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像个贵族一样

2014-09-10 07:22万金玉若赋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11期
关键词:游艇帆船航海

万金玉 若赋

有关部门预测,2015年,中国游艇帆船市场消费规模将达到2000亿至3000亿元。中国帆船运动爱好者的队伍不断壮大,驾帆远航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梦想,如果说它仍然是一种“贵族运动”的话,其门槛并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从事这项运动所应具有的头脑、品位和态度。

2012年11月8日,51岁的万金玉和她61岁的瑞典丈夫若赋驾驶帆船从墨西哥出发,历时16个月,在海上漂泊了两万多公里,横跨9个国家和地区,途经39个岛屿,成功地横渡太平洋,于2014年3月19日抵达香港,完成了他们环游航行的第一段航程。

扬帆远航,听着就浪漫,再加上一段浪漫的跨国婚姻,他们“因爱启航”的故事吸引了无数眼球。而万金玉和若赋更想告诉公众的却是:帆船运动的专业度非常高,浪漫绝不是航海旅行的全部,必须脚踏实地。在“说走就走”大行其道的今天,他们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思考“远航”这件事的真正意义。

为了实现环球航行的梦想,万金玉和若赋船长踏踏实实准备了5年。大海加白帆,天赋的浪漫情调很容易让人对帆船旅行产生误读。然而,冲动和热情不能让一艘30年历史的旧船修整如新,更不能在遥远的大洋中心保障航海者的生命安全。相比陆地,海洋更加没有捷径可走,准备工作中的一点疏忽,都可能成为致命隐患。放下“说走就走”的表面潇洒,静下心来进行一些基本训练,才是进入帆船世界的靠谱方式。

环球航海是若赋船长一生的梦想,为此他研究了过去30年太平洋的气象、洋流等数据,自制出功能强大的GPS系统,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虽然他拥有18年航海经验,但依然谨慎如初,一丝不苟地为实现梦想做着准备。

婚后5年我们一直在瑞典乡下生活,日子平静安稳。起初我对环球航海这回事还是充满期待的,尽管若赋常常讲起过去航海时遇到的种种危险,但我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一幅看日出日落、观云卷云舒、听鸥鸣鸟语的迷人画面。2012年10月,若赋的梦想终于进入实施阶段,我跟随他去墨西哥看一年前购买的一艘名为“ORA DEL”的二手帆船,见到船的一瞬间,我曾经的美好想象就彻底破灭了。

这艘36英尺(约12米)的帆船产自1986年,看上去许久没有使用过了,船身布满灰尘,拉开舱门,一阵霉味扑鼻而来,衣柜中横七竖八地躺着满是污垢的救生衣。我们买的是裸船,船上什么装备都没有。望着窄小的大床房门,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这就是我未来3年要在海上生活的地方吗?要知道,为了它,我们将在瑞典苦心经营的农场以市场最低价卖掉了大半,那是Nylander家族世袭的一片土地。委屈、失望、沮丧一时间全都涌上心头,若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说:“老婆,卖了它我们回家吧。”

然而,这艘船上寄托着若赋船长的梦想,如果放弃它,重新选择、评估、购买、办理手续,又不知要花去多少时间。冷静下来后,我决定留下它。我对若赋说:“让我们发挥‘小强精神’,给这艘老船来个旧貌换新颜。”

若赋开始盘算翻新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我则根据当地朋友的推荐奔波于大大小小的市场,反复对比考量——我们不是富豪,也没有固定收入,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确保远航如期完成。

10月的墨西哥骄阳似火,连续半个多月的紧张工作让我变得又黑又瘦。工作之余,我们就和航海人聚餐,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分享航海经验,这对我们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有位船主35岁时爱上航海,一边打工赚钱一边航行,已经在帆船上生活了30多年,他说很想在陆地上买房安定下来,可是折腾了这么多年几乎没有积蓄,只能作罢,看来航海并非总是和“浪漫”相联系。一次聚餐时,有个美国朋友推荐了当地一个木工油漆师傅,师傅告诉我们,墨西哥商场出售的油漆并不适合在帆船上使用,否则船上有木头的地方会很快被海水侵蚀而腐朽,增加维护成本。类似这样的专业提醒,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我们没日没夜地修整、调试帆船,11月1日,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油漆龙骨、船身打蜡抛光、帆船的木质框架上光油、清洗甲板、安装自动舵、组装和安装淡水转换器、添置各类工具、安装电池、清理线路、检测桅杆、检测发动机等各项技术参数、检测无线电路、安装GPS和太阳能……每个步骤都必须严格把关,—些专业验船师认为不必更换的小零件,比如螺旋桨固定器,我们也都换了,因为准备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在海上的生命安全。随后几天,我们又陆续完成了风力发电装置的安装、挂主帆前帆、将手划艇吊上帆船、组装备用淡水转换器等工作,很快就可以下水试航了。

