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说“法治”微解读:

2014-09-05 09:28
当代陕西 2014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化宪法司法

听专家说“法治”
微解读:

【马怀德: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最大的差别,就是法治体系是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而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

【汪玉凯:作决策要终身担责】现在关键是严格执法、科学决策。全会提出依法决策五个程序,还有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有助于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树立法治思维,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可以有力地规范行政决策行为。

【张志明:法治精神培育很紧迫】培育人们的法治精神、社会的法治文化,通俗一点说就是不能“钻漏洞”。如果人们老是搞“潜规则”,老是以“钻漏洞”为荣,那么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就很难建立。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老百姓的自律。

【莫纪宏:法治也是生产力】过去我们都把GDP、引多少外资等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实际上,经济和社会要发展,没有良好的环境和制度条件也不行,所以法治实际上也能够促效益,它是一个长久的、可持续的效益。从这个角度讲,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考核,实际上意味着法治也是生产力,但它是一种软实力。

【莫纪宏:对法律职业化提出更高要求】法律职业化的问题提了很久,这次公报提出,要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特别是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选择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在这一点上与法治国家、法律职业化的制度趋向一致。

【佟丽华:《决定》全面构建司法改革框架】《决定》对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等多个方面有框架性的表述。比如,司法改革的部分,明确了最高法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区巡回法院等很多非常具体的内容。某种程度上说,《决定》在全面构建现代司法改革的框架。

【韩春晖: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可解决部门之间利益冲突问题】第三方评估包含几个最基本的特性,第一它是独立的,没有利益关联,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公正评估。第二它是专业的,这样的第三方评估可信度高。《决定》里面特别提到争议较大的事项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解决不同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的问题。

【王公义:跨行政区设立法院和检察院能够保证司法公正】司法区和行政区重叠设置容易让地方权力干涉到法律。跨行政区设立司法区是比较科学的办法,比如几个县设立一个初级法院,几个市设立一个中级法院,这样市县两级政府和市县两级有关权力机关就很难干涉司法,能够保证司法公正。

【焦洪昌:宪法日和宣誓制度体现对宪法的敬畏和尊重】宪法日培养的是对宪法的认同,是加强对宪法的敬仰和敬畏的主要的方式。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的意义,首先要明确权力是谁给的,人民给你这个权力怎么履行,一个宣誓制度虽然是仪式上的一小步,但是对于我们法治国家的建设是一大步。

【姜明安: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建设】四中全会不仅强调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还首次提出了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建设。这是党践行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法治化现代化的重大抉择,也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实践。

【陈卫东: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法律的改革,只有改革与法律同步才能避免冲突。改革要有所突破,必须先进行法律的修改,不能先破后立。

猜你喜欢
职业化宪法司法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侦羁关系的反思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奏好人大内务司法监督“三步曲”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