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直面“新常态”

2014-09-04 08:07杨未宏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钢铁行业盈利钢铁

杨未宏

钢铁行业不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而是一个需要减肥的胖子。

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难以根本改观。在钢铁行业整体大环境萎靡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仍是钢铁业挥之不去的阴影。2014年上半年,大中型钢企盈利74.8亿元,同比增加42.76亿元,但主营业务仍亏损6.6亿元,已连亏11个季度,企业资金链依然紧绷。尽管国内重点钢企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但库存指数仍然高企。

当前世界经济和钢铁市场走势正处在全球通胀泡沫破灭和金融经济危机周期性震荡的底部。在这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底部,增速放缓的国内经济形势注定了钢铁行业去产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侥幸”盈利难持续

此次国内重点钢企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主要得益于铁矿石价格的持续性下降;而部分钢企扭亏的局面使得行业生产积极性再度升高,中小钢厂纷纷复产。据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从4月底开始,高炉开工率就保持在87%-88%左右。

在终端价格低迷的状况下,钢厂产钢速度加快,将进一步导致钢厂及钢材社会库存压力的增加,进而催生钢价的下滑;近期矿价已经隐有止跌企稳态势,钢企的盈利行情在下半年或将再次消失,扭亏成为“昙花一现”。

而粗钢产量继续保持攀高局面,或将拖延钢企自救之路,仅靠侥幸的原料下跌来实现盈利必然不可持续。

生意社钢铁分社主编何杭生指出,仅靠缩减成本来改善盈利状况将是杯水车薪。钢企应在产能淘汰,环保改革;结构重组,转型升级;产品提质,产量控制;缩减内销,加大出口等诸多方面一起发力,才能真正实现全行业扭亏。

盈利分化加速重新洗牌

“钢铁企业盈利能力严重分化,意味着经营困难的企业进入了风险爆发窗口期。”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今年上半年,国内钢企的效益出现明显的分化,资金状况未能明显好转。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指标统计的88家钢铁企业集团中盈利企业63家,盈利额为151.56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盈利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6家,盈利额80.98亿元,占盈利额的53.43%;宝钢实现利润38.29亿元,占盈利额的25.26%。亏损企业25家,亏损额76.77亿元,同比减亏15.7%。其中亏损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亏损额为53.22亿元,占亏损额的69.32%。

在行政化、市场化双重去产能驱动下,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已经发生了明显分化。一些资金充裕,受政策扶植的钢企(国有钢企)生产成本降低,盈利面改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而以民营钢企为代表的企业受融资难、成本高、差异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退出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

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的分化将加速行业秩序的重新布局。一位河北钢企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通过市场竞争真正实现优胜劣汰,长期来看,这将加速钢铁行业结构调整、重新洗牌的步伐。

深度调整期的钢铁业

钢铁行业不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而是一个需要减肥的胖子。

从产业生命周期而言,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长阶段的后期,处于成长到成熟的盘整期。

钢铁行业出现的困难,是我国进入经济增速减退周期后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已进入中速或中高速增长的平稳发展状态,钢铁行业依靠需求高增长拉动的高增长、高盈利时代一去不返,近年来持续呈现出“高成本、低价格、低增长、低效益”的运行特征,进入深度调整期。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钢铁需求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低迷状态,与此同时,钢铁产能供给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这意味着,钢价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在当前的水平上震荡,同时行业利润也会徘徊在亏损的“死亡线”上。6月份,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结束两连升出现下降,但幅度有限,仍处于56.4%的高位。

中国钢铁现货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经济周期性不仅有国内的因素,更有国际金融经济的周期性影响。

处于底部调整期的钢铁行业,要做好适应经济相对低增长“新常态”的心理准备,更多地从结构转型、创新等多途径稳步推进转变。从产品到产业链,从资源配置到技术服务,从资源结构到品种结构,从研发机制到营销模式,全方位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环境,这才是钢铁业摆脱生存困境、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制度创新解决产能过剩

近日财政部发文,对78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从7月31日起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尽管钢铁业微刺激政策落地,但是由于行业整体依旧低迷,保税政策取消所带来的提振作用与国内庞大的钢铁产能、疲软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

产能过剩看似简单,但它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痼疾”,其背后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有市场自身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经济周期波动方面的原因,但更为关键的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亟待改革、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变。

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并非仅仅是经济周期的原因所致,还存在体制方面的原因,官员政绩的GDP考核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都加剧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如果不突破现有的体制框架,优化资源配置,抑制盲目投资,消除产能过剩的政策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产能过剩很难再通过逆周期的经济调控政策来消化,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

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关键要看能否消除“制度陷阱”,创造制度红利。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体制机制环境,最终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

“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存量”产能,使得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真正退出市场,同时通过政府调控机制严格控制“增量”产能,有利于中国钢铁工业从大到强的转变。” 宝钢集团总经理助理胡学发认为。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铁行业盈利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钢铁侠”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