之前我的航海经验为零,通过这次旧船翻新,我熟悉了帆船的构造和性能,休息时若赋就给我上课,讲解遇到风浪时如何互相配合操作帆船,教我在大洋上遭遇险情时的应急办法。准备远航所需的食物是我的强项,海上生活不同于陆地,船上的厨房空间小,不可能制作复杂的食物,为了适应航海需要,我们从一年前就开始将日常饮食尽量简单化。

我们也提前做足了体能方面的准备。若赋从小就擅长足球和长跑,手球运动是他的强项,滑冰、滑雪也不在话下。我擅长篮球和长跑,45岁时还挑战过百米攀岩。在瑞典生活的5年里,我们每天坚持运动一个小时以上,骑单车、打羽毛球、放风筝都是我们的爱好。

环球航行并非遥不可及,但也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航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项运动,涉及气象、洋流、潮汐、地理、海洋生物等众多知识领域,更需要在物质、身体、心理等方方面面进行细致、专业的准备。

起航前的一个晚上,我们躺在改装一新的船舱里,感受着微凉的海风,长久以来的努力,让我们对即将开始的航行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帆船是富人的游戏吗?

帆船似乎总是和富人、精英联系在一起,其实,乘驾帆船的花费并非高不可攀。首先,不一定要自行购买船只,可以租赁俱乐部的帆船,国内一些专门的帆船租赁公司,价格最低为每小时2000元左右。帆船培训按照级别不同,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第1类:龙骨船

船体的中下部突出一块铁舵或铅舵,用来稳定船体,减小船体横移。龙骨船的船体较重,来自风帆和缭索(用来控制风帆的绳索)的负荷也较大,因此需要配备绞盘。上述因素导致龙骨船运动性稍差,但是龙骨船能够航行的区域较大,能够带来刺激的航海体验。此外,龙骨船的操纵人数最少2-3人,多时可达15人或更多。

第2类:稳向板船

船体中部有个槽,用以安放稳向板。稳向板根据需要可以上下移动。这类船艇轻而快,设备较简单,易于制造。由于稳向板船下面没有沉重的龙骨,因此可以用来在水上滑行,当风力足够强时,船体前半部分会离开水面,带来起飞一般的感受。这类船多由1-2人操作,有些大型的巡航稳向板船可以容纳4人。

第3类:多体船

不止一个船体,比如双体船、三体船。多体船的优势在于它比单体船更加稳定,宽大的底座为操作带来更多方便,同时,浮体能够防止船在航行时出现侧翻。不过多体船的设计使得制造成本比同体积的单体船更高。

不要以为学习驾驶帆船很难,其实帆船入门是比较容易的,但精湛的驾驶技术则需要一生去磨炼。同时,一艘船上,不是一定要掌舵才叫驾驶,每个水手都是在驾驶帆船。

Are you ready?帆船入门课

1.了解帆船行驶的原理,掌握风、帆、船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下水前接受基本指导和安全提醒,熟悉救生衣的穿法,了解安全设备的使用。

3.上船后注意配合将船帆升起,小船可先在岸边升好,大船一般在出港后迎风升帆。

4.根据风向指示器或风向线判断风向,调整帆的角度,安全驶离码头。

5.帆船在航行中除正迎风或正顺风外,一般都会有所倾斜,不必过于担心。

6.新手上船后,先配合舵手控制前帆,掌握要领后再熟悉主帆和舵的关联动作,之后逐步了解船上每根绳索的名称和用途。

7.掌握前帆、主帆的基本操作后,可以开始学习掌舵,练习不同风向的驾驶,熟悉风、前帆、主帆、船的航向和舵感之间的关系位置,掌握驾驶要领。

游艇较稳向板船和龙骨船更大,且生活设施齐全,适合与亲友一起出海航行。20世纪70年代,27英尺(约8米)的游艇即可满足出航需要,之后尺寸不断增长,37英尺(约11米)左右的游艇成为普遍选择,甚至出现了50英尺(约15米)的,目前多数游艇长度在28英尺(约8.5米)至40英尺(约12米)之间。

