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十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孩子的自主判断力

2014-09-04 09:29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琴音乐学院定位

文/周海宏

(连载二十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孩子的自主判断力

文/周海宏

孩子到了初三时,基本上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主见与判断力了,这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平等地商量一些重大决策了,在这以前,孩子学不学琴,都是家长替他做的决定,而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共同商量孩子的定位。这时候,孩子也知道自己决定,自己是有责任的,一但根据自己的决定做出了选择,今后不管自己是否后悔,他都不应该埋怨家长。如果孩子到初三的时候明确表现出来我不愿意再学音乐了,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牛不喝水强按头”,就可以停下来了。我认为,初三以前的音乐教育,就像语言与数学一样,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就像孩子不想学数学、不想学语文是不行的一样。但是到了初三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是否继续学音乐了。

建议一:家长具体要做的

提前做好宣传

怎么做才能让学琴孩子能够坚持到初三,家长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的。

耳濡目染也好,渗透也好、灌输也好,家长要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学琴,就像学语文、学算术一样,小孩都得学。而且要让孩子明白:学琴要一直持续学到初三,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概念:学琴是必须要做的事,没有不学的可能性,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从人性方面的考虑,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当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可能性的时候,他对这件事的拒绝、反抗、逃避、不满、冲突和焦虑就少。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很自然地到时间就去上学,因为他知道上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你从小告诉你们家小孩,上学是可以上,也可以不上的,那你就能看到,这个孩子想逃学的愿望有多强,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把学琴自然地持续到初三的话,就要从小让孩子形成非常明确的概念:学琴是件不可回避的事。反之,如果给他造成了学琴是可学可不学的印象的话,那么当他在产生了不想学琴的念头的时候,想逃避学琴、抵抗练琴的意愿就会变得非常强烈,情绪与行为也会变得非常激烈。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想到过,孩子学琴之所以产生那么强的痛苦感,是因为他有想逃避学琴的想法,而他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家长没有提前让孩子形成“学琴是不可避免的”概念。

初三以后怎么办?

这时候,家长就问了。那初三以后怎么办呢?我认为,初三以后的音乐教育属于个性化选择,什么叫做个性化选择呢?其实就是孩子想学就学,不学就算了,初三以前是必修课,初三以后选修课,初三以前是强制的、是必须的,初三以后是可选的,是自愿的,如果孩子还想学,那家长就为他提供条件,孩子说不想学了,那就算了。

建议二:要不要让孩子将来从事音乐职业

我要给各位家长一些建议的是,关于是否把音乐作为孩子未来职业选择的问题。在我看来,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善于此道;

二是乐于此道。

善于此道,则工作会轻松而有成就,乐于此道,则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有快乐。

孩子是否乐于此道,家长最有发言权,而孩子是否善于此道,那就必须要听教师与专家的意见了。如果家长发现这个孩子有音乐才能,在学琴的过程中,比其他的孩子的进步快很多,学得轻松很多,别的小孩学两年琴才学二级,你们家小孩学两年琴,已经考了六级了,别人小孩考二级的时候,每天都需要练两个小时,而你们家小孩考八级的时候,每天练琴不超过两个小时,这就够了,这时,你应该意识到,“我们家孩子可能是属于那种善于此道的孩子了。”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个人有让孩子从事音乐专业意愿的话,你就要严肃认真地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而在做出决定之前,你应该向一个真正的专家去咨询了。因为,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潜能从事音乐专业,通常家长是没有资格判断的,郎朗的父亲,对郎朗从小就寄予很高的希望,那因为他本人就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有把握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音乐潜能的判断。通常都是跟自己见过的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的,由于经验有限,你的判断往往不太靠谱,孩子从开始学琴,就比周围的孩子进步快。参加比赛,先在区里获了奖,再到市里获了奖。参加全省比赛,名次也不错,家长就觉得自己生出一个天才来了,以为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大音乐家、大明星,于是乎辞职带着孩子到北京来,住在音乐学院的周边,陪着孩子学琴,到了北京,一看和他一块学琴的孩子才知道,自己孩子的水平,连音乐学院附中可能都考不上。

首先,家长见到的孩子少,没有准确的参照系数,其次,家长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对孩子未来职业选择问题上应该多听听老师的话,如果孩子的老师权威性不够的话,那最好找一个更权威的专家鉴定一下。

但是,我在这里要提醒家长一件不大不小事儿:

老师的话不可不听,但也不一定全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师说的话,有时候是鼓励,不是判断,“鼓励”和“判断”之间是有差别的。鼓励是一种感性的态度,而判断是理性的比较,千万不要把“鼓励”当作“判断”,比如说老师会跟孩子说:“你太棒了,你太有才了,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音乐家。”家长对这类的话,不必太当真。我的钢琴老师就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过后很久才知道,教师也就是想鼓励鼓励我。上次我们学校招生考试期间,一个初试就落榜的考生家长来找我说,考场的老师都对我们孩子说了,不错,很不错!还对他笑呢,怎么初试就下来了,我说,老师那是在安慰你、鼓励你,那些话不是真正的评价。我们的老师出于善良用心,经常对孩子说一些带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家长不用对这样的话太认真。如果你到了真的需要教师来鉴定与评价做出决策的时候,那你就要非常严肃认真地跟老师谈。

我建议采用下面的问法:

