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2014-09-04 08:21卜四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卡托普利缬沙坦组间

卜四江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卜四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合理有效治疗高血压的可靠方法, 从而为高血压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36例, 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 分成缬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 每组68例患者, 分别采用缬沙坦和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分别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 缬沙坦组显著的高于卡托普利组, 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9555, P=0.0260);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 缬沙坦组显著的低于卡托普利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33, P=0.0001)。结论 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缬沙坦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理想选择。

缬沙坦;卡托普利;高血压;临床效果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 目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长期的药物进行治疗, 而相关药物如果选择不当, 不良的药物反应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鉴于此, 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合理有效治疗高血压的可靠方法, 从而为高血压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选取了本院的相关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36例。在136例患者中男86例, 女50例, 年龄56~78岁, 平均年龄(66.54±3.45)岁。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 分成缬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 每组6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缬沙坦组用缬沙坦(代文-诺华公司生产,生产批号:X 1136)80 mg, 1次/d口服;卡托普利组服用卡托普利(山东仁和堂药业生产, 生产批号:110403)25 mg, 2次/d口服, 总疗程为6周[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分别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缬沙坦组68例患者实施治疗后, 有效患者63例, 治疗有效率为92.65%;卡托普利组68例患者实施治疗后, 有效患者54例, 治疗有效率为79.4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 缬沙坦组显著的高于卡托普利组, 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5, P=0.0260)。具体数据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一览表[n(%)]

2.2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缬沙坦组68例患者实施治疗后, 出现头疼患者2例, 头晕患者2例, 乏力患者2例, 总不良反应患者6例,总不良反应率为8.82%;卡托普利组68例患者实施治疗后,出现头疼患者8例, 头晕患者8例, 乏力患者9例不良反应患者25总不良反应率为36.7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 缬沙坦组显著的低于卡托普利组, 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33, P=0.0001)。具体数据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一览表[n(%)]

3 讨论

在临床上, 高血压实际上属于一种多基因遗传类病。从临床数据上分析, 患者一般来说治疗实际往往较长, 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高血压还可以进一步引发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从我国同类型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结果中分析得知[3,4]: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规模庞大, 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来说, 其中的高血压患者比例很高, 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大问题。因此, 探究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和意义。

既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8]:采用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是缬沙坦与卡托普利相比较, 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表现在临床治疗效果上, 同时也表现在临床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上。

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口服效果较好。它亲和力较强, 呈高度选择性。它选择性作用在血管紧张素Ⅱ上与之结合, 拮抗血管紧张素的效应, 防止其缩血管, 然后重塑血管, 保钾排钠。卡托普利它直接抑制交感神经, 却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性, 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从本文比较数据上分析:采用缬沙坦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2.65%,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 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 并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缬沙坦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理想选择。

[1] 童传凤, 王瑞英, 任江华.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作用的比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30(2):117-118.

[2] 谢熹玮, 赵平.卡托普利和缬沙坦防治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中华眼科杂志, 2004,40(11):770-773.

[3] 鹿育萨, 雷新宇, 邸捷, 等.卡托普利、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中华内科杂志, 2005,44(6):425-427.

[4] 刘君, 傅向华, 薛玲, 等.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中华核医学杂志, 2010, 30(5):304-306.

[5] 黎娜, 朱文玲, 陈莲凤, 等.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表达及活性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34(10):922-928.

[6] 李东野, 李薇薇, 夏勇, 等.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缬沙坦对家兔存活心肌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影响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32(z1):674-675.

[7] 铃儿.心肌梗死后服用缬沙坦与卡托普利一样有利.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1):86.

[8] 潘海燕, 朱健华, 顾勇, 等.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干预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与血中某些活性因子的比较研究.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2(1):30-33.

2014-03-19]

518000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社康中心

猜你喜欢
卡托普利缬沙坦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效性分析
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分析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