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活动中多重主体及其关系研究

2014-09-05 16:13刘英梅郭瑞芳
图书馆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全媒体主体阅读

刘英梅++郭瑞芳

[摘要]全媒体环境下,记录信息的载体和获得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阅读资源与大学生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阅读活动中多重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提供平台,相应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大学生、图书馆和政府、高校、供应商、媒体三方面提出缓解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和摩擦性矛盾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阅读;主体;全媒体;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全媒体环境下,记录信息的载体呈现多元化形态,即从单一的文字传播、声音传播、图片传播到文字、声音、视频以及其三位一体的表达方式;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更加丰富、多样、方便、快捷。这一切为大学生阅读方式创造了更多选择机会,也让阅读内容更难选择、辨别和深入,快速激增的阅读资源与大学生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活动中多重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提供平台,相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 阅读活动主体

阅读活动是读者从记录信息的载体中获得知识的社会实践过程、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1]。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活动涉及多个主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用户,高校图书馆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本文“用户”指大学生;二是图书馆,包括图书馆员、信息资源、阅读设备;三是政府、高校、供应商、媒体等。多个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多个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1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阅读需求、阅读能力决定着阅读的方式、方法和阅读的内容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方向。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媒体的利用情况和阅读的进行情况都影响着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开展和阅读活动中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表1大学生阅读情况

上网的主要目的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较多的内容有无明确阅读计划阅读地点选择

阅读23%纸质书32%网络小说19%明确并坚持14%图书馆43%

学习12%台式电脑14%电子书4%明确但没坚持33%寝室15%

社交媒体11%手机20%电子期刊25%不明确但

盲目坚持45%自习室30%

娱乐27%笔记本27%微博、

博客等21%书店10%

购物19%iPad6%不明确

几乎不读8%书摊2%

打发时光8%其他1%视频新闻31%--

对两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17份。结果显示出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介资源,上网的目的性比较明确,主要是娱乐和阅读,而且阅读的方式以纸质图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为主。这就说明,大学生与各种媒介皆有接触,已逐步摆脱依靠单一媒介渠道获取信息的状态,具备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素质。媒介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阅读生活。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视频阅读吸引力强大,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技术让大学生获取视觉内容变得轻松、便捷,不需要深入思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信息,这样会减少了对知识的感悟过程。这意味着具有较高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大学生的阅读内容也趋于商业化、娱乐化、世俗化、表面化。无孔不入的媒介已经深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阅读模式。

1.2 图书馆

1.2.1图书馆员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75%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不知道如何确定他们研究工作中需要的文章和资源,60%不保证他们找到的信息准确可靠[2],表1也显示45%的大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且盲目坚持。这说明阅读指导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各种检索平台和搜索引擎的出现而降低,反而因为媒体的众多、信息的激增让阅读指导的作用更重要,当然也相应地增加了指导的难度,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aris说,图书馆员的工作在过去1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检查书的内部和外部到成为信息专家[2]。而目前的情况是,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员年龄偏大,例如,肇庆学院40岁以上的图书馆员占全部人数的75%以上,他们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跟不上大学生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阅读服务工作,把握住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首要任务。

1.2.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在阅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逐步融入全媒体特征,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同时出版者、运营商、各种媒体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电信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可以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提供阅读平台,从而减少了大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消弱了其在阅读中的作用。三网融合更是为全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作为读者甚至也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媒体成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例如“微博”已经初步实现了这样的角色转变。

1.2.3阅读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数码设备拥有阅读的功能,给大学生阅读创造了更多的平台。例如:iPad在欧美称网络阅读器,定位介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提供浏览互联网、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玩游戏等功能。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这类移动阅读设备可网络搜寻阅读内容,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灵活方便;容量大,随时可网路下载,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降低图书成本,价格便宜;灵活多样,有多媒体功能;节省保存书本所需空间;节省纸张,减轻地球负担;可根据个人需要订制[3]。当然和所有电子设备一样,移动阅读设备易于损坏,而且现在许多设备的部分功能还达不到用户的要求,比如速度、待机时间等。

总体来说,移动终端的发展促进先进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引领阅读的发展方向。现在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开展了移动阅读服务,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以手机、平板电脑、图书馆外借阅读器等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或移动通信网络,在线阅读、下载电子全文文献(图书、期刊、杂志、学位论文)或在线观看、收听、下载视频音频资源[4]。

