为增强,深受师生喜爱。目前,很多高校已实现了有线电视进宿舍,大大促进了校园文化在师生中的传播。但因为有线电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备紧缺、节目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此外,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如虎添翼。这种新兴媒介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并使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及时性、丰富性。但是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这要求新闻宣传注意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引导加以规范,树立媒体新思维,抢占舆论制高点,深化对网络新兴媒体的战略认识,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在校园特色文化的宣传中,主流媒体要发挥在舆论宣传引导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公开、公正、权威的评论和报道,提高新闻媒体驾驭全局、服务大众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和各个媒体的相互交流,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校园特色文化的传播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林.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0,9(2):163.

[2]姜艳红.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考新时期新闻媒体的相关问题[J].山西科技报,2011,15:1.

[3]罗迪英.校园媒体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报.2013,26(2):19-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新闻宣传高校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