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感的技术

2014-09-11 17:55马志国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同感咨询师言语

马志国

一、同感技术的意义

同感是指咨询师深切地领会和理解求询者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并将这种领会和理解反馈给对方,使对方也能充分地理解自己。

为了充分地同感,需要咨询师两方面的功夫:一是充分理解,二是准确传达。咨询师使用同感技术时,所表达的内容通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求询者叙述的内容,另一部分为求询者所体验的情绪。

同感技术运用得好,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二是有助于咨询师进入求询者的内心世界;三是有助于求询者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了解自己内在深层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咨询会话片段,来体会同感技术的意义。

求询者: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求询者的内心世界:“我在学校有了问题,心里好烦。”)

咨询师:发生什么事了,使你有这种感觉?

求询者: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咨询师: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是这样吗?

求询者:没错,学校教的东西根本不实用,我已经学不进去了,难道那些X加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我一个同伴,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咨询师: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初层次同感)

求询者:嗯,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

咨询师:你对学习文化课感到有困难,不想继续在学校学习了,是这样吗?(高层次同感)

二、同感技术的水平

从上例我们看到,在实际的咨询会话中,咨询师的同感会有不同的水平。

有人把同感水平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层次同感技术。咨询师使用初层次同感技术时,回应的内容是求询者“明白表达”的感觉与想法。初层次同感技术适用于咨询初期,或咨询师与求询者良好关系未建立之时。 一是高层次同感技术。咨询师使用高层次同感技术时,回应的内容是求询者叙述中“隐含”的感觉与想法。高层次同感技术不但传递咨询师对求询者的了解,同时也协助求询者了解自己未知或逃避的部分。高层次同感技术适用于咨询的中后期,以及咨询师与求询者已有良好关系之时。咨询师运用同感技术时,必须根据咨询的阶段,根据与求询者的关系,来决定使用初层次同感技术或高层次同感技术。

也有人把同感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同感是指咨询师未觉察到求询者的感受,不了解对方。二级同感是指咨询师对求询者有了一些了解,但了解得不够。三级同感是指咨询师能体验到与求询者相同的感受,并且能将其表达出来进行双向沟通。这相当于前面说的初层次同感。四级同感是指咨询师不仅能体验到求询者的感受,反映求询者的情绪,而且能对求询者的感受和情绪有更深入的体察。这相当于前面说的高层次同感。咨询师至少要能做到第三级的同感反应,否则,求询者就会感到咨询师不理解自己,对咨询师失望,对咨询师的批评不耐烦,导致咨询关系无法继续发展。我们结合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同感的四个

等级。

求询者:我太胖了!我知道这是我朋友少的原因。

咨询师A:既然你知道原因,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善呢?

咨询师B:你不用担心,像你这么可爱的样子,不久就会有朋友的。

咨询师C:你好像很孤单,你感觉自己太胖了,以致没有朋友?

咨询师D:你看别人都有朋友,而自己却没有朋友,因此感到沮丧;另外,你对自己的太胖了,也感到不满意,是不是?

在这个例子中,咨询师A的回应属于一级同感,根本说不上对求询者的了解,甚至还有责备和不耐烦的味道;咨询师B的回应属于二级同感,对求询者的意思有了点了解,却只是开“空头支票”,没有体察求询者的苦恼感受;咨询师C的回应属于三级同感,抓住求询者孤单、没有朋友的问题给予了正确反映,但欠深入;咨询师D的回应属于四级同感,不仅对求询者说出来的意思有所体验,而且对求询者内隐的沮丧情绪和对自己形象的不满,也有深入的体察和反应。

如果咨询师同感水平不够,会出现哪些糟糕的结果呢?一是求询者觉得咨询师不理解自己,感到很失望,自我表达就会减弱,甚至终止。二是咨询师没有同感,甚至产生对求询者批评或不耐烦情形,导致求询者自尊心受到伤害,咨询关系不能继续发展。三是咨询师缺乏深入的了解,可能抓不住求询者问题的关键,也就不能为求询者提供适当的方向和资料。四是求询者察觉到咨询师对自己没有同感,失望之下很可能以后不再来咨询。