1.3政府、高校、供应商、媒体

阅读是学习知识、传承文明、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大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阅读的推广是世界各国关注的议题,美、英、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都开展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许多国家把阅读推广作为提升本国竞争力的重要国策之一[5]。中国近 10 年来一直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也于 2006 年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2009 年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6]。随着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借用新兴技术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部分高校图书馆引入了博客、维基、微博、图书评论、专题推荐等阅读2.0的理念和技术来吸引习惯网络阅读的读者。

文化部、财政部在2011年发布的 《 实施“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的通知》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其核心是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和分布式资源库群,借助全媒体提供数字文化服务[7]。

面对阅读革命的到来,教育界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应对,积极试验推广电子书包项目,2011 年 4 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发展电子书包项目列入其中。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电子教材代替纸质教材走进课堂将成为可能[8]。在美国、韩国及我国的台湾等地都已经进入电子课本试验推广期。

当前,供应商包括书刊出版商、数据库服务商及系统服务商等,不仅仅给图书馆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和技术设备,还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参与图书馆业务,也可以通过阅读设备,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而各种媒体更是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平台,改变着阅读资源的结构。

2 阅读需求与阅读资源之间的矛盾

传统阅读活动中,从信息生产到信息接收须经历如“作者-出版社-书店或图书馆-读者”的过程。而在全媒体阅读中,只有两个结构要素:阅读资源提供和阅读信息需求[9]。

2.1总量性矛盾

总量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阅读资源的总供给大于大学生对阅读信息的总需求。总量性矛盾是阅读活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信息量剧增,信息以多种形态呈现与阅读者面前。虽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让大学生产生更多的新的阅读需求,但是信息的总量的持续增长远远超过阅读需求的增长。

总量性矛盾还表现为信息演化带来的信息增长量与大学生对源信息的需求之间。全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表达方式呈多元化发展,从数量上带来信息的迅猛增长,但是从信息本质内容上看,信息的增长不如形式上那么快,同时各种社交媒体、博客等对信息的转载,更是增加了网络信息的总量。信息演化带来的信息量的增长延长了获取源信息的时间,给大学生阅读带来更多的困扰,也增加了图书馆员阅读服务的难度。

2.2结构性矛盾

阅读活动中不仅存在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信息需求者找不到所需信息与信息无人利用的情况同时发生,即信息利用难和信息利用率低并存。此外,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和高校对图书馆投入的不均衡,会出现地区性信息供求不均衡;大学生固有的学习、生活特点,对信息的需求相对集中,也会出现阶段性信息供求不均衡。

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高校对图书馆的投入,图书馆及供应商能够提供的信息资源和阅读设备,图书馆员从信息中挖掘知识的能力,大学生阅读能力等有密切关系。

2.3摩擦性矛盾

摩擦性矛盾对大学生个体而言是一种短暂现象,一般来说并非因为信息供求不匹配,而是因为信息搜寻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善以及信息流通不畅所引起的。摩擦性矛盾并不意味着阅读活动中存在根本性的结构问题,反而可能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就图书馆而言,可以通过改善对大学生的阅读指导和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等措施来减少摩擦性矛盾。

图2阅读需求与阅读资源之间的矛盾

3 对策和方法

3.1政府、高校、供应商、媒体等方面

3.1.1建立多元合作关系,减少结构性矛盾。政府、高校、供应商、媒体、图书馆建立多元合作关系,制定整体性的规划,整合各方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阅读活动,以取得阅读推动的组合效益。特别是对基础设施薄弱又缺乏资金的图书馆,通过多元化合作,既可丰富服务内容,还解决了资金问题,并且还增加了图书馆的影响力。

3.1.2政府、高校增加对图书馆设备的投入,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增加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减少结构性矛盾和摩擦性矛盾。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可以说是建立在设备基础上的,没有各种阅读设备,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根本就谈不上全媒体阅读。虽然互联网、移动通讯的发展增加了阅读的方式、方法,扩展了阅读空间,让阅读无处不在,但是大学生阅读的地点主要还是图书馆和自习室。所以,政府和高校应增强图书馆网络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全媒体阅读环境,支持大学生阅读电子文献资料,并保证网络畅通,以增加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质量,例如,创建全媒体智能阅览室,让大学生体验全媒体智能交流空间,享受全媒体专题信息服务。

