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中的抽象名词*

2014-09-04 03:5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福禄天命金文

武 振 玉

抽象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特殊小类,很早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马氏文通》最早对名词进行了分类,首先将名词分为“公名”和“本名”,“公名”又分为“群名”和“通名”,而“通名”是“所以表事物之色相者,盖离乎体质以为言也”,这大致就相当于后来的抽象名词。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把名词分为特有名词、普通名词和抽象名词,说抽象名词“是无形可定、无数可数的事物之名称”。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将名词分为人物、物件、物质和无形四类,而无形就是所谓的抽象名词。此后尽管各家的名词分类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含抽象名词一类。具体归属则早期多单独列为一类,后期多归于普通名词下。

抽象名词所指不是具体的可视之物,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过程或结果在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所以抽象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理性意义较强,是名词中词义模糊度最高的一类词。作为文化的“化石”,语言总会以一定的方式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容。而抽象名词正是最能反映思想意识、时代文化的一个词类,它可以折射特定时代的社会价值观、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社会信息。因此,梳理一个时代出现的抽象名词,探究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对词汇史及文化史的研究无疑都具有重要作用①目前学界对抽象名词的探讨或见于各专著的名词类别介绍中(基本是举例性质的),相对深入的研究主要见于各专书名词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如周勤《〈晏子春秋〉名词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邱月《今文〈尚书〉名词研究》(扬州大学,2005年)、袁丽杰《〈国语〉名词研究》(西南大学,2006年)、阎滨《〈庄子〉名词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刘琳莉《〈论衡〉名词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袁跃《〈逸周书〉名词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余婉宁《〈战国策〉名词研究》(安徽大学,2011年)等。虽然各论文抽象名词的具体归属不同,相关探讨亦或详或略,但大都注意到了抽象名词隐含的文化内涵,并开辟专章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析。。

殷墟甲骨文中已出现部分抽象名词,但主要限于“灾咎”类*陈年福:《殷墟甲骨文词汇概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名词下列有“休咎”类(14词),其他类中的“言(音)、由(原因、缘由)、律(音律)、豊(礼仪)、古(读故,事)、史(事)”亦属抽象名词。巫称喜:《论甲骨文名词的主题类别》,《镇江高专学报》1999年第1期。根据意义范畴将甲骨文名词分为26类,其中“疾病名”(9个)、“灾咎名”(32个)、抽象名词(6个:听(指消息)、闻(指消息)、言(嗓音)、律(法度)、梦、孕)应视为抽象名词。。西周金文是仅晚于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文献,作为语料不但可信度很高,且出现的抽象名词数量亦颇为可观*目前所见涉及金文名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器名,人名(族氏名、祖先名、女子称谓),职官名,方国名,地名,时间词,名物词等方面。抽象名词研究成果尚很有限,如郭沫若:《周彝中之传统思想考》、《金文所无考》,《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5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杜乃松:《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德”字》,《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2期;连劭名:《金文所见西周初期的政治思想》,《文物》1992年第3期;氏著《金文所见西周时代的刑典》,《华夏考古》2003年第1期;氏著《金文所见周代思想中的德与心性学说》,《文物春秋》2009年第2期;张秀华:《从金文材料看“禋、柴、燎”三种祭礼》,《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氏著《西周金文六种礼制研究》,吉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通过全面调查,梳理出西周金文共有56个抽象名词*本文调查的语料范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4—1994年;刘雨、卢岩编著:《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刘雨、严志斌编著:《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同时补充了散见于各刊物的新见铜器铭文。抽象名词的判定是在参考学界倾向性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西周金文的实际情况,通过穷尽性数量统计得出的56个词囊括了西周金文中的全部抽象名词。用例的释读主要参考了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春秋战国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002年。同时辅以各家考释意见。。据词义可概括为福禄类、生命类、天命天神类、休咎类、社会礼制类五大类别*抽象名词的内部分类,基本都是依据意义进行的,故不同内容的文本抽象名词的小类也有所不同。如阎滨《〈庄子〉名词研究》、袁跃《〈逸周书〉名词研究》分为本原规律、思想精神、情感心理、伦理道德、赏罚利益、事件事业、鬼神、祸福、其他九类;周勤《〈晏子春秋〉名词研究》分为伦理道德、祸福、祭祀、职守、味道、赏赐、制度、心理八类;袁丽杰《〈国语〉名词研究》分为伦理道德、祸福、祭祀、制度、赏赐俸禄、心理、职守、度量衡八类。。

一、福禄类

有福64*各词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词的出现频次。、禄22、嘏20、祐15、釐2、祜1,总出现频次为124次,主要分布于西周中期(65例)和晚期(70例)。其中“福”、“禄”西中和西晚相差不多,而“嘏”、“祜”主要见于西晚。组合方面,绝大多数此类名词前均有修饰成分,如多福29、永福8、大福3、厚福、胡福、能福、百福3、濒福、大鲁福、无疆福、爾福2、无疆福、通禄9、纯禄2、百禄、纯嘏11、康祐、纯祐14、繁釐2等。可见“福”的主要修饰成分是“多”,“禄”的主要修饰成分是“通”,“嘏”、“祐”的主要修饰成分是“纯”。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绝大多数都出现于宾语部分,其前主要为祈求义(如匄、祈、祈匄、匄偁、追、宁、启、绥)和赐予义(如降、授、绥、赐、怀、復)动词。其例如:

二、生命类

三、天命天神类

有命II(25)、天27、帝9、神19,总出现频次为80次,西晚(47例)最多,其次是西中(20例)。四词中“命”、“神”前多有修饰成分,如大命19、休命、厥命、大鲁命2、纯鲁命2、大神5、文神3、皇神、百神4、多神、先神。但“天”以单独出现为主,同时还有充当修饰性成分(如天命2、天威2、天恻、天尹)和被其他成分修饰的用法(如皇天8、旻天2),而“帝”除单独出现外,也有被其他成分修饰的用法(如上帝5、上下帝、皇帝)。句法功能方面,“命”全部见于宾语部分,其前主要为踵继承受义动词(如受3、膺受7、承受、惠弘、配、当、持、保),其次是谨敬义动词(如恪谨5),偶尔为其他动词(如集、昧)。“神”多数见于宾语部分(14例),其前以祭祀义动词居多(如享祀2、享孝2、享卲、升祀、作御、孝),其次有表祈求义的“追、绥”,表至义的“各2”,表愉悦义的“嘉乐”。“天”虽以见于宾语部分居多(16例),但出现于主语部分的亦不少(10例),出现于宾语部分时,其前动词较为分散(如配3、告、裕、畏2、仰昭、惠弘、昧、受2)。“帝”则有充当主语(5例)、定语(2例)和宾语(2例)三种句法功能。可见,此类名词在组合关系和句法功能方面均表现出颇多不同。其例如:

四、休咎类

20.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悔)。(豳公盨,西中,见《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第二册,第138页458)

五、社会礼制类

22.余小子嗣朕皇考,肈(肇)帅井(型)先文且(祖),共(恭)明德,秉威义(仪),用(申)(奠)保我邦我家。(8·4242叔向父禹簋,西晚)

25.文王孫亡弗褱(懷)井(型),亡克竞(競)氒(厥)剌(烈)。(8·4341班簋,西中)

职责、职事类有事I(32)、服17、政12、功I(4)、戎5、戍1、官3、位8、光7、耿2、功II(8)、烈8、庆2,总出现频次为109次。时间分布以西晚最多(53例),其次是西中(37例)。组合方面,“事”和“服”前多有修饰成分。“事”前的修饰成分相比“服”广泛一些(如厥事、乃事2、乃祖考事5、朕先宝事、乃僚以乃友事、尸事4、事、政事2、卜事、小大事、五邑甸人事),“服”前的修饰成分主要是指代性的(如祖考服、乃祖服、朕先祖服、朕皇祖考服、王服、邢侯服、六师服、旅服、乃服2、厥服2)。“位”前有修饰语的占一半(王位2、朕位2),“戎”则主要充当修饰语(戎功3、戎车),其余各词则多无修饰语。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亦主要见于宾语部分。“事”前主要为治理义动词(如司2、御2、载、办、从、贯、敷、左右、学),其次是踵继义动词(如赓2、嗣、纂、肖),还有表敬义动词(如恤3、敬2)和赐命义动词(如贶、命2、告)。“服”前则主要为升擢、掌管义动词(如2、登、取、在、司)和踵继义动词(如赓3、纂、经)。“政”前主要为与治理有关的动词(如敷2、贯、为、、盭龢4、龢询),或动词前有否定词(如毋坠、毋推、毋敢不善)。“位”前多为安定义动词(如屏3、保、定、奠),其次是“在6”。表荣耀、功绩义的“光、烈”,其前多为称扬义动词(对2、对扬),而“功II”前则或为“献”或为“告”。其例如:

言语、计谋类有命I(72)、识1、言1、名2、谥1、诲1、猷8、谟3、罚2、辜1、辠1、俗1、礼2、事II(3),总出现频次为99次,集中于西晚(61例),西中(23例)次之。组合方面,“命、猷、谟”前多有修饰成分,“命”前以指代性修饰成分为主(如王命12、朕命2、先王命2、朕亲命、朕辟之命、厉王命、幽伯幽姜命、我考我母命2、姜氏命、乃命12、茲命2、厥命2),少数无修饰成分或为形容性修饰成分(如命11、征命、大命、正命);“猷”前形容性修饰成分(如远猷2、小大猷3)和指代性修饰成分(朕猷、我猷、其猷)基本相等;“谟”前则多为形容性修饰成分(如宇谟、大谟)。其余各词则多无修饰语。句法功能方面,各词均多见于宾语部分,其中“命”前主要有踵继义动词(如申就10、申5、经、增、帅型),表败毁、悖乱义的动词(如废13、乱、逆),表发布、致送等义的动词(如奠2、敷3、舍2、出3、出纳4、以3、致、降),表接受、秉持义的动词(如承、受2、即4、逆、用、秉、典、徹、为),其余各词因词义相对分散,其前动词亦较为分散。其例如:

37.朕文考其巠(经)遣姬、遣伯之德言,其竞余一子。(爯簋,西周,吴振武《新见西周爯簋铭文释读》,《史学集刊》2006年2期84页)

40.雩邦人疋(胥)人师氏人又(有)辠(罪)又(有)故(辜),乃囗倗即女(汝),乃宕,卑(俾)復虐逐氒(厥)君氒(厥)师。(9·4469盨,西晚)

综上所述,西周金文中凡有五类56个抽象名词*因为个别词为多义词,在单项统计时是以义位为单位,而在总量统计时是以词为单位,故总体词的数量少于各类词的相加量。。福禄类有福、禄、嘏、祐、釐、祜,生命类有寿、黄耇、命IV、生,天命天神类有命II、天、帝、神,休咎类有休、鲁、德、命III、宠、艰、丧、尤、悔、害、非,社会礼制类有36词,包括道德标准类、职责职事类、言语计谋等三类。其中福禄类出现124次,生命类出现195次,天命天神类出现80次,休咎类出现293次,社会礼制类出现296次。就单个词而言,“休216”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寿138、命I(命令)72、福64、德I(品德)44、命IV(生命)41、事I(职事)32,余皆在30次以下。其中出现频率在20次以上的有命III(恩命)28、鲁28、天27、命II(天命)25、心25、禄22,10次以上的有嘏20、神19、服17、祐15、黄耇13,5次以上的有帝9、型9、位8、功II(8)、烈8、猷8、光7、尤6、戎5,余下33词出现频率均在5次以下*威仪4、功I(职事)4、艰4、生3、德II(恩德)3、丧3、官3、谟3、事Ⅱ(事件)3、釐2、害2、极2、耿2、庆2、名2、罚2、礼2、祜1、宠1、悔1、非1、行1、身1、经1、疐1、戍1、识1、言1、谥1、诲1、辜1、辠1、俗1。。据此可见,西周金文中抽象名词个体数量虽颇为可观,但出现频率普遍不高。从西周的各个时段看,西早约占1/10多,西中占1/3多,西晚将近一半,此虽与各个时期的器物数量有关,然亦可推知此类名词出现偏晚。组合关系方面,福禄类、生命类、天命天神类的“命、神”、道德标准类的“德”,其前多为形容性修饰成分;休咎类前多为指人名词加形容词共同组成的修饰成分;职事类和道德标准类的“心”,其前多为指代性修饰成分。也有一些词以无修饰语为常,如天命天神类的“天”、道德标准类除“德、心”外的各词,职事类除“事、服”外的各词,言语计谋类出现频率低的各词。句法功能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此类各词基本都出现于宾语部分,出现在谓语或主语部分的只限少数词(如寿、天、帝)。其中福禄类前主要为祈求和赐予义动词,生命类前主要为祈求义动词,休咎类前基本为称颂义动词,道德标准类前主要为遵循义动词,职事类前主要为治理义动词,这些都是相对集中的,其余各词前的动词则比较分散,规律性不强。与大致同时期的《今文尚书》和《诗经》相比,二者的共同点:一是出现的抽象名词基本相同;二是一些高频词的分布明显一致,如福禄类的“福”、生命类的“寿”、道德标准类的“德”、职责职事类的“事”、言语计谋类的“命”。不同的主要是一些词在西周金文和《尚书》、《诗经》中的出现频率有一定的差距,或者是金文中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诗书,如生命类的“寿、命”,休咎类的“休”;一种是诗书中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金文,如天命类的“天、帝、命”,道德类的“德、心”,言语计谋类的“言、罚、辠、礼”。凡此均可为抽象名词的相关研究提供佐证。

从语言反映社会文化信息的角度看,福禄类、生命类、天命天神类、休咎类、社会礼制类五大类别的抽象名词,不但涵盖的社会生活面已非常广泛,而且也昭示了西周时期社会抽象价值观念的发展和进步。就具体内容而言,福禄类和鲁休类名词的多见,体现了周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取向;寿命义名词的多见,体现了周人对生命的高度重视;天命天神类名词的出现,体现了周人的天命观。与社会礼制有关的抽象名词虽然出现频率普遍不是很高,但个体数量却已颇为可观,其中道德标准类中“德”和“心”比较多见,前者反映了周人对为政以德的强调,后者表达了周人对明心敬事的追求。职责职事类和言语计谋类名词则大都出现于宾语部分,与其前的各类动词(主要有治理义、踵继义、敬义、秉持义动词)组合,共同展现了周人黾勉奉事的从政态度。总之,对西周金文中抽象名词的梳理使我们有机会了解西周时期的诸多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取向,亦即作为文化的化石,西周金文中的抽象名词可为揭示西周时期的社会信仰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福禄天命金文
论“福禄提梁壶”的吉祥文化寓意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福禄
张山毅
论紫砂壶“福禄”的文化意境
西周金文车器“鞎”补释*——兼论《诗经》“鞹鞃”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天命夫人
浅谈天命通宝钱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