选择游艇需要多方面考量

1.游艇体积增大,装备价格增加。大型帆船需要更多的材料、更有力的绞盘、更粗更长的升降索、帆脚索和控制索。

2.游艇的年度费用与其规模成正比。大部分小船坞和港口按船只长度的固定比率收费,维修价格也会随着尺寸增长而增加。

3.大型游艇通常龙骨更深,下锚和停泊需要选择更深的海域。

4.大型游艇通常需要更多人手,否则很难控制。

特别提示

1.帆船无所谓好坏,重点在于是否适用。

2.选择一艘帆船,首先要考虑其设计、结构及建造质量,而不是不锈钢灶台是否发亮,或者沙发颜色是否可心。船壳、舵、龙骨是最重要的基件。

3.船并非越大越好,优质的小船比劣质的大船更能抵挡恶劣天气。

4.选定船只前,要问自己一些问题:将在何种水域航行?关于帆船的知识、技术掌握多少?是否了解所选船只的各项数据?是否能冷静地衡量各项参数?

5.为了保证航行安全,务必请专业验船公司的验船师进行详细的技术参数检测,并出具报告。

专业帆船比赛中,一支队伍通常由5-8人组成,分工不同,角色互补。一艘12-15米的帆船通常包括以下专业人士:

1. 舵手(Helmsman)

一般也是船长(skipper)

2. 战术家(Tactician)

类似军师,是国际帆船赛中的顶尖角色

3. 桅杆手或主帆手(Mastman)

负责主帆、前帆、球帆的升降

4. 主帆平舱工(Mainsailtrimmer)

负责操作主帆绞盘

5. 瞄手(Navigator)

负责观察风向变化、水流情况等

6. 头桨手(Bowman)

站在船头,负责观察前方竞争对手的综合状况

7. 前帆手(Genoa trimmer)

负责前帆的绞盘

8. 球帆手(Spinnaker trimmer)

负责球帆的绞盘

9. 压舷(Gunnel suppr)

根据不同的风向、风力,船长会让暂时没有任务的人全部移动到左舷或右舷,以获取更快的速度

如果是长途航海,准备好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资很重要。

● 衣物

现代航海服装保暖性好,行动受限较小。驾驶游艇时着装应有3层:聚丙烯和涤纶等混合材质的贴身衣物,可带走汗液,保持体温;具有隔离作用的夹层衣物,排出汗液的同时留住暖空气;外层衣物,使用透气面料,必须完全防风防水。

● 头部保护

选择一顶可以罩住耳朵的人造羊毛帽,不仅能保存热量,而且被海水打湿后可以迅速变干。

● 足部保护

在甲板上行走可能碰到坚硬、锋利的东西,导致足部受伤,软橡胶底的甲板鞋能牢牢抓紧。

● 手部保护

质地坚硬的控制索可能划伤手掌,需要佩戴掌部加厚的帆船手套。在气温极低的情况下,还需要一副集保温性、防水性和高灵活性于一体的手套,以便控制船只。

● 眼睛保护

阳光在水面的反射、明亮的船体和船帆会制造刺眼的强光,一定要佩戴具有高度UV防护功能的太阳镜。

● 防晒

夏季光照强烈的时候,一定要用遮阳帽和合适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同时多喝水。

环球航海的确有浪漫有美景,但更多的还是单调。水天一色,平时会让人感觉空灵,但当你每天只能看到蓝天白云海水时,就会有孤寂感。尤其是穿越大洋的时候,一叶小舟飘荡在茫茫无际的海洋中,内心若不够强大,真的会生出一种恐惧。

同时海洋又是瞬息万变的,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学会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冒险的快感与死亡的威胁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冷静、智慧与意志,是生命最好的守护神,很多时候还得加上一点不可琢磨的运气。

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一天我们是在海上度过的。

“末日”来临的前一天,下午2点左右,本来晴好的天气突然变脸,下起瓢泼大雨。当时我和若赋在手划艇上,距离帆船停泊的码头有很长一段距离。一小时后,雨小了点,我们决定折回码头,却不敌一个接一个的大浪,风越刮越猛,我们将小艇的发动机打到全速,仍然显得虚弱无力。接近帆船时,风浪汹涌而来,风速30节(15m/s,相当于6级风),浪高1米,若赋托着我攀上帆船,船身剧烈摇晃,根本站不稳。上船后,若赋第一时间检查了缆绳与固定球的连接是否牢固——风浪会使帆船急速转动,从而磨损缆绳,导致缆绳脱球,顺流而漂。

夜幕降临,我们在驾驶室观察风向和浪花,海面上有点点灯光在移动,船主们都在检查自家帆船的安全。狂风冷雨卷着浪花狠狠拍打海岸,晚上9点风速已达到40节(20m/s,相当于7级风)。我们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帆船,11点左右,风势渐小,我们做了最后一次巡视,然后在摇晃的船舱中疲惫地睡去。