3.1.3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剔除垃圾信息,减少总量性矛盾。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成熟,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将属于信息这个层面的发明和创意,即原始的idea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网络转载,甚至是歪曲的转载泛滥成灾,查询真正有价值的源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于网络转载我国已经有完整的立法,如《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10]。通过网络转载他人作品,应该经过许可并支付报酬,符合法律规定合理使用,否则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但由于违法成本低、诉讼成本高等因素,尽管违规转载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但维权之路走起来却依旧艰难。我国从来都不缺少关于网络转载侵权的法律法规,既无立法上的空白,也无司法维权上的空白,缺的是现实的操作层面上的执行[11]。国外利用行业协会来监督执法的方法值得借鉴,例如:图书馆加强与网络管理部门的合作,对由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和媒体上挖掘的信息加强版权、内容方面的监督和审查。

3.2图书馆方面

3.2.1慎重调整阅读资源结构,正确对待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今天,阅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线阅读电子资源、在图像中阅读等都成为现实,阅读资源从形式到数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设备也多样化,这些都给图书馆阅读资源的订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许多图书馆为了赶潮流,迎合大学生表面上的需要,盲目地大幅度调整馆藏资源结构,不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表1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纸质阅读的比例占32%,说明高校图书馆印刷媒体的订购还是不能忽视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安波舜认为:全媒体出版应持慎重态度,像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就不适合放在手机那样的小屏幕上阅读[12]。University of Isfahan的Ahmad Shabani认为超文本在本质上对深度阅读是一个障碍,因为它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方式阅读[13]。手机阅读、互联网阅读、手持终端阅读器阅读较多的还是浅阅读与快速阅读,而深阅读更适合纸质媒体阅读。而且目前,全媒体出版较多集中在文学类图书、娱乐性读物、部分少儿图书等,将来是否能扩展到财经、自然科学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所以,要慎重调整阅读资源结构。

3.2.2 加强对阅读行为的识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减少摩擦性矛盾。全媒体环境下,作为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不仅要具有保存信息资源功能,更重要的是应该担负起服务的功能,做好服务的前提是要了解并掌握服务对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从用户使用媒介的视角看,可分为PC用户行为、手机用户行为、智能平板等移动用户行为和不可移动终端用户行为;从行为效果的视角看,可分为浏览行为、下载行为、收藏行为、传播行为、点评行为等;从行为方式的视角看,可分为眼动行为、鼠标点击和移动行为、键盘等其他设备的输入行为、其他终端的触摸和点击等行为,其中眼动行为的分析在国外还是比较流行的,特别是阅读过程中眼部变化行为的研究[14]。

阅读行为识别就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待识别目标,对待识别目标做出预处理、特征提取、识别或判决,通过在不同层次观察的信息进行融合,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以达到提高识别效果的目的。大数据分析使阅读行为精准解析成为可能,大数据分析是对多种数据的融合分析,能真正挖掘全部数据的存在与表现形态,并且能通过这些分析去预测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3.2.3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缓解摩擦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服务需要图书馆员从多种媒体的大量信息中发现新颖的、有效的知识,为大学生提供超细分的服务,以满足其阅读需求。这要求图书馆员首先要学习信息访问、下载、传播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保障大学生阅读过程中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的能力。其次,图书馆员要通过自我学习或各种培训,使自己了解信息社会特征,具备全媒体意识、全媒体技术、利用媒体的能力。具备认识媒体、分析媒体、参与媒体的能力;具备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全媒体分编技术;具备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具备媒体整合和运营的能力,以多种传播形态为用户服务[15]。最后,要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具备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3.2.4利用社交媒体吸引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增强图书馆与大学生的互动,减少结构性矛盾和摩擦性矛盾。大学生通常是信息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因此技术变化将这个群体中快速传播。此外,学生不仅是被动的用户,而且可能是媒体技术的发明者。Facebook是一个例子,它于2004年由哈佛大学学生创建,已成为一个最成功的全球社交媒体服务网站[16]195。在欧美国家的图书馆,社交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澳大利亚,2010 年53% 的人在社交媒体网络上与品牌或者相关公司进行互动,36%的网民通过社交网站与政府或官员进行互动,2011年,在线用户花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比2010年增加了43% [17]。表1显示,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比例只有11%,阅读内容有21%来自微博、博客等。实际上大学生中有90%以上使用QQ、微信和旺旺等社交媒体进行日常交流和购物,社交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社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任何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的图书馆,可以节省他们的使用经费;可以通过协作标签和众分类法对社交媒体中的大学生用户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可以让图书馆员与大学生无缝接触,增强彼此的了解。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可以与成员进行信息交换,分享阅读,同时由于团体对个人的吸引力、爱好的相似性,会增强他们在社会媒体中的信息交流意愿,会更容易获得所需信息[16]213。

