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半月裂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2014-09-08 03:05刘三印邓全超
食管疾病 2014年3期
关键词:鼻甲鼻中隔鼻窦

刘三印,陈 胜,邓全超

鼻内镜下半月裂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ClinicalObservationonHalfCrackAngiophastyunderNasalEndoscopy

刘三印,陈 胜,邓全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半月裂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鼻腔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有半月裂狭窄的行半月裂成形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12 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半月裂成形术联合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鼻内镜;鼻中隔;鼻甲;鼻窦炎;半月裂成形术

鼻腔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在上气道通气障碍中发挥着源头性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1]。鼻内镜下鼻-鼻窦手术已成常规,但关于鼻-鼻窦功能的保护仍是手术的重点。2012年1月~2013年8月随机选择鼻-鼻窦炎患者30例采用半月裂成形术联合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手术,在保护鼻-鼻窦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6~73岁,平均32岁,病程6个月~11 a。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30例。所有患者均按中国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2008,南昌)[2]进行诊治。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排除鼻腔、鼻窦肿瘤,临床诊断均为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炎。所有患者均伴有半月裂消失或基本消失。临床表现中鼻中隔偏曲患者:鼻中隔呈“C”型、“S”型 、棘状偏曲,偏曲之鼻中隔与中鼻甲或/和下鼻甲接触,引起鼻塞、头痛、鼻腔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下鼻甲肿大或肥大或息肉样变,引起鼻塞、头痛、鼻腔功能障碍,经药物治疗无效引起的鼻阻塞;下鼻甲骨质增生或位置不良引起的鼻阻塞、头痛、鼻腔功能障碍。窦口鼻道复合体患者:钩突骨质增生或钩突内移、外移,或黏膜肥厚、或息肉样变;中鼻甲前端骨质增生、泡状中鼻甲、中鼻甲骨质变形或者黏膜肥厚、息肉样变,筛泡过大、黏膜增生变性。半月裂狭窄患者:半月裂间隙消失、空间过小、黏膜变性等造成上颌窦气流交换障碍及分泌物排泄障碍等。慢性鼻窦炎患者:CT显示黏膜增厚及分泌物潴留为主,经药物治疗3个月效果不明显的慢性炎症改变者。

1.2手术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根据手术的适应证,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别进行鼻内镜下黏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以三线法为主),术后进行两侧黏膜缝合,术后鼻腔不填塞。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患者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手术或下鼻甲缘部分切除术、外移术等,术中彻底止血。中鼻甲前端骨质增生或黏膜肥厚、或息肉样变者给予切除,泡状中鼻甲以及中鼻甲变形者给予部分切除和矫形,保持中鼻道通畅并符合气流规律。慢性鼻窦炎手术及半月裂间隙消失、空间过小、黏膜变性等造成上颌窦气流交换障碍及分泌物排泄障碍等的患者。观察组:在鼻内镜下切除钩突增生或变性的黏膜,保留钩突的骨质结构和不变性的黏膜组织,切除筛泡组织、过大的鼻丘气房、额隐窝增生骨质等,使半月裂尽量的扩大,保持与半月裂及额隐窝的通畅,必要时可切除部分囟部结构,使双侧中鼻道保持对称。对照组:在鼻内镜下切除病变钩突及病变的鼻窦组织,对称开放双侧中鼻道。

1.3疗效评定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术后鼻塞、头痛、鼻腔脓性分泌物消失,鼻腔分泌物排除顺畅,总鼻道与中鼻道较术前明显增宽;有效:鼻塞、头痛、鼻腔脓性分泌物较术前减轻,鼻腔分泌物排除不利,下鼻甲与鼻底有部分接触;无效:术后鼻塞、头痛、鼻腔脓性分泌物无改善,鼻腔分泌物排除不利,体征无明显变化。显效+有效=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后均在鼻内镜下定期复诊换药,随访时间6~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无1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鼻中隔穿孔等术后并发症。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鼻内镜下鼻-鼻窦功能手术已成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常规手术,但关于鼻-鼻窦黏膜功能的保护仍是手术的重点和难点。鼻腔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对上气道通气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关于术中如何处理钩突一直是鼻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鼻-鼻窦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与鼻腔、鼻窦分泌物的排除、术后功能的恢复有密切关系。窦口鼻道复合体是鼻窦引流的关键部位,中鼻甲前下端过度气化可以压迫钩突,阻塞半月裂孔和筛漏斗,引起上颌窦炎和前组筛窦炎[3],因此如何把握好黏膜的取舍也根据病变的位置决定。Bolger 等[4]报道说明,鼻丘气房纵向垂径越大越易向上突入到额窦底阻塞引流,引起额窦炎的发生。上颌窦的引流通过筛漏斗区,通常认为漏斗区的狭窄是上颌窦炎的原因之一。如何解决半月裂和筛漏斗是观察组手术的目的,通过保留钩突的结构,切除筛泡及鼻丘,扩大半月裂和筛漏斗,顺应鼻腔空气动力学的规律,从而保护鼻腔鼻窦的功能。

为了避免术后填塞引起的不适感,本组全部采用了鼻腔不填塞的办法: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缝合方法,出血点采用等离子止血技术。这种手术方法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1]韩德民.鼻腔扩容技术的临床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2):89-90.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一鼻窦炎诊疗指南(2008,南昌)[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3]刘湘燕,韩德民,周兵.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49-152.

[4]Bolger WE,Butzin CA,Parsons DS.Paranasal sinus bony anatomic variations and mucosal abnormalities: CT analysis fo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Laryngoscope,1991,101(1):56-64.

2014-05-03

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刘三印(1965-),男,河南温县人,主治医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

R765.4

B

1672-688X(2014)03-0211-02

猜你喜欢
鼻甲鼻中隔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