凌晨一点半,风力发电机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倾盆大雨敲击着船身,刺骨的寒冷让我睡意全无。若赋命令我原地不动,自己冒着风雨上甲板去检查,在我焦急的等待中,黎明渐近。

第二天早上,听到无线电消息说,昨晚有一艘游艇的缆绳被海浪卷起挣断,撞到另一艘无人小船,幸亏码头有人看到,及时呼叫船主,才避免了更大损失。我们算是幸运的,在风浪中只丢失了一支船桨和一个手划艇发动机油罐。

2013年10月10日,我们已经在海上生活了将近一年。早上,我照常在厨房做饭。根据当地气象站提供的资料,今天将有足够好的风力伴随我们接下来的航程,可是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以往这个时间身后总有日头照着,今天却没有那种暖洋洋的感觉。果然,不一会儿,天色渐渐昏暗,大片乌云簇拥而来,不好!马上会有大雨!我赶紧坐进驾驶位,若赋开始压缩主帆。狂风突至并瞬间90゜转向,我眼见着主帆从左侧“砰”地转向右侧,船在巨浪中剧烈摇晃。狂风呼啸中,暴雨倾盆而下,若赋迅速从船头赶来帮我稳住狂摇不已的船身。高达7米的巨浪一次次浇灌着我们的船,我强打精神将船头迎风,尽可能锁住船的方向,若赋则用小艇锚链将海洋锚(类似汽车的气囊,用来延缓船只进退)连在一起,从船头抛下。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切,全身已经被暴雨和风浪浇透,我第一次有了接近死亡的感觉。

巨浪不时越过挡风栏扑入船舱,我和若赋蜷缩在沙发上,用双脚死死抵住前面的挡板,饿了就啃两块饼干,除了等待,我们什么都做不了。船舱外是五六米的巨浪,砰砰的咆哮声像打炮一样,一声接着一声,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我们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也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事后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叹:假如在风突然转向时稍有慌乱,操作步骤有一点错误,都足以让我们命丧大洋。

跨越赤道,听上去令人期待,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北纬7°左右的太平洋上,多数情况下风力达不到航行的要求,每当有一点风吹来,我们便欣喜若狂地将三面帆全都升起,希望船能移动哪怕一米。无奈赤道附近的风总是脚步匆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只能有风时升帆,无风时收帆,一天要反复几十次。无风时,我们的船被海浪冲击得摇摇晃晃,我不甘心地握着船舵,心想龟速前行总比原地打转强,可是结果常常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我一动不动地掌舵8小时,只换来2.8海里(5185.6米)的位移,更有甚者,连续掌舵24小时,反而倒退了30海里(55560米)。

比风更让人无奈的,是遇上不负责任的糊涂船长。

太平洋上气象瞬息万变,观察风向、云层等各种情况,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若赋一天至少有18个小时会站在后舱右侧的瞭望位观察周围的各种变化。晚上我们轮流值班,按照惯例应该每三小时轮换一次,可若赋总是不到一个半小时就醒来,经常一站就是大半夜。在太平洋上漂泊,什么样的事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丝毫不敢大意,安稳的睡眠简直是一种奢望。

努克希瓦岛(Nuku Hiva)是太平洋东南部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的主要岛屿,我们在此稍作休整后重新出发。一天半夜,值班的若赋拉我到后舱,让我看两三海里外的海面,那边有两艘帆船,前进速度非常快。为避免意外发生,若赋立即用无线电呼叫,对方没有应答。通过船上的灯光,我们初步判断前面一艘是双体船,它离我们的船越来越近,若赋每隔几分钟就呼叫一次,但对方一直没有反应,我们只好按下雾天音响信号喇叭,夜晚喇叭的声音非常刺耳,但那艘船还是直冲我们而来,我们只好又打开强探照灯,此时双体船距离我们的船尾还有不到20米,它冲开的浪花已清晰可见。我急呼:“快转向!”若赋俯身转动风舵,两船“嗖”地一下擦身而过。若赋表示继续呼叫其他船只,直到双体船的船长醒来。双体船上有人在无线电里说他们船长是法国人,不懂英语,气得我们直跳脚。

第二天,我们在另一处小岛的岸边竟然再次遇到那位糊涂船长,若赋告诫他:夜晚航行万万不能几个小时不上舱观察。谁知那人非但毫无歉意,还跟同伴说其实早就看到我们的船了,他的满不在乎引发在场航海人的一致指责。

