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2014-09-05 12:05刘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刘东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刘东梅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护理。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应用(对照组30例)与个体化、整体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效果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为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律失常率、心绞痛、出血、心力衰竭率均为10.0%, 对照组分别为53.3%, 40.0%, 43.3%, 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干预, 可显著改善预后, 缩短病程,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体会

临床心内科危急重症领域常见疾病类型中, 急性心肌梗死占较高病发率, 病死率也居较高水平, 部分病例在未达医院时已死亡。心肌因冠状动脉闭塞而缺血为主要病因, 心肌梗死在发病6 h内病变具可逆性, 故早期对心肌灌注加以改善, 可取得良好效果[1]。发病3 h内积极开展溶栓治疗, 可获得理想预后。但因病情复杂, 故对护理质量有更高要求,完善溶栓全程的个体化、整体性护理干预, 是确保预后的关键。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分组就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与常规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37例, 女23例, 年龄49~77岁, 平均年龄(55.2±2.9)岁, 下壁心肌梗死22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22例, 前广泛性心肌梗死16例。诊断及纳入标准:无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 自愿接受调查, 18导联心电图胸导联0.2 mV, 肢导联在0.1 mV及以上, 相邻导联ST段至少有≥2个提高。与WHO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 无溶栓禁忌。采用数字表抽取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组间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吸氧镇痛, 取易消化、流质饮食食用, 预防便秘, 检查血糖、心肌酶等, 取肠溶性阿司匹林300 mg口服。并取国产重组链激酶静脉输注。对照组全程运用常规方案护理, 观察组重视个体化、整体性护理干预的应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较为凶险, 病发急骤, 加之剧烈胸痛, 患者多有悲观、恐惧等负性情绪, 对医护关系造成影响, 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情绪, 对不良情绪及时缓解, 在行动上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 介绍病房环境, 使陌生感消除, 强调心理情绪对病情的重要影响, 取得亲友配合, 给予患者更多关爱, 保持环境舒适整洁, 使患者乐观, 抱有希望的应对治疗和康复。

1.2.2 疼痛干预 剧烈胸骨后疼痛使负性情绪加重, 心肌负荷和耗氧量增加, 进一步加重病情, 诱导休克出现。需依据疼痛程度对镇静、镇痛药物进行选择, 如剧烈可取吗啡等静脉滴注, 轻微可肌内注射, 并对失眠、焦虑、烦躁等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防止药物抑制呼吸循环[2]。

1.2.3 给氧干预 入院后2 d内, 对患者行面罩吸氧, 设置为4~6 L/min氧流量, 病情缓解后向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转换, 有严重左心衰时, 行高浓度高流量乙醇湿化吸氧, 并依据需要, 行正压辅助通气, 注意管道通畅保持, 定时更换,加强病情观察。

1.2.4 溶栓时干预 ①开展溶栓前对有无溶栓禁忌证进行确定, 对患者心电图变化、血压、体温等进行掌握, 对距离心脏较近的大血管进行选择, 作为静脉通道, 保留留置针,以方便抢救。②护理人员对患者胸痛情况主动询问, 注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和心电图ST段的改变, 以对溶栓效果进行评估。③了解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 有无发热等过敏反应, 做好急救准备[3]。

1.2.5 溶栓后干预 ①治疗后绝对卧床休息, 以防过度劳累增加心肌耗氧量, 3~5 d后, 四肢可适当伸展运动, 1~3周后, 可依据恢复情况, 离床在照护下适量运动。②饮食指导,控制病情后, 可取清淡、低盐、易消化、低脂饮食食用, 少食多餐, 多食水果和蔬菜, 对便秘进行预防。③睡眠, 提供温馨和安静的病房环境, 保持患者充足睡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为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5),心律失常率、心绞痛、出血、心力衰竭率均为10.0%, 对照组分别为53.3%, 40.0%, 43.3%, 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时间比较( x-±s, d)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有较为复杂的病情, 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水平, 并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对病情的洞察力, 确保迅速抢救[4]。本次观察组在静脉溶栓的同时, 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如心理疏导, 可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疼痛干预, 可使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给氧干预, 可确保生命安全, 为康复提供条件, 同时加强溶栓时病情观察, 护理配合, 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溶栓后并发症的防范, 饮食干预。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干预, 可显著改善预后, 缩短病程,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木小红, 郑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2):333-335.

[2] 杨来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和延迟静脉溶栓与血浆BNP水平变化.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 2011, 9(4):408-409.

[3] 李雪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护理与临床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24):3141-3142.

[4] 陈丽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观察和护理.现代护理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21):88-89.

2014-07-01]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护理部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