可见,咨询师对求询者的同感程度,不仅反映咨询师本身的专业水平,而且直接影响求询者对咨询师的信任程度,进而影响咨询关系,最终影响咨询效果。所以,咨询师恰当地运用同感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功夫。

然而,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却常常不能很好地运用同感技术。

一是咨询师以自己为参考标准,难以做到设身处地体察求询者。比如,轻率地说出“我要是遇到这种事情,不会像你这样悲观”一类的话。

二是咨询师同感过度或同感不足。同感过度,会让求询者觉得咨询师小题大做,过于矫情;同感不足,则会使求询者觉得咨询师态度冷淡,心不在焉。

三是咨询师单纯依靠言语同感,忽视非言语同感的运用,求询者感觉咨询师嘴上说的和神态表情不一致。

四是咨询师忘记了自己的职业角色,违背了中立性原则,丧失了客观的立场,对求询者诉说的问题,只有评判,没有同感。

五是咨询师忽视求询者的差异性,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难以达到同感。

六是其他类型的同感不当。有的是直接空泛地指导,如“你应该……”等;有的是简单地评判或贴标签,如“我认为……是对的”“你有……倾向”等;有的是轻率地作出大而空的保证。

一般来说,对于缺乏信心而又迫切希望得到外界鼓励的求询者而言,保证是有益的,有助于求询者顺利度过困难期。但是,这种保证要建立在有可能实现的基础上,要让求询者觉得咨询师的保证是确实体验到了求询者的内心感受,并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否则,求询者就会觉得咨询师是在搪塞自己,或者是因为没有办法而采取的一种掩饰手段。

三、同感技术的运用

那么,咨询师怎样才能提高同感的水平?

第一,放下自我,设身处地。咨询师要暂时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去了解求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主观猜测。

比如,一位18 岁的女孩,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的母亲蛮不讲理,干预她对一位30岁男教师的爱。听了她的叙述,如果不放下自我的参照标准,你可能会觉得她的感情实在不可思议。但是,她是个早年丧父的女孩,长期渴望父爱。而这位教师的成熟稳重和细心呵护,都恰巧满足了女孩的期望与需要。只有你放下了自己,设身处地地进入女孩的情感世界时,才能有真正的同感,才能有真正的心理疏导。

作为咨询师,要真正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需要经常地自我检查,经常问自己:我是否主观性很强?我是否有开放的接纳态度?我是否对求询者有适当的关怀?我是否愿意进入求询者的内心世界,去分享或分担他的人生悲喜?我是否常受许多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规范的限制,同时,我也不让我的求询者有所超越?为了帮助求询者,我能否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进入他的内心深处,尝试达到最大的同感?

第二,多作观察,捕捉信息。咨询师要善于观察,从求询者各种表情的线索中捕捉信息,增进同感的准确性。

通过求询者的语言来观察。比如,一个求询者在说话中,表现得很消极,还用了很多负面的字眼,如“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生不如死”和“残酷”“可怕”等,我们就应该对他的情绪状况有一定的感受了。

通过求询者语调的缓急高低来观察。比如,一个人愤怒时,声音通常会很大,吐字很急,有时甚至叫喊;而抑郁的人,声调通常很柔弱无力,细小得难以分辨。当然,也有些人比较独特,他们狂怒时反而不做声,不但没有攻击行为,反而会退缩,孤立自己。通过这些语调的不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求询者心态。

通过求询者的非言语行为来观察。求询者的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动作和坐姿等,都会传达很有意义的信息。比如,抑郁的人头部往往下垂,而且眼神呆滞,会盯着地板某一点;焦虑紧张者则会不断地绞扭双手,或坐立不安。

第三,丰富词汇,准确表达。同感不单是内心的感受,还需要表达出来,让求询者感受到咨询师的理解。所以,咨询师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以便把自己对求询者的充分理解反馈给求询者。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多练习。

第四,言行一致,有机结合。咨询师要表达对求询者的同感,除了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非言语行为的表达,如目光、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同感更为快捷有效,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咨询会话中,应重视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的有机结合。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王晶晶

猜你喜欢
同感咨询师言语
无为而无不为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Books that change my life 改变我一生的书籍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浅析心理咨询中的共情
怀孕后孕妈们最担心这些事 你可有同感?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