海图

海图又称航海图,是精确测绘海洋水域和沿岸地物的专门地图。中国古代航海在明朝达到鼎盛,郑和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在结束第六次行程之后,绘制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 后人简称为《郑和航海图》。该图是行船者站在船头,根据观测有关景物时产生的视觉感受而绘制,着重标注海岸线、离岸岛屿、港口、江河口、浅滩、礁石以及陆地上的桥梁、寺庙、宝塔、旗杆等信息。

《郑和航海图》包含20页航海地图、109条针路航线(“针路”出现于宋代,是古人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和4幅过洋牵星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航海图集,比荷兰人瓦赫纳尔(Waghenaer)著名的海图集《航海明镜》要早一百多年。

罗盘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发明后很快应用于航海,世界上最早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朱彧所著的《萍洲可谈》。

罗盘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产生了极大的促进。电影《达·芬奇密码》中出现的玫瑰线让人们兴致盎然,玫瑰线的说法就源于欧洲海图。欧洲中世纪的航海地图上并没有经纬线,而是一些从中心向外辐射的互相交叉的直线,也称罗盘线。希腊神话中的风神被精心描绘在海图中,作为方向的记号。西班牙水手辨认方向时用“风”来指代,葡萄牙水手则称罗盘盘面为“风的玫瑰”。有经验的水手会根据太阳的位置估计风向,与“风玫瑰”对比,找出航行的方向。

● 《怒海争锋:极地远征》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2003)

导演:彼得·威尔(Peter Weir)

19世纪初,拿破仑纵横欧陆,战事频繁。英国海军“惊奇号”出海远征,沿途多次与法国超级船舰“地狱号”搏斗,在南美合恩角遭遇风暴,双方殊死决斗。

● 《经度》

(Longitude,2000)

导演:查尔斯·斯特里奇(Charles Sturridge)

影片讲述了两个故事: 一是17世纪末,一个英国木匠为海军试制高精度时钟;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名负伤退役的海军中校试图修复木匠的那些时钟。两个相距300年的故事交替讲述,将人带入对时空的思考。

● 《割喉岛》

(Cutthroat Island,1995)

导演:雷尼·哈林(Renny Harlin)

讲述活跃在加勒比的海盗。该片位列美国好莱坞历史上最赔钱电影的前十名。虽然来自影评人的口碑不高,但是不妨碍该片成为一部早期海盗题材的经典。

● 《天国王朝》

(Kingdom of Heaven,2005)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12世纪,耶路撒冷王国陷入危机,法国一个名叫贝里昂的青年铁匠保卫耶路撒冷城,后归隐法国。虽然是一部关于中世纪和骑士的电影,但是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值得一看。

● 《怒海骄阳》

(White Squall,1996)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从百慕大的圣乔治港出发的“信天翁号”上,有14位不同国籍的海洋学院学生,在航程即将结束时,他们遭遇了所有海员都闻之色变的无形飑。

● 《180°以南》

(180 South,2010,纪录片)

导演:克里斯·马洛依(Chris Malloy)

2007年,美国探险家杰夫·约翰逊乘坐名叫“北极熊”的帆船环绕半个地球,抵达巴塔哥尼亚,尝试登上科罗纳多巅峰。

航海过程中,了解航行的优先权至关重要,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碰撞和摩擦的发生。

● 逆风船让路。抢风行驶的船只拥有先行权。

● 向左抢风调向船让路。向左抢风调向的船必须改变航向、减速或者跟在右舷抢风的船后面行驶。

● 抢行船让路。当帆船想要超过汽艇时,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

● 在引擎动力或帆动力条件下转向右舷。当船只迎面驶来时,要清楚表明行驶意图。

● 提前准备充足的食材,量要比预计行程所需的多一些,例如到达下一目的地需要3天,可以准备9-10天的食物。海上风云不定,行程很可能因突发状况而耽搁。

● 尽量保证烹制食物时需要的东西都在手边,记住它们的存放位置,船身的颠簸会给翻找工具带来困难。

● 在厨房工作时确保安全。炉灶最好固定,可准备一些防滑垫,避免餐具倒滑。

● 天气恶劣时尽量少进或不尽厨房,可以用几顿简单的小餐代替大餐。

● 找时间和船上的同伴一起吃饭。假如只有两个人在船上,每隔几小时就要轮换值班,坐在一起吃饭是关心彼此感受、增进感情的好机会。

● 桅杆折断

首要任务是尽快将船帆和绳索打捞起来,以减少船帆造成的拖拽力,避免进一步损害。

● 起火

船上起火时不要惊慌,关掉煤气阀门,用灭火器灭火。如果炊具起火,用灭火毡扑灭。火灭不掉的时候,做好弃船准备,用移动甚高频无线通信发出求救信号。

● 牵引

一旦接受了其他船只递来的拖绳,即默认愿意对对方船只进行牵引。牵引会给实施牵引的帆船或驳船带来巨大张力,拖绳必须牢牢系在甲板上最牢固的装置上。

在噪音环境中需要使用手语,常用的基本信号包括:

航行过程中,即使还看不到陆地的影子,也可以通过其他迹象做出判断——陆地可能已经不远了!