我向您咨询一下:在同龄的孩子当中,如果按才能把孩子由高到低排一个队,你觉得,我们家孩子处于哪一个位置呢?你不要让他直接评价孩子好或不好,你让他排一个队,为你家孩子放一个位置,这个时候老师给你的评价才是真正比较客观的,当然即便老师作出这样的判断,家长的脑子里面,还要绷紧另外一根弦儿:你一定要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老师做出的评价,是根据他所见过的学生进行的排位,而这个老师本人处于什么样的专业地位,是你一定要注意的。

一个市体校教练所见过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不能跟省体校的教练相比的。要是与国家队教练相比较,那么他的评价可能就更不靠谱了,如果你想让孩子考中央音乐学院,你就最好找到一个中央音乐学院老师来鉴定一下;如果你想让孩子考一般音乐院校,那你就要找一个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专家鉴定一下,如果你想让孩子考综合大学的音乐系,那个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说的建议,你就可以采纳了。

职业定位,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经过专家理性的判断,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目标定位。当孩子确实“善于此道”的判断明确后,再加上这个孩子热爱音乐、喜欢学琴,觉得在学音乐、学琴的过程中,他能感到快乐,那么孩子也属于一个“乐于此道”者。这时,家长就可以考虑,把音乐作为孩子未来择业的一个方向,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的音乐潜能不是很高,学琴很吃力,对音乐又没有特别的兴趣与偏好,那家长千万不要把音乐作为孩子今后的职业选择。

切不可根据自己的意志,强行安排孩子走职业音乐工作者的道路。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由家长盲目为孩子选择音乐职业,所造成的悲剧实在太多了。

建议三:分段定位,适时调整

所谓“分段定位”的意思,就是小孩刚刚开始学琴的时候,不要有那么高的期待,有些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开始学琴时,就想好了,这孩子将来一定要考上音乐学院,一定要当音乐家。我可以告诉大家,这种期待很不现实,你过早地进行专业定位,完全有可能导致职业定位的错位,最终产生教育悲剧,应该分段定位,适时调整。首先,你应该先让你孩子把琴学起来,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孩子喜欢音乐,喜欢学琴,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在音乐方面特别灵,特别喜欢音乐,小孩子刚刚学习没多久,进步特别快,这时候,你就可以把练琴时间加长一点了,比如原来每天练琴不足1小时,现在就可以练一个多小时了,这时候,你发现,别人家孩子考级一年通过一级都挺吃力,而你们家的孩子,以每年2-3级的速度进步,练琴还一点也不觉得苦,参加考级,还都是以优秀水平通过,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孩子将来有可能向音乐专业方面发展了。这时候,如果自己孩子的教琴老师,不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老师,你就可以考虑换个更专业一些的老师了,如果经过一个具有较高专业地位的老师判断,建议你,孩子可以报考专业音乐院校了,这时候就应该找一个专业音乐院校表演专业的老师来教。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在把孩子往职业音乐工作者的道路上推了。一但孩子能够考上音乐学院大学本科,甚至音乐学院的附中、附小,他成为一个专业音乐工作者就基本已成定局。

除非他自己到时候又不想从事音乐职业了。到了这个时候,家长就不用再为孩子的职业音乐道路操心了,因为在后续的路程上,孩子能不能成为专家、大师,更多地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潜能,及他的专业老师和学校对他的培养与教育了。

在分段定位的道路上,有两个词家长一定要牢记: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适可而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前面讲过的那张描述潜能、努力、成就、痛苦关系的图表,循序渐进就是指,当他通过适度的努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在并没有非常吃力、痛苦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明显的进步势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目标瞄向下一个层级;但是,如果孩子通过很大的努力,才达到现在的程度,而且他的吃力、痛苦感已经很强,进步的势头却已经明显放缓了,这时候,就不要再想通过加大努力去追求更高层级的目标了。这就是所谓的“适可而止”。但是有些家长,不是采用这种定位策略,他们坚信,只要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我见过很多既没有很高的音乐潜能,更不热爱音乐的孩子,连考上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能力都不够,而家长却做着让孩子成为音乐大师、明星的美梦,既不顾孩子潜能的制约,也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就想让孩子成为郎朗、李云迪那样的明星,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计后果,孩子不上学,家长辞了职,没有给孩子与自己留下任何退路。这种做法的结果,很可能是牺牲了两个其他行业普通工作者的工作与事业成就,毁掉了一个家庭几年间正常的家庭生活。结果培养出来的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工作者。音乐是一个非常要求潜能的职业,如果孩子潜能不足,凭着超负荷的努力,勉强进入音乐工作者行列。将来从业后,不仅工作疲惫不堪,活得很辛苦,而且在整个的职业生涯中,会毫无成就感。家长们不要以为,只要把孩子推上了音乐职业的道路上,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实际上,为孩子谋求一个长远的幸福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当然,很可能还有更糟的后果,孩子根本没有足够的音乐潜能,家长却固执地带着孩子直奔职业音乐家的目标而去,放弃了国民基础教育的内容,结果孩子连续几年考不上音乐学院,最后孩子没有走上音乐专业道路不说,连最基本的国民基础教育都不完整,此时再想退回去上普通大学时,才突然发现,孩子已经根本不可能考上任何一所普通大学了,这时,家长就只有后悔不迭了。

如果我们的家长了解了潜能对音乐成就的制约作用,采取了分段定位,适时调整的策略,那么,这样的人生悲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这时候,可能很多琴童家长就在想了,学到初三?也太遥远了,现在我们家的小孩刚刚小学二年级,现在他和我和我们全家都痛苦得不行了。怎么能坚持到初三呢?

猜你喜欢
学琴音乐学院定位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孔子学琴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连载二十七)第四章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了解与沟通篇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