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党员“星级”管理激发活力

2014-09-05 09:28
当代陕西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陈仓颗星五星

文/张 帆(本刊记者)

陈仓党员“星级”管理激发活力

文/张 帆(本刊记者)

党员干事有动力、群众监督有尺子、争先评优有标杆,陈仓“五星评级”管理使党员变身“追星族”。

10月13日清晨,宝鸡西山山区的气温已降至8摄氏度,东一村村民齐岁保披上外套,急匆匆往58岁特困户吴银宝家里赶。这几天,他要帮老吴“盯着”盖房工地,从预备砂石到安排饭菜,每天忙前忙后直至日落西山。

“现在村里的党员每季度都要过‘五星评级’关,若不抓紧‘进步’,面子上就不好看了。”齐岁保说,今年一季度党员“评星”时,他所在小组的9名党员大多数都拿到3颗星以上,唯独他只拿到1颗星,评星牌子挂到家门口,他被媳妇数落了好几天。

去年6月起,陈仓区开始试行党员“五星评级”管理模式,通过承诺争星、量化测星、民主评星、公示亮星、挂牌授星、动态管星、合理用星、三色预警等系统措施,将亮星评级引入党员日常管理,弥补盲区,激发活力,呈现出党员“得星”“追星”“争星”的局面。

党员“评好”也“评差”

党员身份是荣誉,也是责任。但在有些人眼里,“党员不党员,只差五毛钱!”意思是,党员作用发挥并不明显。

“一个村支部召集党员开会表决,可来参会的党员人数却未过半,村支书只好临时将表决会改为学习会。”陈仓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敏坦言,如今个别党员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只要遵纪守法,按时缴纳党费就算合格党员。

实际上,有的“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年底“双评”也只评好不评差,只要后进党员不触犯党纪国法,普遍存在失之于宽的现象。

怎样有效解决党员日常管理乏力问题,让党员从群众中“脱颖而出”?这是陈仓区党员管理面临的难题。

今年初,区委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广“五星评级”管理制度,对党员日常表现量化考核。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星级评议大会,由参会党员和群众代表打分,根据得分确定星级。农村党员将星级标牌挂在家门口,在职党员则摆在办公室,接受党内外监督。

“这三个月,但凡村上开会,我都积极参加;小组长不在,我帮着负责维修生产路;对行动不便的村民,我将面粉磨好送上门……”7月10日下午3点,赤沙镇西一村村部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白志军正在汇报自己履诺情况。虽然事前做了准备,可他还是紧张的汗湿衣襟。

原来,上季度评议时,大家指出他只顾自家磨坊生意,不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的问题,只评得1颗星。几天后,看着家门口挂上的“1颗星”和发到手里的警示卡,白志军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和白志军一样紧张的,还有村支委、妇联主任王西梅。不久前外孙出生,她喜出望外跑到女儿家伺候月子,将村上事务遗忘脑后。“不知大伙会给我评个啥结果?”王西梅心里直打鼓。

果然,汇报刚结束,台下就有村民代表主动提意见:“以前你说搞秧歌队,还发动妇女为贫困老人拆洗被子,现在咋都不弄了?”“你要是忙不过来,工作就让给别人来干。”面对村民发问,王西梅脸上一阵发热,当场表态:“大家批评得对,我以后会尽力干好。”

临近傍晚,西一村的评议会进入尾声,白志军如愿以偿从1颗星跃升为4颗星,而王西梅从4颗星降为3颗星。

“过去干好干差一个样,现在干好干差不一样。”张敏介绍说,党组织牵头,群众评议,把党员置于组织、群众的双重监督下,并探索出黄、橙、红“三色预警”动态管理机制,对一星级后进党员先采取黄色预警,由党支部下达警示书约谈;告诫无效则实行橙色预警,由党组织派1名领导、1名党员与之结成帮扶对子,促其整改;若帮教后仍无转变或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实行红色预警,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作出处置决定,情节严重的将清除出党。

“五星评级,既鼓励进步党员争表率,又对个别后进党员敲警钟,弥补以往只评功摆好的盲区。”陈仓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沙红梅认为,星级管理重在监督党员的日常表现,不搞终身制,根据党员表现有升有降,可以及时反映民意,让先进有荣誉,后进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分类量化避免“一刀切”

陈仓区共有党员1.8万名,岗位有不同,作用有大小,倘若一把尺子量到底,势必错判漏评。为此,区委组织部针对农村、社区、机关事业、企业等不同领域党员职能和特点,只定考核大方向和主框架,将细化标准的自主权下放基层。

“围绕北坡森林公园等项目,服务林业工作大局,3分;做好绿色陈仓建设工作,4分;坚持下乡开展核桃栽植等产业培训,4分……”10月14日,记者在区林业局看到,评分表内容分为学习思想、遵纪守法、创先争优、服务群众和文明诚信5大门类,合计100分。其中,除了机关党员25项共性评价指标外,林业局又量身定制了7条特色指标。