● 晴朗天气出现积云。积云很可能是在陆地上形成的。

● 连续鸟鸣。

● 出现浮木或椰子果等。

● 涨潮。潮汐受陆地阻挡会减弱,在风力不变的情况下,潮汐和波浪变弱,表示陆地即将出现。

● 海水中夹杂淤泥。它们可能来自陆地的江河。

● 海鸥被称为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海鸥有沿港口出入飞行的习性,航行迷途或遇到雾天时,可以观察海鸥飞行的方向,作为寻找港口的依据。

了解海洋生物也是航海者的必修课。美国《生活科学》杂志列举了十种最危险的海洋生物,它们具有可怕的攻击性,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 箱形水母

致命性独一无二。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仅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形水母的毒刺。有一种澳大利亚箱形水母,触须多达数十根,每根长度可以接近5米,所具毒素足以让60人丧命。还有一种僧帽水母,是箱形水母家族中最可怕的成员,刺伤产生的痛苦与雷击不相上下。

● 虎鲨

最可怕的鲨鱼不是大白鲨,而是虎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虎鲨身长最高可达5.48米,重达1吨,能够撕咬包括鱼类、海豹、轮胎等在内的一切东西。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能够发现虎鲨的踪迹,虽然它们袭击人类的次数低于大白鲨,但致人死亡的概率较大白鲨高。

● 石鱼

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也是动物界的伪装高手,可以像石头一样“潜伏”在海床上。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他捕食者的进攻,释放的毒液可能致命。

● 河豚

又称“气鼓鱼”,体内携带的毒素毒性强烈,即使被小心处理、制作成美食,也可能置人于死地。

● 海蛇

相对来说,海蛇危险性不是很高。虽然它释放的毒液能够在数秒内杀死猎物,但值得庆幸的是,它更喜欢捕杀鳗鱼、贝类和小虾,很少攻击人类。

● 蓑鲉

又称“狮鱼”,看似温顺,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具有令人吃惊的毒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蓑鲉毒素虽然不会导致人类死亡,但被棘刺刺中会引发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

● 鳄鱼

咸水鳄鱼素来被称为“野生动物王国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它们的身长可超过6米,体重超过1吨,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鲨鱼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猎物。捕猎过程中,咸水鳄能够将猎物强行拖下水,有时也会攻击人类。

● 刺鳐

俗称“黄貂鱼”,尾巴末端长有一根约20厘米的毒刺,构成毒刺的物质与构成鲨鱼鳞片(盾鳞)的物质相同。刺鳐受到威胁时,锯齿状毒刺便会变硬并释放毒液,给捕食者造成致命伤。

● 海狮

海狮看上去聪明可爱,是动物园的大明星,但它们具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对擅自闯入者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曼哈顿海滩、新港海滩以及旧金山沿岸曾发生过海狮袭击人类的事件。

● 海鳗

身为鱼类,却拥有蛇一般的身体,身长可达2.43米。海鳗颚部力量强大,牙齿锋利,被它咬伤后,伤口很容易被其口内的细菌感染。海鳗经常潜伏在裂缝和洞穴中,绝不要用手触摸水下的多岩洞穴和裂缝。

航海当然不只是为了与风浪博斗,除了海洋本身不可抗拒的魅力,那些有人类居住的海岸和岛屿也是大自然送给航海者的珍贵礼物。很多小岛小得在地图上看不到、陌生得无法找到确切的中文翻译,却往往会成为航海者们漫长旅途中最美的记忆。在这些小岛上不仅可以发现土著居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还能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航海人,如同一个其乐融融的国际大聚会。