3.3大学生方面

3.3.1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缓解结构性矛盾和摩擦性矛盾。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早在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1)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2)有效且高效地访问所需的信息;3)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4)理解并掌握选定的信息;5)有效地利用信息并达到一定的目的;6)理解信息使用中遇到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以及访问和使用信息触到的道德和法律[18]。国内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权威的信息素养标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有:第一要制订培养计划,包括分析、设计、发展、执行和评价;第二是联合培养,即图书馆员、学者和专业教师的合作;第三就是辅导和培训,包括集体和个人两种,例如:创建多媒体培训材料,进行视频个别辅导,利用不同的图像、视频和音频格式与学生进行了讨论等。

3.3.2大学生与图书馆协同工作,减少摩擦性矛盾。大学生与图书馆的协同工作对大学生理解图书馆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日本的Tsurumi University Library把大学生在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引入到学生的培训课程,这样大学生不仅理解图书馆职责还学习了图书馆员的观点[19]。也就是说,大学生从用户和图书馆员两方面理解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实际条件,从而减少阅读过程中的摩擦性矛盾。

[参考文献]

[1]刘英梅.全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环境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3):77-81.

[2]Vosseller, Bob.Librarians' Numbers Decrease as Roles Expand[N].McClatchy - Tribune Business News[Washington],2013-04-19.

[3]阅读器[EB/OL].[2013-11-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uQc8q2Jl-jMlBx-h76pyncvUK7i3SRXccYXp2DI4n6rjgxNXboTg4KG2CPbl2FJrR7susEJAPFkBdCE5vHrFq.

[4]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EB/OL].[2013-11-10].http://lib.tsinghua.edu.cn/m/.

[5]闫伟东.欧美图书馆多元化阅读推广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82-87.

[6]中国图书馆学会[EB/OL].[2013-11-01].http://www.lsc.org.cn/c/cn/news/2009-09/27/news_3874.html.

[7]中国经济网[EB/OL].[2013-11-07].http://district.ce.cn/zg/201105/31/t20110531_22453287.shtml.

[8]王思根,员立亭.数字化阅读的现状及其趋势[J].商洛学院学报,2011,25(5):79-83.

[9]刘宝瑞,崔登嬴.浅析全媒体语境中国民阅读结构的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51-55.

[10]网络转载为何“变了味”?[EB/OL].[2013-10-24].http://www.gmw.cn/media/2013-02/26/content_6812390_2.htm.

[11]孟书强.网络转载侵权:困局与未来路径[EB/OL].[2013-10-24].http://qnjz.dzwww.com/qybg/201306/t20130618_8518238.htm.

[12]解读全媒体出版[EB/OL].[2013-11-10].http://www.chuban.cc/cbsd/201010/t20101011_78001.html.

[13]Ahmad Shabani, Fatemeh Naderi Kharaji.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Reading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0,2(4): 172-178.

[14]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之二:用户行为分析[EB/OL].[2013-05-19].http://www.sootoo.com/content/293893.shtml.

[15]关鑫.基于全媒体馆员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9):82-84.

[16]Carol Tenopir, Rachel Volentine.Social Media and Scholarly Reading[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3,37(2):193-216.

[17]颜运梅.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社交媒体的应用与政策解读[J].图书馆建设,2013(8):78-82.

[18]Amy Gustavson, Angela Whitehurst.Lay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Foundation:A Multiple-Media Solution[J].Library Hi-Tech,2011,29(4):725-740.

[19]Takashi Nagatsuka, Tomoko Harada, Toyohiro Hasegawa.Improving Library Use by Tsurumi University Students:A Collaborative effort among Educators, Librarians and Students[C]//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78th IFLA General Conference and Assembly, 2012:Session 213 - Build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LIS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ranscending barrier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 LIS Educate. Helsinki, Finland,2012:7-9.

[收稿日期]2014-02-21

[作者简介]刘英梅(1968—),女,副研究馆员,硕士,肇庆学院图书馆;郭瑞芳()

[说明]本文系2012年广东省文化厅项目“高校图书馆全媒体阅读服务研究”(项目编号:GDTK1264)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全媒体主体阅读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