林业局党组书记李向阳介绍,共性指标是党员承诺践诺最基本内容,而设置特色指标就是要将党员身份与工作特点紧密结合,实现党性和业务“双考双优”。

在周原镇,对无职、无权、无责的农村党员,镇党委领导班子也有一套量化考核办法——让“三无”党员认岗定责。通过设带头致富、科技示范、民事调解、村务监督等12个党员义务岗,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28岁的杜永是杜赵村有手艺的“能人”,精通广告设计的他主动认领了带头致富岗。

“有了杜大哥的指导,估计年收入能达4万多元哩!”年初跟着杜永学技术的油坊村党员董少文,如今已经回村开店,他很自信:“我也会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帮助更多人。”

在千渭街道千渭新城社区五星级党员刘晓菲看来,将发挥作用这一大类中科技带富、创办经济实体等考核分值降低,将扶贫帮困、维护和谐稳定等考核分值提升,更符合社区党员的实际。“带富我们不擅长,扶贫帮困、和谐邻里才是强项。”

今年重阳节,由刘晓菲所在支部的14名党员发起的“和谐邻里百家宴”活动,让廉租住房小区里热闹不已。一字排开的长桌上摆放着党员和居民亲手烹制的100多道美味佳肴,让小区里70多名孤寡老人倍感温暖。“谁说独居老人没有亲人,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62岁的宋安珍老人激动不已。

作为群众代表,张谢村村民符炳鱼今年已经参加过三次五星评级大会。“群众给党员打分评级,还是破天荒第一次。”谈到曾经让他感到神秘的党内活动,符炳鱼笑着说:“现在党员都忙些啥,为群众做了啥,该打多少分,我们心里都是明明白白一本账。”

据了解,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平均修订特色指标13项,校准了称量党员“质量”的“砝码”,使他们重回为民服务的主干道。活动中,党员承诺事项3.4万余条,评出三星级以上党员占比达77%,397名一星级党员被发放警示卡给予告诫,为民服务承诺事项办结率达83%,群众对党员认可度大幅度提升。

追“星”干事有“劲头”

今年6月,陈仓初中教师付会玲再次被评为五星级党员,当问及如何保持记录时,付老师说:“校务公开栏里公示的星级,已使我的荣誉和班级、学生的荣誉紧密相连,这荣誉感驱动着我进步,也影响着我的学生成绩优秀、做人得体。”

但一些老党员始终有顾虑:一旦对荣誉的新鲜感过去,又靠什么“吸引力”驱动“五星评级”?这一点,沙红梅也曾反复思考,能不能考虑不同类别党员的诉求,量体裁衣予以奖励。

“综合多方因素,我们完善了更多细节。”沙红梅介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更在乎提拔任用等政治进步,困难党员更关注救助帮扶,至于农村党员,若能优先落实支农贷款,扶持发展经济,无疑是莫大的吸引力。

为此,区委研究决定,对全年均被评为五星级党员的,优先推荐参加党内各类先进典型评选;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中全年均被评为五星级的,列为后备干部,其中连续三年均被评为五星级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对社区党员中全年均被评为五星级的,可以参与社区重大事务的商议;对困难党员中全年均被评为五星级的,优先进行党内救助;对农村党员中全年均被评为五星级的,可优先参加技术培训,其中对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需要农业产业项目配套、发展资金帮扶的,可优先予以协调支持。

“相应的,若党员单项工作十分突出,但星级评定中曾出现‘一星’,也会取消他们评选业务先进的资格。”张敏补充道,这向全区党员传递出一个信号:想评优,不仅本职工作要干好,更要发挥党员表率作用。

在陈仓区中医医院,内一科和内二科一直在暗中较劲,由于内一科党员医生的星级总比内二科高,患者认“星”挂号,内一科门诊量几乎是内二科的两倍。“医生好不好,就看门诊量。”内二科的韩伟强医生感慨地说,为了争星,他们从关爱患者入手,耐心问诊、合理用药,患者满意率大大提升。“最近一次评级,我们两个科室都增为‘五颗星’,虽然门诊量增加后常常顾不上吃中饭,但心里却无比满足!”

“每个人都向‘五颗星’看齐,我这个老党员要是评不过年轻人,面子挂不住哩!”虽然年届七旬,但付鸿洲对“争星”的热情却丝毫不比年轻党员少,他主动担任起社区志愿者的工作,但凡组织公益活动,挂标语、发资料、做宣传,总能见付老的身影。“年纪大了也干不了啥,见陌生人多问一句,总还能起点作用。”

“以前农村党员要是缺席组织活动、邻里不和、打架滋事,没人管得了,如今却意味着很可能评为一星级党员被警告。”谈起现在党员作风的改变,王家村党总支书记杜秒深有感触:“不管是支部开会还是搞活动,大伙都积极响应,党员有了党员样儿,连党徽都成了‘香饽饽’。这不,前几天又托人从延安买回来30个党徽,一转眼工夫就被领光了。”

“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陈仓区委书记贺向东认为,“五星评级”就像党性的日常“体检”,让思想上“亚健康”的党员及时补充精神之“钙”,把党员从等、靠、要、推、拖等倦怠状态中转变过来,激活党员荣誉感、责任感。

猜你喜欢
陈仓颗星五星
建德五星
五星连珠
爱你五星红旗我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瞧,床头有颗星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
精准脱贫 陈仓实践 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模式报道
巧取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