岛屿:Lukunor和Puluwat

停留时间:2013年12月

密克罗尼西亚是太平洋三大群岛之一,我们的船停经不少各具特色的小岛,其中一些至今没有电灯,保留着奇特的习俗。

77岁的Lukunor岛主Simen为我们做向导,他说岛上每个村子都有一座名为Menhouse的大草屋,按照岛上传统,男孩满13岁后必须离开父母搬到草屋居住,直到结婚后才搬到妻子家,同岳父岳母一同生活。所以在这个岛上,男人不必“有房有车”,这些都由女方负责准备。岛上的特色美食是椰子蟹,把这种寄居在椰子里的蟹弄出来可不容易,得用烟熏很久,直到蟹受不了烟味儿自己爬出来。烹调这种蟹,只用淡水煮熟即可,不需要任何调料,将蟹尾部的蟹油洒在米饭上,和蟹肉一起吃,鲜美无比。

我们在圣诞节那天早上抵达Puluwat,刚下好锚,就有当地人划船迎过来,邀请我们参加岛上的圣诞聚会。岛上的渔船都是男人们手工制造的,只有一面帆,一般只在小岛周围活动。出航前船员要吹响海螺,祈求风神庇护,导航者双手持木雕人偶镇船,所有船员口念祷词。远航时,他们凭借星星的移动来判断方位。按照小岛的传统,男孩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上船学习捕鱼,女性则不允许上船,哪怕是补帆这样的工作也都由男人完成。我们将一面旧帆裁下一部分送给当地人,我手把手地教补帆的男人如何走出“之”字型针脚,这无意中打破了岛上的传统,我成了当地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渔船工作的女性。

岛屿:波拉波拉(Bora Bora)

停留时间:2013年9月

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有上百个小岛,我们在这里邂逅了最美的海景和许多热情的航海人。

波拉波拉是世界上最美的海岛之一,被称为“太平洋珍珠”,由一个主岛和外围环绕的珊瑚礁组成,主岛和外环之间形成一个奇特的内海,海水清澈见底,随着海岸的深浅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波拉波拉的风不太给力,或许是这天堂的门户想要留住客人吧,我们索性登上一处无人小岛。若赋常说,希望能在一个无人小岛上建一座小屋,屋前屋后种满果蔬,每天听海鸟歌唱,过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

在太平洋的不同锚地会遇到熟悉的帆船、熟悉的面孔,大家热情地打招呼,相邀喝酒聊天,分享航海趣闻,互相提醒航行中的注意事项。这些开心的聚会为单调枯燥的海上时光增添了一抹色彩。因为乐于助人,若赋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曾耗时3个月自制了一套南太平洋主要岛屿的GPS指南系统,从进入南太平洋的第一站开始,帮很多人无偿安装,并教会大家使用,大大方便了途经南太平洋各岛屿的航海人,我们的船和我们俩的名字也因此被很多不同国家的人认识。

岛屿:Palombon

停留时间:2014年2月

抵达菲律宾,意味着我们离终点不远了。早上我做煎饼时灵机一动,用果酱在上面写出我和若赋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纪念我们成功横渡太平洋。

上岛后,看到受台风“海燕”重创的菲律宾人正在重建家园。在水上人家的小巷中穿行,倒塌的房屋和被台风掀翻屋顶的房子随处可见。尽管如此,当我们举起相机时,当地人仍然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还邀请我们共进晚餐。我们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当地女孩儿,她爷爷曾是货轮船长,哥哥也是水手,算是水上人家中家境不错的。她家院子里养了几只鹦鹉,船长爷爷笑眯眯地让我们拍照。

岛屿:纳诺梅阿(Nanumea)和富纳富提( Funafuti)

停留时间:2013年10月

南太平洋上的岛国图瓦卢,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也是开发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土地贫瘠、技术比较落后。纳诺梅阿是图瓦卢最北端的V形小岛,入口处仅15米宽,水深仅3米,操纵帆船开进开出着实需要胆大、沉着。很多图瓦卢青年在海外游轮上工作,我们在纳诺梅阿遇到一位名叫Kivoli的签约水手,他正在海湾里钓鱼,经过我们的船,停下来聊了会儿天。他说不愿再做水手,想在岛上做点生意,我们给了他不少建议,并答应邮件联系给他提供帮助。

富纳富提是图瓦卢的首都和主要岛屿,由30多个礁屿组成环礁,有图瓦卢唯一的机场和港口。我们在这儿遇到了来自广西柳州的小高,他已经在岛上住了15年,拥有一个小小的加油站。热心的小高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他说这座小岛罕见亚洲面孔的航海人,更难得遇到同胞,怎么帮忙都是应该的。

Steg—个人驾船从挪威出发环球航海已3年。我们初次相遇在美属萨摩亚群岛的港口帕果帕果(Pago Pago),重逢于图瓦卢的富纳富提,再相逢于基里巴斯共和国的Tarawa,之后发现他的航向与我们完全一致,于是结伴同行。每次下锚后,我们的船就成了他的饭堂,他竟然学会了使用筷子。

小男孩才8岁,骄傲地告诉我他已经随父母航海2年,还奶声奶气地说喜欢航海、喜欢海钓。当他知道我是中国人时,好奇地问我中国有多远、有没有海,还央求父母制定一个去中国的计划。

这对跨国夫妻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加拿大,每年有大半时间驾驶他们长49.5英尺(约15米)的双体船在海上航行。因为我们两对夫妻的属相正巧一样,他们对中国属相产生了浓厚兴趣,分别时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看。

他是我们在法属波利尼西亚Bora Bora的锚地邻居,曾两次单人驾驶一艘长35英尺(约10.6米)的帆船环球航海,当时正在周游法属波利尼西亚,他说这是他环球航海两次之后选择的挚爱栖息地。

加拿大的Tom夫妇15年前爱上航海,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他们一直在不同的海域漂泊,一边当外教一边航行。他们喜欢大海的宁静,也享受大自然的考验,在海上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18年间,Alicia 的“帆”迹遍布全球不同海域,我们是在他第三次帆游太平洋时相遇的。他曾在横渡大西洋时触礁沉船,但仍然痴狂地继续着航海生涯。Alicia还曾骑单车从墨西哥到美国,全程3万公里,睡过大树底,住过教堂,也曾留宿好心人家。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6500个岛屿、1.8万公里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具备游艇消费的自然地理条件。2006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成立以来,游艇经济开始引发关注。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帆船文化得到广泛认知,沿海地区帆船俱乐部、游艇会、政府和私人弓箭港口和码头的数量迅速增加,各类帆船赛事频繁。

根据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GDP超过5000-6000美元,“游艇经济”就会快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700美元,42个城市的人均GDP步入高收入地区(人均GDP达到12616美元),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据CCYIA统计,截至2013年,国内已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游艇俱乐部共113家,香港有规模的游艇俱乐部有12家,游艇保有量1200-1500艘。奢侈品行业权威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游艇报告》称,未来5年,中国游艇市场的规模,保守估计将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其中商用豪华游艇市场的比重逐步缩小,自用小游艇将成为中国游艇市场的主旋律。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游艇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游艇俱乐部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最初只是一个为船舶爱好者提供船只停泊、维修、补给的小船坞。“二战”后,随着经济发展,小船坞已不能满足人们社交、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商务以及游艇的维修保养、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艇俱乐部应运而生。美国的老牌游艇俱乐部包括:圣法兰西游艇俱乐部、底特律游艇俱乐部、旧金山游艇俱乐部、欧申里弗俱乐部。

中国游艇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进入20世纪,沿海和水系发达的地区纷纷建立了游艇俱乐部。1998年,深圳浪奇游艇协会成立,成为中国内地最早投资开发的游艇会项目之一。目前中国的游艇俱乐部一般采用会员制,收取会费,向会员提供游艇租售、维修养护、驾驶培训、领航开航以及配套的休闲娱乐等服务。

美洲杯帆船赛

始创于1857年,每4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持续了近150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帆船赛事。该赛事是名副其实的贵族运动,仅制造参赛船只便需花费上千万乃至数千万美元。

始创于1945年的世界著名远洋帆船赛事,每年在澳大利亚举办一次,起点为悉尼湾,终点为澳洲第二古城霍巴特,全程640海里,最快3天就可以到达,最长需要7至8天。

始创于1973年,最初名为怀特布雷德环球帆船赛,后更名为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每4年举办一次,被称为世界上最漫长、最艰难、最危险的帆船赛。

始创于1925年,由英国皇家帆船俱乐部设立,为英国著名帆船赛之一。赛程以英国怀特岛的考斯城为起点,经锡利群岛,到爱尔兰南部沿海的法斯特耐特礁,然后折回至英国西南部城市普利茅斯,全程970海里。1925年至1931年为每年举办一次,1931年以后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

万金玉:生于1963年,湖南长沙人,曾经商多年,2007年通过网络与若赋相识并闪婚,2012年11月之前航海经验为零,之后的16个月期间,写下了35万多字的航海日记,并拍摄了大量图片。

若赋:Rolf Nylander,人称“若赋船长”,生于1953年,瑞典人,特种兵出身,精通IT技术,有近20年航海经验。

猜你喜欢
游艇帆船航海
风行游艇
大航海争霸
古代航海有多牛
帆船
航海博物馆
买艘游艇怎么养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帆船
168ft大型游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